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奋清 《学理论》2014,(20):28-2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新旧制度正在更替中。基于此,思想家们必须给出解决方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面对乱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主张。他建立了一套以礼、仁、义、正名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的旨在维护礼治的"为国以礼"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孔子者,为师之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行被记录在《论语》中。再读《论语》,探究其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极具时代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现代的教育者对孔子教育理论的精华更应该读之、思之、行之、得之。  相似文献   

3.
《论语》的内容广泛涉及和引用到《诗》、《书》、《易》、《仪礼》、《春秋》等文献,为其理论的建构和思想的表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儒家思想中的《诗》教与德行修养、引《诗》与思维表达、品《诗》与处世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其中涉及《诗经》的内容展开探析,可以对《论语》引《诗经》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孝廉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就曾对此予以探讨,并围绕这一命题提出了"孝顺亲长"、"孝治天下"、"廉能正直"等思想,其中"孝顺亲长"是立身之本,"孝治天下"是执政之策,"廉能正直"是从政之基,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经过创造性地转化,仍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4)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描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且阐述了自己的一系列道德治国的政治策略。其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强制性的道德灌输,通过著书立说来正己名,立秩序,并要求所有士人阶层遵守礼的秩序。另一部分,则是较缓和地树立道德榜样来进行引导,通过劝说君主和一部分士人阶层守礼,并将他们树立为道德榜样来引导其他人遵守礼。同时,孔子也在《论语》中描述了他希望道德治国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道德治国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彦飞 《学理论》2008,(10):71-73
《论语》一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教师的品德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也作了深入的探讨,这对我们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公民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均有诸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尚 《学理论》2008,(4):89-9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终年七十三岁。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难于鲁国。父叔梁纥曾任鲁国陬邑宰。母名颜徽在。三岁时父死,家道沦为平民。为了赡养寡母,少年时不得不去做些管理粮草畜牧之类杂务。鲁大夫孟厘子临死前对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说:“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儿子们遂跟孔子学《礼》。及长,在季孙手下当“司职吏”。三十岁时,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宇 《学理论》2013,(22):76-77
孝道思想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所倡导的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真诚的热爱、尊敬之情,强调子女对父母奉养的责任,强调"事亲"方面的推己及人。在现代社会里倡导与弘扬孝道精神中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研究《论语》来理解孔子的孝道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察吾 《各界》2009,18(2)
<论语>用词准确,词约面意丰.因为孔子的许多言语本身就言近意远,深入浅出,态度鲜明.从总体上看,<论语>的语言艺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深刻的哲理性与高度的概括性;二是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2.
王姣艳  王欣 《学理论》2013,(21):306-307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因此得以快速发展,但对外汉语教学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教育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论语》对教育思想有着精辟的见解,因此,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不但要研究汉语本身的教学,还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的精髓与当代对外汉语教学结合,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窗外的月亮,和我窗内的灯光对视,仿佛一颗圣人的心,在和我的心灵对视。洁净而又明亮,亲切而又柔和。  相似文献   

14.
以《论语》中关涉"仁"的语句为主要依据,从三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层次对其体现出来的孔子"仁"的思想内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胡舒 《各界》2007,(6):9-10
该文不欲探讨《论语》中治国治世这方面的论述,而是力求围绕人之“仁”,从人心最初开始,寻找孔子论“仁”的思路,即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逻辑和推演方法,从而获得对今世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郭凯 《理论探讨》2022,(3):152-156
《论语》是中华文化原典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君子人格是其中论述最多的一种人格范式,关系到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的精神特质维度、个性品格维度以及心理素养维度等不同方面。对《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进行深入解读与价值挖掘,对于重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做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塑造高尚的君子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内容的恕道原则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儒家立身行事的重要准则.想道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将心比心的方式来践行仁.孔子强调对恕道要终身行之.恕道不仅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对它的遵守应以不违仁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付秋婷 《学理论》2012,(24):159-16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一部《论语》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启示,它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现代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三个大方面对《论语》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即:学习之道、交友之道、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19.
《论语》虽然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其中有大量对"六廉"的道德要求、行为、教育方式的经典表述。通过梳理、比较发现,《论语》涉及的廉政内容与《周礼》"六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周礼"六廉"的全面展开和具体阐释。更重要的是,《论语》确立了"六廉"的教育内容和实现途径,并突出了通过教育、自我认知和实践,最终形成以"六廉"为核心的自发的心理模式,对现代廉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昱然 《学理论》2013,(8):37-38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论语》对他的记载生动,丰富。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