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素不相识的《瞭望》读者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我的地址,从辽远的东北来了封信,说读了《对艺术和人生的庄严感》那篇“独白”,里面提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篇“小说的倾向我不想在此评说”,要求道:“是不是可以评说一下呢,我们这里很多人读过这篇小说。”千里迢迢,盛情难却,就来评说评说吧。只是,这篇“独白”就变成“对答”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4)
《焦湖庙祝》出自志怪小说集《幽明录》,是一篇简单短小的笔记体小说;《枕中记》是唐传奇,叙述详细。可以说,《枕中记》的故事原型正是脱胎于《焦湖庙祝》,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这两篇小说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进而探索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的嬗变,以及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彭彬 《瞭望》1988,(42)
看了几篇讨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的文章,发现论者大多执行的是道德或政治批评,而缺乏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尺度,因此、发难或为发难者帮腔,都难免失之公允。 我首先不能同意何满子《对答:谈谈张贤亮的小说》一文的主要观点。我认为张贤亮的《男》立  相似文献   

4.
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成功地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纯洁高尚的普通人的形象,表现了军民之间真挚深厚的革命情感。其精彩而出色的细节描写,是这篇小说显著的艺术特色,其具有形象性、丰富性和前后呼应的鲜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丹荣 《学理论》2011,(15):290-291
鲁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已为数不多,但是先生小说的语言艺术值得师生探讨。《祥林嫂》、《阿Q正传》和《祝福》这仅存的三篇小说在词语锤炼、句式选用、修辞格使用上具有创新意识。修辞艺术的分析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闫红 《各界》2013,(10):10-10
张爱玲在自己的一篇小说后面加了个后记:"我为了写这么篇东西,破坏了两个人一辈子唯一的爱情……‘是我错’,像那出流行的申曲剧名."这篇小说叫做《殷宝滟送花楼会》.今年3月份,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以朗发表在《南方都市报》的文章里石破天惊地告诉我们,《殷宝滟送花楼会》的男主角,那个神经质的音乐教授的原型,是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的《米》和李锐的《旧址》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从死亡意识、叙述方式和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比较,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两部小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悟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黄九郎》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卷三中的第十一篇作品[1]13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们思想的渐渐开放,人们对这篇曾经被无意或故意忽略的故事渐渐产生好奇并加以关注。试图通过比较《黄九郎》与清代其他涉及同性恋的小说,以及与其他以人狐同性恋为题材的故事的不同,进而分析《黄九郎》一文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9.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战争 让女人走开》是部队作家韩静霆的第一个中短篇小说集,收有《凯旋在子夜》、《战争 让女人走开》、《太阳万岁》等八个中短篇。读他的小说,给人回味的感受悠深绵长。 韩静霆是个富有创造意识的作家,从作品中  相似文献   

10.
刘迪 《学理论》2014,(3):146-147
针对《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段等方面发现两部小说的诸多相同点,从而看出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对于老舍《猫城记》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老舍在小说中熔铸的新的元素,而这些不同之处也使《猫城记》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杨华 《学理论》2013,(32):221-222
约翰·福尔斯在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创造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人物,具有反叛精神的萨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女性蒂娜。尽管在小说中两个女性截然不同,但她们是有着两副面孔的同一个女人。蒂娜代表女性在男权社会里表象存在,是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不得不表现出来的"超我",而萨拉是蒂娜去除伪装后女性意识里的反叛和独立的"自我"与"本我"。  相似文献   

12.
“明白人”     
宏图 《瞭望》1990,(34)
《文汇月刊》今年第六期,刊载《作家书简》(特辑),收俞平伯、巴金、胡风、柯灵等诸位老作家书信,弥足珍贵。其中,沙汀先生《致高缨》附笔云: “还有,你希望我再写一、两中篇,盛意可感,可惜我已经84了!精力过差,作为一个小说作者,《红石滩》将是我最后之作。”  相似文献   

13.
李世存 《学理论》2013,(20):189-191
自然意象是《贝尼托·切莱诺》的喻象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小说中丰富的自然意象由于叙事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叙事者眼中的自然意象与德拉诺船长眼中的自然意象。叙事者的自然意象揭示出自然神秘凶险的一面,象征着小说扑朔迷离的情节,也映射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德拉诺的自然意象则反映出他认识上局限性和内心深处的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14.
广田 《瞭望》1989,(46)
鲁迅先生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六日致杨霁云信中说:‘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的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上,……后有恽铁樵的批语。’这里指的‘文言的短篇小说’是《怀旧》,当时署名周逴。发表的刊物不是《小说林》,而是《小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主义角度看,《弗郎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这篇小说有多层叙事。麦康伯夫妇的狩猎故事和婚姻故事只是小说表层,小说的深层是关于人的灵与肉冲突的叙事,小说探讨的母题是现代社会丰盛的物质条件下人的灵与肉的冲突,麦康伯之死象征着人类挣破异化之网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柏园 《瞭望》1997,(51)
︽夏娃日记︾●柏园《夏娃日记》最后一句:“亚当:她在那里,那里就是伊甸乐园。”这是西洋句法,那里—那里,也就是托尔斯泰一篇小说的题目那种句法——《爱之所在,即神之所在》。夏娃之所在,即伊甸乐园之所在。说得多好,多美,多深情!可惜原书这最后一句是写在夏...  相似文献   

17.
正倍儿喜欢顺义许福元老兄的文字。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作者(至今仍为农村户口),钟情文学,厚积薄发,年近古稀,喜获大面积丰收。一篇又一篇心血之作,从他的笔下,飞向四面八方,不时在《北京文学》《大家》《当代小说》《小说林》《飞天》《小说月刊》《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等全国许多报刊抛头露面、安营扎寨。有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高延萍 《侨园》2014,(2):90-91
神秘的无名氏 4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位耀眼新星,他的两部长篇小说《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倾倒了少男少女和知识分子,成为当时文坛上少有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9.
明洪慧 《学理论》2010,(13):157-158
汪曾祺在文学史上是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小说家,他把被中断的散文化小说传统延续下来。代表作《大淖记事》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化小说。大多取材于他的童年和家乡的生活,既不特别设计情节,也不有意制造矛盾和冲突,而是专注于风俗民情的表现,从而使小说呈现出如日常生活一般的自然形态。同时,作家又能在小说的"散文化"中创造一种生活的"诗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对自己在小说文体的散文化上是有着充分自觉的。  相似文献   

20.
谭青松  陈建生 《学理论》2009,(25):77-78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后,在西方广大读者和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小说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和实验性的结构被批评家们称之为后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小说。本文主要从置换、矛盾、短路及游戏四个方面来剖析该小说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