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4)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社会发展的客观真理,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民主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一些错误思潮也传播到学校,对成长中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少数辨别能力差、抵抗力弱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大学生的信仰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找准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路径是当今时代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吕琦 《学理论》2013,(12):379-380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状况,深入探究并分析信仰缺失的原因,试图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卢颖华  刘增惠 《学理论》2012,(6):129-130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知识人群,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宗教信仰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宗教,这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任何宗教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唯心主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大学生的成才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宗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当代青年成长问题。2013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出了针对青年的"五项基本要求"。针对新形势下党对广大青年的新要求,结合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现实思想状况,以H大学为例,从理论分析入手,寻找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为大学生自身成长、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朱水龙 《学理论》2011,(1):238-241
信仰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不但是中国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各阶段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当今国内外方方面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对国家制度和民族的未来构成了威胁。为探求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就大学生应当开展的信仰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学界引申。  相似文献   

7.
田雪 《学理论》2015,(5):223-224,240
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人生和学习目标迷失的状态,这种状态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独立缺失、目光狭窄;理想模糊、价值混乱;心理疲惫、精神烦闷;空虚迷惘、孤独无力。从学校教育的视角来对大学生这一迷失状态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总结了三条原因:理智关怀缺失,生命关怀缺失,个体存在关怀缺失。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这种迷失状态的持续发展不仅会影响个体的价值实现,更会造成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迟滞。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是大学生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以及整个社会的努力,更需要从教育系统内部开始着手。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深入展开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此,要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的应有的文化维度,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蕴,并注重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李应东  陈维国 《学理论》2012,(20):262-263
青年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的后备培养力量,而青年学生又是其中的重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好地为党培养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说,大学生党员的信仰问题关乎我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发展党员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刘勇  孙晓婷 《学理论》2011,(17):239-24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至今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现时代国人的信仰问题正逐步的惹人关注。作为中流砥柱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不容小觑,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就更亟待人们进行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水龙 《学理论》2011,(2):266-268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思想、信仰是否与执政党所希望的意识形态相一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在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中,全球化、网络化带来的复杂的多元化思潮,对心理尚处建构期的青年一代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便于决策层参考,就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磊 《学理论》2013,(10):108-109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信仰的过程中走入盲区,出现因信仰缺失而引发的价值观偏离现象。通过阐述大学生信仰缺失带来的价值观市场化、世俗化和实惠化倾向现象,提出重构大学生信仰教育路径,以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葛晓莉 《学理论》2010,(24):8-9
在我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多数社会成员都能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要求和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一直是社会上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改革、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的大批先进人物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令人景仰的真善美,正是有着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思想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在主流健康、总体和谐的大前提下,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存在这一种令人堪忧的状况,这就是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仰缺失。  相似文献   

15.
刘娟  胡新宇 《学理论》2014,(5):286-288
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思想保障。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却并不理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并不少见。增进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如下:实现知识教学与信仰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学习与信仰实践的统一;实现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实现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而且关乎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差异性,且信仰问题上的多元化、民族化和宗教化等特点更加明显,其主客观原因分别是受到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大学生自身情况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应当从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优良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实是指大学生内心对法律选择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外在对法律的行为服从。法律是人民的集中意志,法律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人民的遵循,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大厦的建成。当前,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认真研究并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刘巍 《学理论》2011,(35):260-261
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信仰。对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繁荣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等使大学生日益浸润于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一元化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遭遇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挑战,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信仰"四化"现象为出发点包括:信仰真空化、信仰多元化、信仰经济化以及信仰教育教条化。探究解决大学生信仰存在的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重新建构大学生的信仰,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2)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对全球范围内思想的交融,文化的交流,互联网时代的交锋,新形势下价值观的较量;面对改革开放下思想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的多元性以及全球化时代下认识的多变性的新特点,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树大学生的职业信仰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况,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并为信仰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六所高校8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次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金钱崇拜。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