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鸿 《学理论》2010,(4):123-125
对股东权的司法救济是股权保障的重要方式。以诉的构成要素为视角分析股东权司法救济程序,引导选择正确的股权保护模式。我国股东权司法救济程序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解艳丽 《学理论》2012,(3):63-6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今后中国一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法律救济存在着诉讼困难、救济不足、索赔困难等不少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环境法律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黄梦笛 《学理论》2013,(11):134-135
"公务员热"作为我国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越来越引起民众的重视。每年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以考取公务员为求职第一目标,公务员内部处分的救济作为公务员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公务员群体和广大民众的重视。但公务员内部处分救济制度还存在不足,应完善救济途径;引入听证制度;完善现行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破产企业职工救济制度应当向“统一性”、“职工救济与债权人利益的衡平”、“社会保障系统化”、“国有企业职工救济多样化”、“破产企业职工再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破产企业职工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事执行中一直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各级法院也一直不断地在探求解决之道。目前很多法院在执行中引入了悬赏执行制度,通过悬赏执行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寻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加大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度,使其有钱花不掉、有福不能享,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从而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悬赏金额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其很难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做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执行中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救济时,案外人通过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还是通过向执行法院院长"申诉"而由院长依职权审查处理?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司法解释均未作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改良大陆法系常用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借鉴法国民事诉讼法"第三人取消判决的异议"制度、依托审判监督程序.扩大申请再审的主体范围,构建案外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救济途径应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韦付萍 《理论导刊》2012,(2):33-34,50
建立有效的救济制度以保障公众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免受侵害,以及当该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中关注的重点。做好这项工作,对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维护社会公共管理秩序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缺乏严密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制度支撑,积极探究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有效路径,成为当前我们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法的目的是民事执行制度建构、实践和调整的指南。当下正值我国第一部民事执行法审议之际,正确认识民事执行法的目的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总结过往民事执行的经验,科学合理地制定民事执行法。民事执行法的目的具有迅速、充分实现债权人的债权,确保执行的手段和程序的正当性,维持债务人的基本生活的多重性。长期以来化解执行难一直是我国执行工作的主线,但解决执行难不是民事执行法的目的,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政策,是执行工作在特定时期的重点。在制定民事执行法的过程中,应从民事执行法目的的视角对具体制度的建构和调整予以审视,使之符合于民事执行法的目的,切实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的民事执行法。  相似文献   

9.
叶志凯 《学理论》2010,(27):161-16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作为检察机关高透明度,强监督力的法定权利,对其立法的完善有利于保证执行公正、制约当下"执行乱",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于这种权力配置,需要从检察监督权的性质出发,结合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必要从立法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芬霞 《学理论》2010,(16):121-122
撤诉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但我国现行立法对民事撤诉制度规定得非常粗略、零散、操作性不强,甚至违背最基本的诉讼原则。拟从法理和立法角度分析其缺陷,并结合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从诉讼设计理念和立法构想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民事撤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局限于内部行政救济,排斥司法救济,不能适应法制行政与人权保障的时代需求,本文力图从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定位的角度,梳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演变,比较大陆和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艳 《行政论坛》2009,16(3):32-35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要健全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则必须在完善现行立法关于公务员权利的行政内部救济的规定的同时,建立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司法审查机制,以真正实现对公务员权利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3.
黄晓丽 《学理论》2010,(16):115-116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长期以来,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司法痼疾,使司法权威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笔者认为,缺乏有效监督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试从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必要性、法律依据以及初步构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执行和解使得当事人的处分权在执行程序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其实质就是当事人通过协商变更了原生效的法律文书的内容,自行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从而使法院免于依职权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措施来实现执行终结,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民事执行和解的理论基础、和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以及救济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民事执行和解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诉讼制度中并未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我国目前涉及环境问题的诉讼.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大致呈现这种态势,印国家机关为保护公共环境利益以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多为胜诉,其他主体如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为保护公共环境利益以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多以原告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等理由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试从民事诉讼法的视角,提出有关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案外人异议之诉作为保障案外人免受法院不当执行影响的执行救济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由于我国的执行救济制度并非理性建构的产物,而是以回应实践需求为导向产生与演进的,难免产生与民事诉讼理论以及现行立法之间的不合。进一步完善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应回归法律关系这一法学基本理论范畴,在明确区分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与“权力与责任”关系的基础上,以解构相关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为视角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逻辑重新予以阐释,明确案外人为排除对执行标的的执行措施,可直接对债权人提出异议之诉,无须以案外人异议作为前置程序;且债务人对案外人异议理由予以争执时,将现行司法解释确立的对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案外人确权诉讼适用共同诉讼,修正为适用诉的合并制度,以实现案外人异议之诉自身及其与民事诉讼法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17.
刘琼 《学理论》2009,(25):99-100
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其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管辖权异议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疏,司法解释的规定也不周详,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并不完备。本文从管辖权异议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管辖权异议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执行中,执行主体追加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中国现有法律对执行主体追加种类的滞后性和操作程序缺失,导致执行混乱和执行难。为解决现实的紧迫性,将被执行主体追加适用的种类予以增加,并对追加程序予以规范,赋予被追加人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建立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提供了心理或者经济上的援助。这一制度并非从来就有的,它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而逐步发展演变而来,先后经历了私诉时期、公诉垄断时期、现代公诉时期等阶段才逐步引起国家和法学界的重视,特别是随着被害人学的建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真正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重视,这一制度的完善对社会的进步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立君 《学理论》2010,(18):155-156
刑罚执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国家司法执行机关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情况,以及刑罚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它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环节,不仅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还贯穿于整个劳动改造过程。刑罚执行是否合法、到位,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刑事诉讼活动是否完整,而且是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人权的宗旨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的理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刑罚执行监督在我国刑事诉讼监督中尚处于比较弱的一个环节,仍存在着"重审判轻执行"的思想。事实上刑罚执行监督是一种终结性的监督工作,这一监督不到位,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的效果就得不到实现。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刑罚执行监督中的难点和缺陷问题,从而提高刑罚执行监督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