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国琴 《理论探索》2007,(4):158-160
从司法过程和司法过程所追求的目的来分析中国传统司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司法中司法官与纠纷当事人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司法过程的制度设计强调司法慎重、追求司法公正,司法所追求的是一种实体正义。中国传统司法的这些特点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民本主义思想和传统的法律观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司法制度及其运作过程,对于当代中国司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劭玥 《学理论》2009,(14):69-70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现代化因素日益增长,传统文化在与全球化文化的交锋中日益被边缘化。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本,并从文化资本再生产和文化资本转换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中西哲学比较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寅子 《学理论》2009,(17):56-57
当今,西方文明以其强势话语地位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人类文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却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灾难。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西文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方式则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将中西两种传统思维方式进行横向比较,进而重新审视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今日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都流传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动画故事。而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和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跨越了民族语言的障碍,在文化传播的意义上具有其自身的万能性。通过对中俄传统经典动画片的对比来看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俄传统动画片的特点以及中俄两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是我国第一次具体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伟大传统的时期。"霍去病墓石雕"在该时期中最具艺术代表性。它也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对意境塑造和美学追求各方面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艺术机制,并充分地显示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其结果是宋明理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再一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三次开始于清代后期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东传,融合还未结束,争论还没有结果,但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优点在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观念文化层面.因此,要想成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应该将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嫁接到中华传统的观念文化之上,构筑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一个理论认知前提在于指认并论证当下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于不能应对转型期中国的新情况和新局面。同时,一种变化中的文化理念正在形成,这无疑提供了一个中国文化重塑的大好契机。重建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抛弃与接受的过程,而是在传统与当下的文化之间真正找到一个切实的关联之处。在这样的认知与论证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贯通,并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而现实中的文化也因此获得了理论依托,重塑的根基更加牢固和深厚。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逐渐解体,新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在这个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相互争鸣,提倡“中体西用”者有之,呼吁“全盘西化”者有之,坚持“中国本位”者亦有之。尽管见解不同,看法各异,但这些思潮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很有必要回头看一看过去,特别是看一看中国近现代历史,重新思考一下波澜曲折的文化转型过程,重新审视一下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潮。为此,本刊特邀请5位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者,围绕“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转型”这一主题,抒发自己的看法,希望这一讨论对于今天发展先进文化的宏伟事业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是土司制度的派生物,受着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通过对哈尼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迫切而艰巨的行政文化改造任务,重视对这些地区行政文化的改造,是促进这些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作为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日益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多手段、多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廉政文化活动。本文试图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中常见的载体形式进行分类和梳理,对所折射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萍 《各界》2008,17(7)
自汉唐以来,日本屡派遣唐使访华,中国也派大德高僧东渡传道.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侵华战争,原因固多而杂,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寻绎反思深层的文化心理原因,尽管这是隐性的,然而却是重要的肇因.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管理自我反思的产物,满足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时代需要,为我国铸就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世界级知名企业,实现了经济腾飞的中国梦。在唯GDP发展观局限性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产物,职工文化对于实现文化振兴的中国梦有着更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钟伟涛  王庆林 《学理论》2013,(12):177-178
人品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它偏重儒学人文教育,以培养公共政治服务的官员仕人以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当下的中国,人才和成功的定位往往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于是教育就显得非常功利,很少有人再以君子和高尚人品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从中国传统教育寻找先育人后教书的理论依据,探索教育发展的多元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比较文化研究的方法问题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任何一个民族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 ,发达国家应该说总是有许多东西需要欠发达国家认真地学习和吸收 ,但是再发达的社会也不可能一切都好 ,所以学什么、怎样学就成了问题。越是文化传统悠久的后进民族所面临的问题就越是复杂。我们国家在早期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鄙视 ,后来又出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或顽固维护。到了 70年代 ,西方文化 (以民主、法治、人权及完全的市场经济为代表 )一度被认为不适合东方民族的国情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而言 ,东西方社会的差距都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内涵,指出了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方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原则.这些理论和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李艾红 《理论导刊》2007,(4):111-112
梭罗是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思想家,他的许多哲学观点都与中国儒、道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梭罗哲学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国文人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官本位”政治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官僚政体的发展影响深远。从“官本位”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中梳理出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对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鹏  郭聪 《学理论》2012,(16):167-168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国内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侵蚀,我们要掌握文化领域里的领导权,在建筑艺术领域就要复归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9.
乔旋 《党政论坛》2010,(5):29-31
构建国家形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近年来,以国家形象为内涵的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推进国家整体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安全等,以及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纷纷从文化战略高度对国家形象重新定位,竞相调整或重塑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交换生项目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人才培养,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人才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长期有效、健康有序发展的软实力保证。以高校交换生项目为例,需要做到三突出:突出专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突出人文关怀,增强国际友谊;突出文化推广,提升国家形象,从而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