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丹 《党政论坛》2012,(11):35-37
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和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不仅丰富了传播媒介,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导的舆论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新兴媒体联系群众、了解社情、凝聚人心、开展工作,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考验。这一局面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加快形成以主流网站为主要载体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丽 《求知》2014,(6):39-40
<正>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网络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走向和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一、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兴起,凸显了数字时代的崭新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强大驱动力。随着市  相似文献   

4.
舆论引导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原有的媒体格局已彻底被打破,并形成多媒体并存的局面,这导致原来的舆论引导机制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媒体格局下舆论引导的新形势,在多媒体并存的新格局下,舆论引导的内在发展要求是促进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三元互动、调整传统舆论引导方式、强调三元互动中媒体的作用以及加强多媒体的有序管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多媒体合作与分工的引导机制,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8)
近年来,新媒体及其舆论日益凸显出强大的政治号召力、即时传播力、舆论扩散力和社会动员力。但在新媒体舆论引导中也存在一些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完善新媒体舆论引导机制,改进新媒体舆论引导方法,提高干部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培育新媒体舆论引导队伍。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是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影响力的有力方法。媒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要确立新的新闻价值观,更新报道内涵,明确报道主体。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微博的快速崛起,正以其强大的优势和功能,塑造出一个新的舆论传播时代。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对舆论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微博时代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已成为我们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最为核心的能力是以人为本的舆论引导能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既是以人为本的舆论引导能力的思想源泉,又是最终目标。他们的实践要求的是辩证理性引导、意志追求引导、情感体验引导三者全面协调发展。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核心能力是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以人为本的强大的主流舆论,进而形成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提出的科学理性、信仰意志、情感体验相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中也涵盖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要素,为领导干部以人为本的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源泉。弄清马克思主义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源头,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占岭 《求知》2013,(11):21-22
当前,网络媒体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信息传播活动须臾不可离开的手段和方式,更成为当今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据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20亿人,手机网民数量超过了电脑互联网用户。微博用户数达到3.09亿人,较上年底增长了六个百分点、5873万人,而且还呈爆发增长态势。可以说,不管你需要不需要、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区域舆论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传播链广泛、传播速度快、容易被人误导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当前党的舆论引导工作难度不断增大。要想解决信息化时代区域舆论引导问题,必须在分析现区域舆论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舆论传播链,从控制好舆论传播链入手,辅以其他措施实现对区域舆论的有效控制,防止区域舆论异变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媒既是政府行政的重要工具,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对象.传媒事业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在社会发展中分离出来的一个行业.传媒作为一个行业,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好这些角色是传媒的社会责任.传媒作为一种职业,它有自己的职业规范和运作规律.政府在对公共舆论进行引导时,必须要尊重媒体的职业特征,规范自身的管理权限,在把握媒体运作规律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为民粹主义提供了强大基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民粹主义对于网络舆论的影响日益显著.网络舆论引导中,特别需要对网络民粹主义依法进行科学、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众舆论是公众对于政府行为和公共事务所表达的意见或主张的集合。政府公众舆论引导是增强公众舆论正向功能,抑制其消极化、极端化的必要手段。政府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而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是政府科学、有效、合理地开展公众舆论引导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与新闻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中国能否正确有效地应对牵连着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突发事件,成为新形势下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党与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升党和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是转型时期妥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朱彦铭  高新鸿 《学理论》2008,(17):44-47
党委宣传部担负着组织协调指挥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形成主流舆论强势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多年来,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当成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视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条件下我国舆论场发生了深刻变迁,初步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并存的二元格局,两个舆论场所讨论的内容、使用的话语乃至讨论的方式都大异其趣。实现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对于国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具有标志性意义,这种良性互动表现在:一方面,官方舆论场要能够对网络舆论场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民意诉求形成有效及时呼应,避免缺场和失语。同时,官方舆论场也能够对民间舆论场的负效应进行有效矫正,根本扭转长期以来网络舆论负面、偏激的价值走向;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要实现深度技术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创立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形式为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搭建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事件的动员模式及其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具有的快速、高效的动员能力和传播特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进人Web世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民意表达的类型——网络舆论。但是,网络舆论不是社会舆论的等比浓缩,网络场域中的互动交往空间极易导致意见偏至和群体极化,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事件主要存在于互联网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一种新的信任危机——网络舆论危机。如何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研究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找出一条利用社会资本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是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闻分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在新媒体时代,以暴露和批评为主的负面报道,也可以有效地剔除糟粕,净化社会环境,张扬人性的力量。因此,要以崭新的思维与视角来做好负面报道,本着信息为本、受众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老百姓的知情权,对负面新闻报道做到不夸张、不缩小、不遮掩也不渲染,更杜绝"反面文章正面做",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真实情况告诉受众。让负面报道,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情、仁爱、人文关怀成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挖掘负面新闻报道的正面效应。同时,做负面新闻报道时,要揭开事实真相,发挥负面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积极营造廉洁、廉明、廉正的舆论场,匡正社会风气,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大数据被视为创新和提升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多国政府加大了对大数据发展的扶持力度,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一些专家眼里,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2014年,围绕大数据的国际竞争将继续加码。自此,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大数据时代正式开启,各国必须做好准备。本次讲堂,嘉宾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趋势,生动有趣地讨论了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研判和舆情引导问题,对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新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