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科技兴市———其实质是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以达到振兴城市经济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科技兴市的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呢?一、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是实施科技兴市的首要前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技进步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在实施科技兴市的战略中,各级领导必须提高科技意识,在各项重大决策中自觉地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要地位,增强历史的责任感与时代的紧…  相似文献   

2.
培育健康有序的含高科技的市场张人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努力攀登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是指在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延型向效益型转变,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实施这一战略决策并不是无条件的,科技、教育事业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一种社会活动,其发展和应用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环境,科学技术才能发展,科技成果才能由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才能促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讲话号召全党:“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全党全民的共同事业,是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要在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冯豫党的十四大作出决定,把科学技术发展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如果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科学的理解,我国工作着重点的第二次转移就很难实现。对于科学...  相似文献   

7.
去年五月七月,全国、省、市先后召开了科技大会,会议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的战略部署,她预示着我国科技事业将有一个新的更大飞跃,并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好坏,将直接影响和制约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必须与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同步,依靠科技进步,则是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下面仅就…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9.
<正> 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山区经济的战略重点。根据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技水平。第一,强化认识。首要的要使各级领导强化“没有科技的振兴,就没有经济的振兴”的意识,增强加速山区科技进步的紧迫感,真正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山区经济的新观念。要把推动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的实际能力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采  相似文献   

10.
江洋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科教兴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朱总理在全国九届人大第一次全会上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我们有决心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贯彻到底。”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国策。是在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总结新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总书记根据邓小平的论断强调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一、邓小平关于经济建设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构成的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开展经济建设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指导方针。主要内容:第一、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影响,必须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发展科技靠人才,提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湖南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伟大工程中,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为此,笔者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依靠科技进步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农业的发展促进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初探王大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经济,这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  相似文献   

16.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为我市科技进步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科教立市”基本市策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一步放活,科技成果逐步实现商品化,科技人员正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从而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了我市的经济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17.
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柯尔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颁发和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对于我国科技事业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极其重大而...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五十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有目共睹的历史成就。目前,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环境日益成熟,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划时代的战略选择,也向我区农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因此,面对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我区农业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一、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的关系,为推动我区农业产业化打好理论基础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在农业领…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佟桂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们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玉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在当今.以微日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国     
《传承》2006,(Z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和政府围绕着改革和发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各方面建设。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共中央适时地将科教兴国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问题,要求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