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艘两万吨级的法国巨型邮船"波尔多斯"号起碇离港,长鸣汽笛,在迷离的晨雾中沿黄浦江顺流而下,驶向大海。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李福景、郭隆真、张若名等人作为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5批赴法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史文苑》2011,(9):13-18
1920年11月7日,一艘法国巨型邮船"波尔多斯"号起碇离港,长鸣汽笛,在迷离的晨雾中沿黄浦江顺流而下,驶向大海。周恩来、李福景、郭隆真、张若名等197人作为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五批赴法勤工俭学生,  相似文献   

3.
施春生 《党史文汇》2002,(10):30-33
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出丧权辱国的中法秘密大借款1920年11月,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青年组织觉悟社创建人、天津爱国学生运动领袖周恩来,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振兴中华的宏愿,乘坐“博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3月,周恩来在北京党小组成员张申府、天津女生爱国运动领袖刘清扬夫妇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从此,周恩来把主要精力从勤工俭学转到从事革命活动中。1921年6月中旬,留法勤工俭学的王若飞同赵世炎和周恩来在闲谈中谈道: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派特使朱启钤来法国,代表徐世昌接受巴黎大学…  相似文献   

4.
《党的文献》2015,(2):81
<正>(一)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和淮阴师范学院拟于2015年10月在江苏淮安联合召开"周恩来与全民族抗战"学术研讨会暨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2015年会。本次研讨会是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周恩来与中国梦"系列研究的子课题"周恩来与中国道路"之一,部分入选论文将给予课题资助。论文电子版请发至:zhouenlai2009@163.com联系人:唐蕊(电话:010—83085846)征文截止日期:2015年8月30日。  相似文献   

5.
正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去日本留学之前,回沈阳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写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那里写的一篇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促进周恩来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委将于2008年春季在南开大学举办"第三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  相似文献   

7.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在上海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赴法国,同行的有197人,他们是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5批赴法学生。望着一碧无际的大海,年轻的学子们情不自禁地抒发着自己的心愿,表达着实业兴国的志愿。可是,周恩来却浓眉紧锁,郑重地说:我要学习改变中国社会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正"三钱"这一称谓是周恩来总理最早提出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时,周恩来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并称为"三钱"。对于科技界"三钱",周恩来始终给予极大的关心。同样,"三钱"对周恩来也一直抱有浓浓的情意。"科学家是我们国家的精华,钱学森是科学家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严重损害了周恩来的健康。通宵达旦的工作,使周恩来心脏出现了问题,继而他又受到癌症的侵袭,于1974年6月1日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周恩来一面同疾病"苦斗",一面坚持工作,处理国内外大事,直到生命结束。病中的周恩来受到毛泽东的关怀,毛泽东总是及时就周恩来的病情及治疗检查问题作出指示。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周恩来在病床上与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妻子邓颖超商讨身后事,叮嘱"一定不要特殊化",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风范。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1998年3月23至27日,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在周恩来进行过特殊斗争的山城重庆联合主办了"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本着严肃认真、积极求实的态度,对周恩来精神风范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围绕下列议题展开:一、"周恩来精神"与"周恩来的精神"与会学者一致赞同把"周恩来精神"作为一个科学的历史范畴来研究,认为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对如何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产生了不同意见,进而出…  相似文献   

11.
正王炳南,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中的佼佼者。从1936年"西安事变"起,他便跟随周恩来从事党的外事、外交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周恩来十分欣赏王炳南的才干,由衷地称赞:"炳南不仅是我的左右手,他还是我的耳朵和嘴巴呢!""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王炳南与周恩来相识于和平  相似文献   

12.
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亚非会率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往返都路经昆明。时任省长的郭影秋负责接待和陪同。周恩来胜利归来又值"五一"劳动节,云南高层研究,决定把庆"五一"与迎接周恩来结合起来,举行庆  相似文献   

13.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纪念周恩来。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挚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正在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喜欢立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6月27日,周恩来侄儿、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作报告,展示了自己珍藏的一封邓颖超的亲笔信。邓颖超在1954年1月写给周尔均的这封信中提出"三个必须"。"三个必须"代表了周恩来、邓颖超对亲属的意见,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嘱咐"同志侄"不要辜负共产党员称号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是周恩来的堂弟,1930年末至次年初,周恩来、邓颖超曾秘密住在周恩  相似文献   

15.
正"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春日偶成》,周恩来)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五医院,享年78岁。"十里长街送总理",正是人民群众对这位共和国总理沉痛地悼念和深切地缅怀。周恩来作为卓越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有情怀的"诗人"。周恩来为刘志丹陵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分管外交工作26年,直到他逝世,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对日外交,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典型"。"灵活性":多领域、多层次的互动发展1949年,周恩来曾说,"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但是现在还做不到"。周恩来担任总理职务2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兼任外交部长,为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美国出于其在中国的利益考虑,有意修正赫尔利对华政策的错误,特别派出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作为回应,中共派出周恩来全权代表。自1946年1月开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和马歇尔有了一段共事的经历。"三人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与马歇尔初识  相似文献   

18.
秦九凤 《党史纵览》2014,(12):16-16
正周恩来研究界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有3幅青少年时期留下的手迹,它们分别是"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和"志在四方"。现有的大量资料证明,这3幅题词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存世最早的周恩来手迹,都是周恩来为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同班同学郭思宁所题。这3幅手迹笔法有力,一笔一画之间体现了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1910年秋,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赓到沈阳并考入奉天省(1924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对周恩来总理有着各种各样的敬称,包括"一代天骄"、"一代明相、万世楷模"、"一代伟人"等等,最通俗的称谓莫过于"全党楷模"。那么,"全党楷模"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得从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说起。1984年10月29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莅临江苏省淮安市驸马巷,瞻仰周恩来故居。瞻仰完后,在周恩来故居接待室,胡耀邦在留言簿上题写了"全党楷模"4个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与中国道路的探索"学术研讨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拟于2014年10月底在浙江绍兴召开"周恩来与中国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具体会议要求和参考选题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