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在心理上承受着各种压力。如何帮助大学生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必须思考及重视的。朋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概述了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特点以及朋辈咨询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3)
朋辈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朋辈心理咨询组织体系健全、管理规范、活动多样。我国的文化背景、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大学行政以及心理健康师资等实际情况,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提出了本土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是心理咨询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咨询对象(直接的和潜在的)的心理行为特点,尤其是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行为趋向,才能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而,目前这方面资料还未见报导。本文试图以对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我们多年心理咨询研究和实践的体,作一探讨。为了深化对此的研究,我们还想结合对全国高校心理咨询员的调查结果作某些内容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逐渐被各高校重视,但是如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题。文章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与特点,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然后概括了目前高校中朋辈心理辅导的常见模式(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健康协会),最后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各种心理咨询治疗技术的理论是以人性观为基础的。通过对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研究从而分析比较三大心理学派人性观,可以帮助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界定目标,有清晰的理论取向,并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更有成效,以方便咨询师对咨询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6.
孟玮 《学理论》2009,(31):94-95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述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况及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进而分析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的主要区别和共同点,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琴 《学理论》2012,(32):209-211
朋辈心理互助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从朋辈互助人员的招聘、培训、选拔、跟踪、管理、督导、考核评价等环节构建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同时对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的现有的工作成效探讨,建设了一套朋辈心理互助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希望能对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朋辈心理辅导"[1](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内地。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辅导需求的日益增长,"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日益被理论界重视,但由于经验不足、队伍建设不到位、培训设计不规范等,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很不平衡。中南大学于2009年开始在研究生群体中建立"朋辈心理互助队",以朋辈互助的理念引导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朋辈心理互助队是朋辈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互助队队员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好坏,因此,探索科学合理的队伍建设模式是当下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0)
根据调查,高职新生在入校后,58%的男生、75%的女生会遇到心理迷茫、困惑时都会寻求同学、学长的帮助。刚入校的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同等方面存在压力,对于这些压力可以将同辈室友、高年级学长、指导老师三位一体,朋辈伴读——学习焦虑、朋辈调解——人际交往困难、朋辈心理咨询——自我认同混乱三式联动,构建"三位一体,三式联动"的和谐互助的朋辈辅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马理叶 《学理论》2010,(14):113-114
因情爱问题而引发的情绪困扰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一例女大学生与男友发生性关系而导致其情绪焦虑、抑郁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减少及消除其负性情绪困扰、提高其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及重建其个人价值体系的咨询目标。综合运用合理情绪、认知领悟、心理分析等治疗技术与方法,引导来访者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不断深化自我认识,逐渐形成合理情绪反应,最终实现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为新生开展朋辈辅导工作已有多年历史,本研究以中青院社会工作学院朋辈辅导项目的开展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研究大学生朋辈辅导的实际应用。研究发现,朋辈辅导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朋辈辅导员培训欠缺、学校的支持较少、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机制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朋辈辅导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使用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方法几乎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本土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因此,分析中国人的典型的社会心理特质,建立以中国的社会文化为基地,符合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特点的本土化心理咨询理念与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3)
来访者因记忆力下降,自觉脑子不灵活、处理事情时逻辑性差等原因前来就诊。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一些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和艺术疗法结合在帮助小明认知自己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4.
蔡静  李艳  范选娇 《学理论》2014,(2):172-173,176
由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朋辈辅导员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中,借助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便、见效快的优势,在优化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创新性地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并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与社会支持理论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15.
唐善梅  郭建新 《学理论》2010,(11):220-222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融合目前存在认识上的障碍、方法上的欠缺、软硬件的不足和作用的偏差,要克服以上困难,需各方面提高二者融合的意识,规范对心理咨询的管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辅导模式,尤其在高校内部要以高校德育目标为指导设置心理指导课程;建立心理档案,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加强团体心理咨询;开展心理测验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网络平台拓宽德育途径;加强心理咨询培训造就新型的德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团体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心理咨询(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咨询形 式,主要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感受、认识、学习、训练 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团体心理 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其基本理念 为:人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不 同阶段必然会遇到某些暂时性的心理困难,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人才能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学理论》2015,(3):159-160
沙盘疗法是融合西方心理分析理论和东方易经哲学思想而形成的心理疗法,各高校可以在心理教育实践工作中对沙盘疗法加以具体应用,构建以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沙盘促进共性问题的解决和团体培训的开展,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借助沙盘让个体在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内获得自性化成长,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工作上突出体验性、互动性和分析性。  相似文献   

18.
所谓"朋辈互助",指由经过一定短期培训的非人员(互助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辅导在班级朋辈互助模式下,通过挖掘整合优秀的学生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助人自助过程中共同进步,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管艳鹏 《学理论》2011,(14):319-320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心理知识的宣传入手,塑造出一种心理知识充满校园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让教师与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与功用,了解心理咨询的普遍适用性,从而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上减少对心理咨询的抵触情绪与防备心理。与此同时,充实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将心理咨询各功能室充分利用,再运用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可以解决在校师生与家长心理上的困惑与烦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当今社会生活快速变迁的背景下,其心理健康经受着严峻考验。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与教育机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亦应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互助咨询,在大学校园原已自然存在,但因缺乏教育引导和培训使得有些学生在施助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互助式咨询教育,尤为必要。互助式咨询教育,其要义在于:通过教育,促使大学生中的互助行为大量产生;通过辅导培训使施助者具有一定的助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