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经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计划经济时期政权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权建设三大历史阶段,执政方式经历一元化领导体制、以党代政体制向新的执政体制的发展演变,逐步探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规律,这种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以及党情进行全面分析,认识到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针对当前农村民生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范围,加快建立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通过这些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改善农村民生,在政策制定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利益放在突出地位,把公平正义贯穿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始终,把统筹兼顾作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对党的执政规律从执政目的、执政任务、执政职能、执政方式、执政环境、执政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历史继续和现实需要。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三代领导集体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5.
刘桂芳 《学理论》2011,(3):22-23
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具有时代性、动态性、范围性、基础性、层次性、扩散性、心理性、政策性、群发性、急需性。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把握民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长期探索,创立了党的执政能力理论体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突出表现为党的执政理念的转换,党的执政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党的执政绩效评价体系的转换.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给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对于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2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这主要是: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必须有正确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岩 《学理论》2013,(20):7-8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党在成长过程中有收获与成功,亦有盲目与徘徊。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的考验。当前正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转型期,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有利于我党以清醒的头脑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有利于我党从正确的视角着眼今后的执政方向;有利于我党继续保持先进性,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时代大背景和现代化强国之路的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特征和成功发展的持续动力.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探寻到继续推行改革的动力,而这一切必然建立在构建改革共识的不断探索上.肇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围绕"如何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包括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新本质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在内的改革共识的形成既是改革实践成功的基础,又总是伴随争论的过程也显现共识的来之不易.伴随改革过程深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争议再起,已有的共识已经受实践的检验.在新阶段,必须在科学分析、辩证对待既有争议的基础上,在坚持为实践所证实共识的基础上,努力积极构建新的共识,为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社会根基和源泉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在九十年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远大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坚持先进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科学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坚持崇高的历史责任,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地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把党建设成为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党的决策方式、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党的监督机制以及党的建设等。中国共产党担当着世界网络大国的执政党角色,因此它必须积极主动地鼓励群众使用这种新型政治技术手段参与政治社会生活,同时还必须在党的政治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所以,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深入了解并特别关注互联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的广泛影响,我们更加没有理由不去积极探索在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对党的执政规律所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民民主的实现途径,并以此将探索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工农专政的苏维埃阶段、边区“三三制”的民主政权阶段、党派协商的联合政府阶段、建构人民民主政权的人民政协初创阶段,在此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这个时期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重要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民主建设寓于现代国家建设,才能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人民民主制度,走好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执政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的整体利益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践行党的最低纲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标准是一个具有多维量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其中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以党的执政价值目标为取向、执政价值标准为依归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调查分析等方法从依法执政的含义,依法执政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本文着力于在如何提高依法执政水平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党当今的依法执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从技术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相统一,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动态性相统一,主体能动性、工具效能性性与客体制约性相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可比较性与可评价性相统一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党的执政能力的特征进行分析,是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改革前"革命意识形态"的改造,建构出对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具有论证和动员功能的执政意识形态体系,其三个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很大的理论容量,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特大地震给四川造成巨大的民生灾难。如何在恢复重建中优先保障民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围绕民生问题,灾区工作分为抢险救援;安置群众;恢复重建和发展生产四个阶段。以成都市保障民生的主要做法为视角,可以对四川灾区民生问题的经验和启示进行剖析,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国内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因素尽管纷繁复杂,但有四个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思想引导功能的发挥和提高,执政绩效的提升和增强,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的实施和彰显,党风廉政建设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分别从思想和实体两个领域构筑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执政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 ,有 5 0余年的执政历程 ,具有很强的执政凝聚力。“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问题 ,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