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经济成就。这些经济的取得,除“鼓励民营事业发展”、“鼓励发展加工业”、“改善投资环境”、“革新外汇体制”、“改革赋税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施行外,最关键的就是逐步推行了三次土地政策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僵尸企业”作为低端无效供给的代表,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土地、机器设备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直接拉低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当前,“僵尸企业”在破产退市中存在法律界定不明,对“僵尸企业”的规制存在立法滞后、破产程序启动主体局限、普通破产债权保护难以及破产重整选择认定难等问题。在梳理“僵尸企业”破产退市法律困境和考察美国经验基础上,应注意“僵尸企业”破产退市中利益与关系平衡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的破产评估体系、破产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破产债权保护制度、破产审理的简易程序以及破产救助风险预估程序等制度体系和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空白版“到“广东版”袁厅长,在目前席卷广东的房地产热潮中,土地本身呼风唤雨的神奇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几年前,政府拿着土地,却还是“捧着金碗讨饭吃”。这种变化原因何在? 认识到土地是一只金碗,从中开掘出源源不断的财富,这是广东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这一改革篇章我叫它“广东版”。 80年代没有开放之初,香港的加工业即大量涌入广东的土地。而当时我们的土地使用仍完全排斥市场的作用,是“空白版”。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土地,使用土地的各个单  相似文献   

4.
国家立法从农民生存和社会稳定角度出发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而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缺乏资金需要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二者间的冲突亟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作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研究,针对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实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土地内耗令人忧“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东北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当年曾使多少志士仁人为这片土地的丧失痛心疾首。而今虽没外强的入侵,但却面临着“自我的沉沦”。就在“那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松花江畔  相似文献   

6.
地权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曾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土地制度便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围绕土地问题的争论才会持续地保持高热度。通过土地确权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和简单的"私有化逻辑"相反,农民要求的恰恰是现有的土地制度赋予的、但现实中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7.
土地改革从来都是中国农村的核心政治。在新农村建设搞得轰轰烈烈之时,来回味一下60年前的土地改革,很有些意思。钱穆在论及唐代土地政策时说,“法不能以自行,纵然法良意美,终是徒然。”这句话放到现在其实一点都不过时:农村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必须以农民的选择和需要为基本标  相似文献   

8.
“小兵张嘎”在这里打过仗,“雁翎游击队”在这里显过神威,在这366平方公里的传奇土地上,而今又来了一个中国南方的神秘“外商”……  相似文献   

9.
在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时,福山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他的这一理论,其实质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性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法制博览》2013,(9):210-211,16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征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征收法律现状以及在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存在的法律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农用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应找市场而不是找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墨宁 《南风窗》2011,(21):70-71
我们更需要一部《土地基本法》,能够将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制度都包含其中,而不是对《土地管理法》简单修改。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由一系列历史原因造成的,如统购统销、人民公社制度、城乡隔绝的二元户籍制度等.由于产权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缺失,使得"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工农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取消城乡隔绝的二元户籍制度,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固定给使用者以及扶持农业产业化等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是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关系到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承接产业结构转移、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潜力地带。为了确保土地流转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在阐述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要明确推进城乡一...  相似文献   

14.
李海军 《法制博览》2024,(10):14-17
我国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的前身是“法律体检”,从“法律体检”转变为“法治体检”,反映了制度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本研究通过调研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制度实施现状,从制度设计、体检内容和实施程序三个方面审视其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健全法治体检制度设计、创新法治体检的内容、完善法治体检的操作流程,旨在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良性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刘海波 《南风窗》2013,(25):42-45
中国的土地制度在名义上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土地级差地租为少数人占有,在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以掠取和占有地租为中心的一种激励机制,此为近10几年来社会矛盾的主因。对于土地制度,很多人缺乏准确、深刻、简洁的概念体系进行分析,也不理解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迄今为止,私有制、国有制优劣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争论还在进行,实际上,这对概念本身就是很不准确很不清晰的,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1,(4)
曾经在党和国家机关中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资深经济学家杜润生日前撰文说,从中国政治、经济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亟需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中央规定,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赋予农民长期的土地使用权,现在应进一步给予法律保障,把从公有制分离出来的土地使用权,以法律形式肯定它是一个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征地制度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表现为:过于宽泛的土地征收目的范围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补偿额过低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冲突,被征地农民不能就业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冲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以下改革:明确土地征收目的范围,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值补偿被征地农民,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康保险”是台湾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2011年新年伊始台湾“立法院”通过了讨论多年、争论激烈的台湾“全民健保”改革方案——“二代健保”。值此从“一代健保”向“二代健保”的制度转换期,本文拟对台湾健保制度作一深入研究,并剖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汤少新 《法制博览》2023,(14):130-132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行政复议的“双被告”制度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我国行政复议“双被告”制度进行解释分析;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行政复议“双被告”制度的困境和理论矛盾进行探讨;第三部分针对行政复议“双被告”制度困境提出了解决建议;第四部分针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6):96-96
当下所谓的"进一步推进改革",主要一项内容是土地制度。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认为自由只能通过产权明晰这一前提下的市场竞争才能实现,所以要求在一切领域进行产权界定。根据这样的教条,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简直是荒谬的,是阻碍中国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壁垒,所以要求土地私有化的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