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开展库区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等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原因,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2.
陈琼 《学理论》2013,(8):248-249
3~6岁儿童数学学习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具有年龄特征、关键期、个体差异等一般概况。皮亚杰的认识发生研究强化对思维机制的微观研究,他认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自己在活动中建构的,依赖自身逻辑概念,自己"发明"而得。借鉴皮亚杰认识发生论这种微观发生法的基本要求,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做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安徽省计划到2007年为止,在农村建设寄宿制学校400余所,使大约40万名学生拥有集体住宿和共同学习的机会。这400余所寄宿制学校虽然还不能满足安徽全省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钓鱼是他的爱好 湖南省益阳县九岁男童夏凯,三岁半时,不幸被高压电烧伤t失去双臂。残疾后,小夏凯不乐意一切由父母照料,倔强的性格、顽强的自强意识,使他从四岁多就尝试用脚夹筷吃饭。现在他像健全儿童一样独立生活、学习,享受着每个儿童都有的童年的欢乐。 蔡国胜摄影报道从5米多高的水坝上跳下游泳是他的拿手戏无论是记课堂笔记还是做作业,都是用脚趾央笔完成 摔跤时不少小伙伴还不是他的对手·42·无臂儿童夏凯@蔡国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出现了中学生早恋的传言和议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有没有早恋现象呢?如果有,这一现象是不是带有普遍性呢?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又是如何表现的?男女学生之间应不应有比较亲密的交往呢?怀着这些想法,我们使用问卷法、座谈会法和个别交心法,调查了7所不同类型学校的509名男女中学生,年龄从14岁到18岁(初二~高三5个年级)。现就调查所得的数据和我们的分析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为个案,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层面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问题,具体包括价值观、社会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得出结论流动儿童在城市只能是局部的适应,如何从政策入手,切实解决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城市适应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翟继辉 《学理论》2010,(22):77-7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运用社会化相关理论,利用对黑龙江东宁县300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从社会化的主体——外出的父母、家中的监护人、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来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3)
<正>2017年2月8日,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走上了中央电视台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晚会。临汾市红丝带学校作为一所艾滋病患儿就医、读书的学校,从2004年诞生起,就伴随着临汾民进人真诚的关爱,他们用热情和行动支持着郭小平,使红丝带学校能够成为艾滋病儿童治病、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场所和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9.
顾玲 《瞭望》2011,(1):50-51
清晨7点半,地处青海省东部的乐都县马厂乡天还没亮,除了偶然传来一两声犬吠,整个乡村都静悄悄的.晨曦中,不满20岁的“走教”老师段贞贞走出乡中心学校,沿着漆黑的山道走向8公里外的八石教学点,为十余名3~5岁的幼儿上课.  相似文献   

10.
张程  杨子刚 《学理论》2015,(6):76-7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监护,出现诸多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教育、生活、心理三个方面调查对比分析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建立长期帮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被国家广泛关注。从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我们可以看出普通学校不仅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儿童,而且也应采取相应的融合教育措施。选择一名自闭症儿童作为个案,对其融合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流动到其他城市的未成年儿童。流动儿童的学习困境主要来自流动儿童自身,家庭及父母,学校、老师及同伴。因此,要解决好流动儿童的学习问题,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四个层面来进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6)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长期和父母分离,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为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埋下隐患。因此,必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完善学校道德教育机制;创建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社会环境。一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他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不同呢?最近,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抽取各行各业以及学校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128名与非独生子女315名进行比较研究,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人格特征,消费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电视对青少年身心的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精神需求的日益提高,电视对闲暇时间的占有日渐增加,儿童、青少年的收视行为和电视经验(Television experience)的获得已经成了影响他们身心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瓦特(J.C.Wright)所言:“儿童在学校和家庭完成的社会化过程已经或正在逐渐由传媒,尤其是电视取代了”。众所周知,电视的形象性和收视的随意性比起严格的学校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儿童青少年接受;同时,电视比学校较早进入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其吸附性不言而喻。我国学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5)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逐渐增多,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健康上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力量是很难彻底解决的,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介入。应该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密切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小燕  孙奔  杨柳 《学理论》2014,(1):98-99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日趋壮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找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原因,并加强和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在调查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学理论》2012,(12):48-50
目前虽然一些流动儿童进入了城市学校和城市儿童一起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他们受教育的效果却不相同。笔者利用随机调查资料,分析了小学阶段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语文成绩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语文平均成绩比城市儿童要低;2)一年级学生的成绩差异最大;3)随着年级的增高,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成绩差异在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20.
继发性学习障碍是指非能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据研究,家庭、亲子关系对儿童继发性学习障碍的形成和影响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家庭、亲子关系对儿童继发性学习障碍的形成和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预防儿童继发性学习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