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旭 《学理论》2013,(22):168-169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朱姓王室的稳定统治实行了宗藩制度。宗藩制度以宗法制为基础,从而分封藩王并且规定了明代藩王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特权。明代皇位继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确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嗣规则。宗藩制度与皇位继承有着一定的关系,宗藩制度对于皇位继承制给予了补充,但二者却也相互矛盾。在宗藩制度下,强大的诸王为夺取皇位屡屡发动叛乱,对于皇位的继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王文静 《学理论》2022,(11):82-85
明朝初年,朱元璋发行宝钞与铜钱兼用,由于民间多用铜钱,宝钞流通受阻,故而明朝统治者一再颁布相关法令限制铜钱以及金银的使用,试图挽救宝钞,却一再失败。宝钞在宋元两朝使用广泛,有前朝完善的制度借鉴,却仍然走向失败,这是什么原因?通过宝钞发行、流通过程中政府所行的诏令可窥探钞法不行的原因,明朝统治者制定的政策并没有从根本原因出发,反而加重百姓的负担。同时,关注宝钞流通过程中相关的违法行为,可以揭示它们对国家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任君宇 《学理论》2010,(12):113-114
明代的海西女真地处与明朝、朝鲜贸易的黄金地区,因而在研究明代女真的贸易状况时多以海西女真作为研究对象。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海西女真的构成、名号、世系等问题,对其社会经济的专门研究较少。以从物产角度出发,浅析物产输出和输入对海西女真经济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贵州的土司制度脱胎于前代的羁縻制度,至元代渐成雏形,而到明代则日臻完备。随着贵州行省的设立,明朝中央政府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虽然明代贵州的"改土归流"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未能进行彻底,但是在客观上引起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重生态建构,加快了贵州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海外贸易思想在明朝中后期开始萌芽,主要内容表现在开放海外贸易论者对开展海外贸易作用的认识和政策构想两个方面。中国近代海外贸易思想具有与传统海外贸易思想不同的特点和性质,其萌芽思想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帅 《学理论》2014,(5):155-156
大礼议,又称"大礼议之争",是发生在是明代中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事件。这场争论震惊朝野,卷入人物之多为历史罕见。这场争论围绕着新即位的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的封号问题,朝廷上下分为两派:一派以弱冠之年的嘉靖帝为首,辅以中下级官员席书、张璁、桂萼等组成的"议礼派";另一派以三朝老臣首辅杨廷和为首,辅以乔宇、汪俊等阁臣和言官组成的"护礼派"。君臣关系如此激烈对峙对抗,这在皇权高度集中,相权逐渐衰微,大臣地位低下的明朝还是第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非预期结果作为政策的客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问题的解决和政策的最终走向。对政策非预期结果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非预期结果的评估进行探究可以为政策的调整及抉择提供基础。公共政策非预期结果产生的原因较多,如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政策方案的外部效应,政策方案对目标群体的"反向激励"效应,政策执行主体的目标置换行为等。对政策非预期结果进行评估需要去除因环境因素产生的非政策影响,明确评估的标准和指标,并对其正、负收益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8.
贾明辉 《学理论》2009,(7):116-117
1959年3月,西藏上层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悍然发动西藏全面叛乱,打乱了中央原定在西藏民主改革方面“六年不改”的方针、政策。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迫不已得将西藏民主改革提前,与平息叛乱同时进行。西藏民主改革的提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与实践.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大势所趋。而迫使民主改革提前的直接原因也正是1959年的西藏叛乱。  相似文献   

9.
王丽 《学理论》2013,(21):168-169,231
明朝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巅峰时代,也是极力推崇儒家礼教的时期,节烈妇女数量位居历代之首。《明史·列女传》中记载了271位妇女事例(不含集体殉烈者),其守贞方式、地区分布以及在分期方面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事例反映了明代妇女所背负的忠孝节烈文化的厚重。通过对入传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力图探寻明代妇女的节烈观念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陈梧桐 《各界》2010,(7):70-71
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感慨李白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白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20年苏联国内战争结电后。列宁指出要把工作五点转移刘建设上来,这时他已记买到这个主张与战时共产主义的冲突。战时共产主义是指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党为战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而采取的一种做法,它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弊病在转人和平建设时期之后日趋严重,以致触发喀琅施塔得叛乱。喀琅施堵得的水兵农民成分居多,由于他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不满,在阶级敌人挑拨下发生叛乱。列宁说,这个事件是一道闪电。它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下定决心废止与和平建设相停的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3月17日,正当镇压叛乱的军队向喀琅施塔得进发时,在莫妇科召开的俄共了布)十一大一致通过了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建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官员经商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这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清朝初年,由于统治者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经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清朝的手工业不论是官营还是私营,不论在规模、技术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其发展水平都超过了明代,其生产的产品几乎都进入了市场,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读书镜》记载,明朝时有个浙江人郭南到常熟做知县,颇得民心。常熟附近有个虞山,那里特产软栗。宋代范成大对常熟的栗子赞不绝口,称其“香味胜绝”。老白姓就摘了很多栗子当做土特产送给郭南。  相似文献   

14.
文之峰 《学理论》2009,(19):174-176
艾森斯塔得在《帝国的政治体系》中曾提出“有限分化”和“文化取向”两个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特别是“文化取向”的概念对于更好地理解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中的“万历立储事件”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明代在出现了“有限分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官僚集团。他们以“文化取向”作为主要武器,最终对万历皇帝的立储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文化取向”使得明代的统治者更侧重于对于文化秩序的维系,而难以采取更为积极的各种社会、经济政策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刘继兴 《各界》2013,(8):63-66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明代女将秦良玉。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军。  相似文献   

16.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目标取向与政策制定模式,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范围、程度产生一定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应以社会政策调整为有力措施,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大凌河是辽西人民的母亲河,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看看它的位置就知道这条河对当地人的重要性了。公元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是后金皇太极率领5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的战争。这场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相似文献   

18.
王军福 《理论导刊》2007,(9):124-126
读书做官历来是中国文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佳价值抉择。然而,中国历史上明朝初年却出现了"文人多不仕"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有五:明朝官俸太低;朱元璋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部分文人的封建正统观念。  相似文献   

19.
辅政制度作为明朝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其职责主要在于建构君主与臣僚、皇帝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明洪武十三年九月(1380年),在朱元璋宣布永远废除宰相制度半年以后,为了分担皇帝的政务,曾一度设置"四辅官",随着"四辅官"试行的失败,迫使朱元璋展开对另一形式辅政制度的探索。着重分析明朝的内阁和司礼监在不同时期所承担的不同政务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两个不同的组织部门并行的最大优势就是既防止了有权力的大臣掌控国家,又有效地控制了宦官集团权力的滋生与蔓延。但是同时,二者的并行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进而影响明代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朝时期,朝贡贸易构成中日关系的核心。本考察了明朝初年的中日关系史,认为其时朝贡贸易关系的建立、终止和恢复,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由于在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的个人素质也对两国关系产生了巨大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