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因经济发展和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正成为主导性矛盾.如何把这些矛盾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使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为最大多数人共享,就成为秩序的内在要求和利益的目标指向.基于此,本文构建社会矛盾治理的二维框架:和谐秩序是社会矛盾治理的目标诉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秩序的现实途径,通过政府转型、社会治理和制度整合,以达到近期操作性对策与长期制度性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显性化的特征,社会利益关系的许多方面尚未理顺,分配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既是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范东翠  周立  刘艺 《学理论》2010,(26):14-15
中国搞改革开放既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建设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其中绝大多数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利益矛盾,它包含极具时代特征的五大新变化。它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分别表现为市场供给充分但内需不足的矛盾、消费者深受"假冒伪劣"侵害等矛盾、强化党的领导与制约权力腐败的矛盾、依法治国方略与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普世价值观之争所反映的政治思想矛盾、主导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着力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学峰 《求知》2009,(6):7-9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将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通过利益表达机制充分表达出来.已成为我国建设民主社会、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具有多重内涵,既可以指人际之间的和谐.也可以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身心和谐。在这三种和谐中,人际之间的利益和谐无疑最为关键。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际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冲突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在人际之间利益冲突激烈的情况下.要求个体保持身心的和谐也是不现实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出发,谈谈政府如何通过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认识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建立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事关执政根基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由社会利益分化造成的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对待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只有大力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化、社会运行的有序化、社会管理的立体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人民的利益诉求及表达方式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根据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从1993年到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已由一万起增加到六万起,参与人数亦增加到307万人。这其中,突发的卫生网络事件也在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9.
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维稳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当维稳易变成维护强势群体利益的工具目前我国社会结构高度分化,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利益开始出现明显差异。这些利益本身往往并无对与错的差别,只要是合法的,都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但同时中国社会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已呈现出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群体性等特征。针对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存在的问题亟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以充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赵若瑜  李亚冬 《学理论》2013,(24):40-41
上访,在中国是十分普遍却又极其复杂的现象。它唱出民众的苦与国家的伤,也为探析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提供绝佳窗口。经由过程—事件分析与利益表达机制的视角,试图分析移民上访事件中的内在逻辑、"越维稳越不稳"的怪圈,从而深刻反思民众与政府对同一话语的不同表述,探索社会长治久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对社会稳定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形成和强化"不稳定幻象"。不存在绝对的社会稳定,社会只能是相对的稳定。要维护和保持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必须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利益矛盾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正确认识和努力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着重就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利益矛盾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1.由城乡差距的扩大所引起的城乡居民的利益矛盾 自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稳步快速增长,而且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增长的速度在加快。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增加极为缓慢,城乡差距总体上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4.
试从利益视角解析当前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理论探讨》2006,1(5):16-19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的冲突和碰撞,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最突出特点,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最根本诱因。正确地从利益视角解析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俞益民 《理论导刊》2007,1(8):27-30
利益矛盾及其引发的社会心理冲突影响着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的自主性作用,克服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化解利益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全面推进,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因此多发。伴随着社会转型产生的利益格局“失衡”、社会会管理“失范”和文化心理“失约”是基层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过程中,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在社会评价体系和自我获益度认定上却都呈现出边缘化趋势。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以及保持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是非常具有威胁力的。为此,通过化解工农矛盾,整合工农利益关系,有助于工农基本群众社会和政治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18.
社会纠纷,其核心是利益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我国经济利益主体多元社会格局的形成。政府和民众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单个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互相交织、冲突和博弈,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社会矛盾多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高风险时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利益分布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由于部分利益分配制度的非合理性,多元化了的个体(局部)利益得不到有效整合,相互捍格,社会失序与放权让利便如影随形,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当今我国已经进入追求社会公平的新时期。而现在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公民对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如果采取回避矛盾或堵、截等消极社会管理方法势必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对建设和谐社会于事无补,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