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政治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的政治生态理论在内含上和外延上均不同于国内学术界传统的生态政治理论。在内含上,把生态政治理论从以自然生态的维护为中心,转变为以政治生态化为中心;在外延上,把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领域从政治自然生态层次推进到政治社会生态理论及政治体系“内生态”层次。而这种新的生态政治理论强调的政治生态化,即指政治过程不再局限于政治体系内部的利益纷争,而且包括广阔的社会空间和自然领域。这种生态化的政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治体系“内生态”。文章认为,一个民主的政治体系如要保持其良好的内生态,必须以历史的传统性、目的的人民性、体系的开放性和运行的制衡性为其准则。二是政治体系的“外生态”,即政治体系与社会以及政治体系通过社会这一中介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互为助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相怀 《团结》2014,(1):33-36
纵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最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可以发现,它意在着力解决两个根本问题:(1)建设现代国家;(2)治理现代国家。建设现代国家,就是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导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徐海娜 《理论视野》2009,(3):56-57,31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国际社会中逐渐取代了无限增长的观念,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催生了西方世界的生态保护运动,触发了日后新的政治形态——绿党政治。如今,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在国际社会成为共识,成为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战略,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汤希 《理论视野》2023,(7):84-90
党的廉政观的核心是廉洁用权,为民执政。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是廉政建设的政治前提;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是廉政建设的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廉政建设的价值追求;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廉政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廉政实践中,党中央坚持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涵养廉洁政治生态,构建集中统一领导的中国特色廉政体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思路上要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引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各项事业建设;布局上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重点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规则;难点是要抓好制度执行,强化组织、考核、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可通过变革制度、完善制度、督查制度和维护制度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绿色乌托邦:生态自治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自治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并迅速成为主导绿色政治运动的理论思潮。它以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然价值观为哲学基础,提出了人类现代环境问题成因的一般社会结构和文化意识阐释,并构建了一个以生态原则和地方自治为基础的、超越现代民族国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后现代社会,也即一个生态理想国或生态乌托邦。它在政治主张上确有许多创新之处,以致于很难将其归属于某一传统政治学流派。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学理论,它尚有很多缺陷,特别是未能阐明通往绿色目标的现实道路,而这不是只靠生态中心主义方法的自我完善所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吴先宁 《团结》2012,(6):51-54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社会、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位一体相协调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庞大系统。从特殊生态地位、国土安全、区域地缘政治及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看,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青藏高原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青藏高原地区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国土安全与社会稳定;关系到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美芬 《学理论》2013,(29):38-39,49
绿党以其倡导的"绿色"价值观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并走上政治舞台。其"绿色"价值观体现在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的环境伦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伦理、以"小即为美"为核心的经济伦理。在我国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过程中,绿党的政治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思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并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的理论的新发展和飞跃;全面论述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布局和实践的飞跃。两大飞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0.
解读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国家意志,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协调各种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工业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为代价,必须让位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文明,因而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宏观的制度建构、微观的角色规制,而且需要社会文化与民情风俗方面的综合治理。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要素的相通性、资源的互动性、逻辑的相洽性使得社会资本匮乏与政治生态恶化交相呼应,表现为"葫芦型"社会网络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规范型社会资本缺失拉大制度性鸿沟,信任赤字导致政府质量降低。因此,对政治生态的净化要从改造社会网络,升级社会规范,重塑人际信任入手。最终,移社会不正之风,易政治流弊之俗,以培育社会资本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曾纪鑫 《各界》2014,(5):55-59
一 苏颂以政治家立身,位居人臣之极——宰相;今日则以科学家闻名于世,在科技领域创下七项世界第一。 在以官为本、以权为准的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属于不入流的“旁门左道”与雕虫小技。像他这样政治、科技并举的“双料人才”,在中国古代社会,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人。他那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故居芦山堂,大门两旁有副楹联写道:“尚书御史翰林第,将相公侯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方正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加快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型新农村、侨乡和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进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学世界观和绿色政治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它们主张世界的相互关联和整体性,以反思西方社会的现代工业文明。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管理主义模式,向新型的治理模式转变。生态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出发,包含了政治生态链环、政治生态资本和政治生态平衡三大支持系统,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培养人才,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担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创造财富、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护环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和谐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展示了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宪政社会的社会形态、制度法理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来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并且为中国走出中世纪规划出一条自以为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者,喜欢用政治生态来表述他们的治理理念和政治诉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认同。其所谓的“政治生态”,指的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问题,是廉政、勤政、善政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玉兰 《理论探索》2001,2(1):46-47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做出了伟大贡献,其中对于传统的经济思想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传统的、以政治为中心的治国之道的改造;提出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传统的单纯制度标准、政治标准、道德标准的否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使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质的飞跃;制定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对传统的、封闭的社会发展观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生态指政治系统中的诸要素在运行和互动中所形成和显示出来的整体状态.公共权力是政治系统的核心要素,公共权力的运行模式和配置结构对于政治生态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就此而言,中国社会政治生态表现为权力主导下的渐进改革.渐进改革在历史行进中所展示出来的是国家释权与社会增权的一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家与社会的互促型均衡结构构成了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9,(2):124-129
从绿色发展到绿色治理,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治理方式转型的进程,也是治理文化体系的"绿化"过程。中国特色绿色治理文化体系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梦为时代感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化发展模式、净化政治和社会生态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社会共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机制的总称。通过绿色治理文化体系的"制度—非制度"因素双轴联动,凝聚社会共识,让绿色治理文化内化于公民之心,外显于公民之行,促进健康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实现政治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绿化",以及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共同"净化",进而为全面推进绿色治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绿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