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祖国大陆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改革开放也对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实际,不断丰富发展祖国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和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1,(4):6-11,36
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两岸关系在是否坚持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上陷入对峙的态势。祖国大陆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大陆与台湾当局、民进党势无沟通协商之可能。而台湾当局除了进行文字游戏之外,迄今为止,也不曾改变其立场。如此则两岸关系的危机依然在加深,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依然在强化。  相似文献   

4.
《台湾研究》2014,(1):1-3
2013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双方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扩大两岸交流合作、致力振兴中华等方面的共识在扩大、互信在增强,但是岛内朝野政争仍然激烈,政局复杂多变,这与两岸既有的矛盾分歧和前进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相互叠加,深刻地制约着两岸关系发展的层次和水平。2014年是岛内政局演变和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台湾正力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所谓“亚太营运中心”,即利用台湾在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以及既有的经济基础,吸引跨国企业与本地企业以台湾为投资和经营东亚市场,包括大陆市场的总部。该计划涵盖了生产制造、货物与旅客转运、专业服务3大类营运中心,并细分为制造业中心,转运类中的海运中心、航空转运中心,服务类中的金融中心、电信中心、媒体中心,将用10年时间建立6大专业营运中心。台湾有关当局声称,结合跨国企业和本地企业全面加速推动亚太营运中心这项“跨世纪的经济建设工程,为寻求台湾经济再突破,并使台湾在亚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的“转型”议题是近年来民进党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甚至将1997年底该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胜选归因于民进党的“转型成功”。准备迈向执政的民进党缘何提出“转型”?其背景为何?“转型”始于何时?其内涵及特点又是什么?“转型”有无完成?对...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第10届领导人选举于3月18日落幕,民进党推出的陈水扁与吕秀莲战胜其他四组候选人,以39.3%的微弱多数胜选。陈吕配的当选,不仅使在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惨遭失败,岛内政治生态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世人瞩目的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不确定期。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进入了政治转型期,开始从传统的国民党威权政治统治向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转型。当代台湾的政治制度转型不仅给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台湾政治制度转型问题,不仅是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在研究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研台湾新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积极寻求对策,在台湾新政治生态下,设法避免和扭转对两岸和平统一不利的因素,鼓励和推动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的因素,为未来两岸最终和平统一营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两年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内部因素与美国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三方互动而演进的。由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的政策方向,而且正向“法理台独”的极限挑战,因此,“台独”的挑战与反对、遏制“台独”的斗争,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轴。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继续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非凡,实现两岸“三通”成为两岸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的两岸关系出现大幅度波动,上半年随着“两会”落实汪辜会晤“四项共识”、具体安排汪道涵会长访台,遂使两岸关系呈现和缓发展的势头。下半年由于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两岸关系急剧紧张。前松后紧的态势说明,正是因为祖国大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两岸关系在遭到“两国论”的严重破坏下,能够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台湾研究》2002,(1):9-15
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各种交流继续蓬勃发展,庞大的大陆市场为台商带来无数商机;两岸政治复谈没有实现,政治僵局依然如故。对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和各种交流,祖国大陆态度明确,政策到位,措施积极;台湾当局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改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方式,继续限制两岸经贸和交流的进行。对于政治僵局和政治复谈,两岸针锋相对,在坚持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接受还是否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缺乏交集点,民进党当局政治上“独”、经贸上“卡”、“外交”上“斗”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因此之下,由2000年度延续下来的“经贸热、政治冷和民间热、官方冷的两极局面”继续存在,给两岸关系带来高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两岸关系总体格局继续趋于稳定与和缓,并保护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两岸开启高层政治对话,两岸关系气氛在历经3年多的紧张、僵持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两岸经贸关系平稳发展,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回顾与未来十年展望朱显龙自1949年至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了近五十年。回顾近五十年来的两岸关系,总的趋势是逐步向前发展的。海峡两岸由统一到分离是国共内战和外国势力干涉造成的,但两岸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交往,则是历史的必然与两岸人民的心声。随...  相似文献   

17.
以农业、传统产业与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南台湾经济结构与以闽南人、农民、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南台湾社会结构(南台湾以浊水溪为界,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屏东县、嘉义县、嘉义市、云林县),对南台湾“蓝弱绿强”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对重大选举、对台湾当局的执政决策、对南台湾与大陆的互动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了解和掌握台湾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台湾民意为探讨内容,力图通过对涉及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的内涵与特点、影响台湾民意的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探寻建立两岸民意的沟通与共融之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台湾经济的发展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对岛内政局,进而对两岸政治关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现阶段台湾经济正处于转折性变化时期,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将首先阐述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估未来几年台湾经济发展可能的走向,最后分析这种走向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3)
正去年11月习马会时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强调要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喻之为定海神针,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月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