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未宁  张淑敏 《求知》2013,(2):46-4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民众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之中。而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的活动中,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是以环保志愿者为骨干的各类民间环保社会组织,英文为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及其代表根据国家环境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它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从观念、立法到具体制度的设计都还没有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因此,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环境问题有它的历史沿革。解放前的上海是一个畸形发展的城市,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恶果。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和人口的增加,污染也逐渐增加。加上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受“左”的影响,在环境保护上欠帐很多。另一方面,上海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判了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本市的环  相似文献   

4.
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努力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环境保护就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防止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5.
唐敏 《瞭望》1997,(10)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人类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成为一个尖锐的突出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加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大国,环境问题尤为引人注目.而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国策所作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成绩彰著的.如何正确估价中国发展中的环境现状?著名的环保专家、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对本刊记者发表了一个权威阐述.记者:我们不断听到有些西方舆论对我国环境问题发出非议,而事实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无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还是在控制环境污染上都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了政府进行积极、主动、有效地管理,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环境保护的巨大动力.公众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环保事业发达程度和环境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文从提高哈尔滨公众环保参与度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公众参与环保的制约因素,提出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和管制,促进消费者转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对消费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索,为政府引导消费者实行资源节约型与环境保护型消费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8.
田越英 《团结》2002,(3):36-39
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无非两种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解决。自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人上台以来,台湾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从实施“台独”党纲到滑向分裂祖国的道路,显然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解决”,已不仅仅是解决方式的问题,而是斗争策略和战略准备的问题。事实上,在争取“和”与准备“打”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空间,填补这一空间的主要“材料”正是非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国家西部开发中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对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作了一些比较细致地了解和探讨,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并通过与国外公路环境保护相比较,简要提出了公路建设不同阶段环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和实施确保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红梅 《理论导刊》2005,(11):78-80
加快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这是近年来我国进行环境保护的主导思想之一.然而,尽管我国环境立法巳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法律体系,但仍难以遏制我国环境总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环境基本法亟待修改,但在此之前首先应该解决环境立法的宪法支撑缺失问题.只有环境权宪法地位的确立及环境基本法法律位阶的提升这些基本问题首先得以解决,环境保护才能真正进入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也都涉及到了环保问题,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两会’期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是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座谈会”,解振华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承  相似文献   

12.
桂林 《党政论坛》2003,(6):21-23
桂林的“诉讼: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新途径”一文指出:社会公众作为良好环境的享受者和环境公害的直接受害者对环境状况最关心、最了解,参与环保的热忱也最高。可以说他们是完善和实施环境法治的根本动力来源,是促进环境改善的重要社会资源和力量。而环境公益诉讼作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一种新兴的重要手段,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公众积极投身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主席、各位委员:保护生态和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热点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应该引起全国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由于地球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命支撑体系的承受能力。近四十年来,全世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交的重要时期,"治道变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具体到环境保护领域,需要打破政府一手包办环境事务的局面,促使企业、社会力量进入环境保护领域.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重新考虑现有的环境政策框架,改革环境政策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i中全会又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目标任务.楚雄彝族自治州作为一个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多年来致力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仍然存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对楚雄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政策、实践和技术多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以达到研究宏观区域性农村环保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决策参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上要求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环保问题,国家“九五”计划已规定了环保目标: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且对直辖市、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历程,从环境政策理念和政策目标上看,经历了局部环境治理——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环境优先、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从环境政策工具上看,经历了从单一使用行政管制工具到行政管制工具、市场化工具并用阶段,再到行政管制工具、市场化工具和公众参与工具综合运用阶段的演变过程.经济增长、经济社会转型和环境恶化三重压力逼迫中国环境政策在狭小的时空内艰难前行,政策学习、环境保护意识形态化的宣传是中国环境政策较快发展的特有动力.未来中国的环境政策要更加重视环境公平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颜金 《理论与改革》2014,(3):105-107
政府环境责任的履行过程实质上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组成的利益主体将各自的利益需求纳入到环境责任中并根据自身利益的要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在环境责任的履行过程中,政府应履行好环境保护职责和维护好公共利益。但由于受不同利益主体的制约,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履行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在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同时,也需要对与经济发展相关但存在污染行为的一些企业和领域进行保护。同时,一些利益主体总是期望通过对环境责任履行过程产生影响以期实现自身的利益。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使政府在履行环境责任的过程中陷入利益困境。本文基于府际关系视域,对政府环境责任中的利益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腐败问题,作为当前群众议论最多,呼声甚高,深恶痛绝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而且已逐步蔓延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严重地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此,中央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反腐败的措施,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到会讲话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但是,目前腐败的“出生率”仍大于“死亡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Z1)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把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80年代以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 第一,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第二,制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