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统一战线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必须把握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契合点,这就是要以价值观和道德观为视角,引导宗教信徒和信教群众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适应,引导宗教信徒和信教群众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宗教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相交织。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宗教关系,要崇尚和而不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以法制化、规范化手段保障宗教关系和谐;加强队伍建设,为和谐宗教关系提供人力和组织保证;贯彻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关系;注重方式方法,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宗教,和谐的宗教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处理好宗教信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宗教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鲁甸县委、县政府和宗教工作部门积极探索引导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认真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宗教群体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管理人员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外来宗教和传统宗教的关系。使鲁甸县宗教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能否正确地认识宗教,正确地处理好宗教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意义重大。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要以历史的眼光、辨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去研究宗教问题,去做宗教工作管理,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宗教关系是否积极健康事关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社会长治久安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促进政教关系和谐;坚持"四个必须",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推进宗教对话,加深交流合作,促进国内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决抵御宗教渗透,保持和促进我国宗教和外国宗教的和谐良好局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宗教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也是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宗教关系列为政治和社会领域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之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和谐宗教理论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前,宗教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维护我国宗教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努力促进宗教和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宗教对话作为联谊交友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公共外交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外交事业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做好信教群众工作,引导信教群众正确认识理解宗教的本质;充分发挥宗教在教化群众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的社会整合作用、道德教化作用、心理调适作用、文化促进作用和政治影响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维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形成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宗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信教群众数以亿计,宗教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特殊性群众工作,宗教关系是统一战线五大基本关系之一。文化统战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为广大统战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手段,作为一种统战资源,开辟了统战工作的新境界。在宗教界代表人士教学培训中,文化统战的重点在于如何化解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情感认同难题;难点是怎样做好宗教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立足点应着力于宗教界爱国爱教双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信教群众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这是由当代中国的宗教属性和信教群众的现实特点所决定的。对我国信教群众的这一政治定位决定了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政治地位的认识,是回归和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宗教观的关键。把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要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结合,是对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为强化新时期信教群众工作,尤其要重视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广大信教群众的多方面诉求和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是历史的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应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仰方面,积极引导宗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宗教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国有上亿的信教群众,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刻理解宗教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对宗教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的"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的"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宗教经济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宗教经济思想、中国共产党宗教经济观和宗教经济政策的发展进程。这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的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深入挖掘世界三大宗教和道教的教义教规中的健康文明内容和发挥信教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环同志一度作为党中央主管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重要领导,曾长期致力于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的的探索和实践。他在领导宗教工作中,有很多独特的建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党的宗教工作的策略方法,丰富了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宝库,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学习李瑞环的宗教工作策略与智慧,对于我们当前做好宗教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宗教这一重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因势利导,通过统一战线的方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促成各宗教内部之间、不同宗教之间、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相互理解、平等相待、共存共荣,在宽容和睦的氛围中将广大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为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教关系,并从政权、政府、政党诸方面把握“政治”的内涵,全面而深刻地思考政教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中国特色的政教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宗教不能干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区分宗教信仰与宗教事务,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引导宗教“讲政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总体来说,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这一重大课题,指出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能否正确认识处理好宗教关系、做好宗教工作,直接影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时期宗教工作,是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应当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思想阵地。正确看待信教群众,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对信教群众在信仰上尊重他们,政治上团结他们,实际利益上关心他们;既要用"刚性"手段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制造矛盾的不法活动,又要用"柔性"方法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引导工作,及时化解宗教领域的不稳定因素,保持宗教和睦和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是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文化、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他们表达宗教情感的精神家园,在信教群众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宗教活动场所具有道德教化、心灵抚慰、稳定团结、慈善公益、对外交流等作用。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宗教发挥积极因素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