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2.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4.
删繁就简     
焦锐 《新湘评论》2013,(4):64-64
简者,艰苦奋斗之刃也,可砍去积弊陋习,斩断繁文缛节,遏制奢侈腐败,从而赢得民心,赢得信任。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目光敏锐者可以透过它预测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1941年6月,爱国华侨陈嘉庚率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隆重宴请他,  相似文献   

5.
正一抗战爆发以来,陈嘉庚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形势,他所领导的《南洋商报》每天都刊登关于国内战况的消息。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组织筹赈会派代表回国慰问抗日军民,考察战场情况,同时也将祖国的抗战形势报告给南洋侨胞以鼓舞他们的抗日热情。为了尽快组织起一个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做事公道的陈嘉庚于1939年12月在《南洋商报》刊登启事,一方面说明组织南侨慰问团的动  相似文献   

6.
194 0年 3月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考察和慰问。福建民众闻悉乡贤返国 ,“莫不如大旱望云霓般的冀望陈先生早日莅临”。9月 2 4日 ,一路风尘的陈嘉庚率南侨总会常委侯西反、秘书李铁民轻装简从 ,由浙江龙泉入闽 ,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陈先生 ,我奉省府陈主席之命 ,特来接应先生入境。”福建省政府秘书处侨务科科长陈延进率卫士2 0多人列队迎候。“兄弟回闽前已电请陈主席 ,值此国难期间 ,毋须迎待之烦 ,可你们礼仪这般隆重 ,使庚深感不安。”虽辗转跋涉 ,陈嘉庚犹无倦色 ,与欢迎者握手为礼。“陈先生十多年没…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0-30
正1940午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团"。该团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毛泽东致电参政会,对慰劳视察团"甚表欢迎",但对团中的"余家菊和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视察团遂取消延安之行。两次论战上世纪20年代末,由于对卢梭的看法不同,梁实秋便与鲁迅在报刊上发表过针锋相对的文章。使得鲁迅与梁实秋矛盾深化的,则是梁实秋读了鲁迅从日文转译的苏联卢那察尔  相似文献   

8.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9.
这里的“天”不是自然界,而是特指人民群众和前进着的历史。陈嘉庚,一个对祖国怀着炽烈的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事业的华侨领袖,1940年回国慰劳考察。他到了重庆和几乎全部国统区,也到了延安;他得到了强烈的感受和鲜明的对比。无党无派的华侨老人,从此作出了坚定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  相似文献   

12.
吃喝知盛衰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八次全会的讲话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是在败国败家。”吃喝玩乐是奢的一种表现,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吃喝知盛衰。1940年,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元大洋请他吃了一顿山珍海味。在延安,毛泽东主席也请他吃了一顿饭,除了一只炖鸡外,其余都是战士们自己种的菜。毛主席指着鸡说,这是房东老大娘听说有贵客,特意把生蛋的母鸡拿来招待你的。陈嘉庚听了,当时就哭了,他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话:“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9):17-18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他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并预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14.
习骅 《学习导报》2014,(24):35-37
对于政治家来说,吃饭也是政治。抗战时期,蒋介石、毛泽东先后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产生的严肃政治后果,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一1940年春,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带着南洋广大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第一站当然是战时首都重庆。蒋介石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务必让客人满意。他这样要求是有原因的。陈嘉庚是同盟会出身的爱国老华侨,著名的厦门集美学村就是他用一生的积蓄捐献的。  相似文献   

15.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1961),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集美(今属厦门),是我国杰出的华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支持过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后来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他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1940年5、6月间的延安之  相似文献   

16.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  相似文献   

17.
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的集美社,17岁时往新加坡,在其父经营的米店里学习经商,以后相继经营了菠萝厂、橡胶园、熟米制造厂等,成为一个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的企业家.189 3年陈嘉庚首次回国,见到“政府腐败,国弱民贫,教育颓废,不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欢迎委员会”仅宴请一项费用就高达8万元。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  相似文献   

20.
王凤青 《世纪桥》2009,(6):40-41
1940年2月3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了一封毛泽东等参政员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电文。电文指出:“近顷以来,此间迭据报告,陕甘晋冀豫等省特务机关通令所属,略谓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行将莅临,主要任务在搜集材料,证明此数省摩擦事件之发生,其咎均在共产党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然后携返后方,向当局建议处理办法。并在下届参政会中提出议案,实行取消陕甘宁边区与八路军之特殊化,并乘机打击共产党。着各地特工人员注意搜集材料,并配合党、政、军各机关,准备欢迎视察团,务达上项目的等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