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月朗 《学理论》2013,(6):76-77
后危机时代也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它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近年来对于"后危机时代"的研究已超越国际经济领域,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延伸和展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后危机时代"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3)
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构筑了一套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一传统核心价值观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研究董仲舒"三纲五常"伦理观的内涵及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阐明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汲取其精华,挖掘其在当代社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丁海丽  吕聪玲 《学理论》2015,(7):246-247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迅捷地掌握各类信息、及时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提供了最佳中介和途径;另一方面,它作为网络载体之一,对大学生思想和道德层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规避"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影响,成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4.
建国65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历了从"1.0时代"的计划经济向"2.0时代"的市场经济不断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决定》精神的发布,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3.0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更为深入的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确证中国道路认同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须能够主动地面对它,给予现实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三自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科学厘定"微时代"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了"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新思路:培养网络认知,科学自我教育;注重网络实践,加强自我管理;捕捉网络信息,理性自我服务;提供广阔平台,营造教育氛围;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权威性、教学方式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能力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从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5)
当前中国正处于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的变迁中,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面临如何转型的抉择。而百年前的美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希冀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中寻求突破。这段历史被称之为"进步时代"。立足于美国"进步时代"的社会背景,探讨美国"进步时代"的法制转型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凤阳 《学理论》2011,(1):285-286
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气词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研究对俄汉语语气词的教学,以语气词"吧"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俄语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用语言学的方法到俄语中寻找答案,从而研究俄罗斯学生该语气词使用错误的原因,力图对对俄汉语语气词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微时代"含义的基础上,得出"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高效,辐射范围广泛;传播内容"迷你",形式丰富多样;传播主体多元,互动参与性较高的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具有的特点,即开放包容与猎奇心理并存、积极参与和冲动盲从交织、张扬个性同紧张焦虑共生。  相似文献   

10.
“被时代”的政治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时代"表征了一种社会精英、公权力和新闻媒体的共谋状态,社会精英和公权力通过对媒体话语霸权的掌控,将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排挤得越来越小。"被时代"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权的失落,这已经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公权力,恢复私权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创建对话机制,增大草根阶层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7)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动设计者,"问课"教学是教师不断地从时代变化中调整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教育资源共享的时代,信息的方便、快捷获取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重视个人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教学实施的建议如下: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考核观念,促进教学发展;潜心研究教学,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2.
深刻理解和把握"党校姓党"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需要把党校事业作为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紧紧围绕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拓展"党校姓党"的世界眼光,多重考量执政党思维,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加强"两个规律"研究,注重党的理论创新,更好地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政治归属、政治坐标、政治认同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10)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赢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就需要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主线、载体等几个方面把握"微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我们应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的风险挑战有:话语机制转变对高校师生舆论安全的冲击,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高校师生政治信仰安全的冲击,"去中心化"对高校师生价值观念安全的冲击",泛娱乐化"对高校师生思想文化安全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可以从利用"微平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抵御和防范西方意识形态"微渗透",构筑校园"微文化"建设,依法加强高校的网络空间"微治理"等几个方面思考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6)
微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变化,更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微时代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交流方式、课堂学习都出现了新的问题,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应转化机遇为挑战,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高校管理创新,助推高校实践活动开展,转换教学理念及方式,更好地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0)
"主旋律"一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随后多次出现在领导人的公开讲话中,并作为文艺工作的方针写入了十五大报告。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民致力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期,弘扬主旋律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雪 《学理论》2012,(18):84-85
近两年,网络上不断出现"被"词语,"被时代"来临,无论是被自杀,被代表,还是"被自愿"都表现出了话语权弱势一方的无奈,透过现象看本质,被时代的出现也折射出当今信息时代社会传播的失衡,政府、媒介和公民之间的传播链条出现症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政府与媒介,政府与公众,媒介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善和协调,从而促进信息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公共话语权的平民时代,政府不再占据网络舆情的主导地位,微博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阵地。微时代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和民众的聚变式反应,使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塔西佗陷阱"的困境。提出了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突破"塔西佗陷阱"的新出路:及时公开信息,主导舆论态势;主动承认错误,重塑信任关系;努力提高"微能力",发挥"政"能量。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3)
"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前瞻性、可行性。做好"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助"微"应用,搭建"微"平台,凝聚"微力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微提升"。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助推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村上春树不同时期的多部作品分析发现,村上文学始终背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刻反映了当下消费时代的爱与憎、善与恶.村上竭尽全力地投身创作,其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丧失情结"、寻求灵魂救赎和探索产生"暴力"的根源,无一不表现出他对时代的独特把握和深切感受.也正因为村上春树文学紧密地体现了时代脉搏,丰富地展现了时代特质.才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括,用"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大学宣传工作,浅谈如何在微时代下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