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炜 《传承》2009,(6):74-75
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观世界的统一。绘画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画家心中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笔墨间流淌着高远的意境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
刘晓春 《前沿》2005,(12):195-197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代诸多哲人和政治思想家们对天人关系的一种天才式的领悟,其中所蕴涵的唯物辨证的智慧精髓,不仅对我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建构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当前我们树立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天人观"出发,详尽阐释了他们的"天人合一"思想.联系现实的生态危机,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12,(20):2-3
永嘉县系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集中县这定,境内有全国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尤其是楠溪江的历史文化村落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的思想构建,充满乡土气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一应俱全,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政厚先生是甘肃省庄浪县这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土生土长的优秀山水画创作者。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入庄浪县瓷砖工艺厂作美工,多年的瓷砖工艺画制作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钟巧灵 《求索》2014,(3):178-181
从宋代题山水画诗来看,山水画形制发展到宋代,已是各体皆具,式样纷呈。从载体来说,有纸画,有绢画,亦有壁画。从用途来看,除了审美欣赏的立轴、横卷、扇面、册页以外,山水画亦常与实用工艺相联系,如屏风、团扇、抹胸、灯片、窗纱……。从宋代题山水画诗题咏的画作形制,我们可以管窥当时山水画的发展概貌。由此可见,题画诗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画学史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于志学的名字与冰雪山水画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因为他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传统雪景画法的基础上首创了"冰雪山水画"、"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以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等冰雪画法,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带给世人一个晶莹透明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8.
常道,1936年生于天津,原名王秉复,又名天法生、北郭处士、造林指挥部园外郎等。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山水、人物、画鸟皆精。因崇尚齐白石(璜)、黄宾虹(质)二人画风,以“璜质堂”颜其室。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秩序与和谐、公平与正义之法律价值理想的追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道和谐之精神内核相互契合。特别是随着天道和谐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依归,天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便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与人的关系格局出发,传统法文化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平主义和世俗主义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于苏光 《新东方》2005,(3):62-64
和谐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一向注重事物的和谐性。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着眼于事物之间的协调或协同,譬如认为天地人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崇尚、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党中  相似文献   

11.
晓述 《黄埔》2013,(3):93-94
于立江,号北国布衣,斋号布衣草堂。1965年生,河北三河市人。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燕京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当代名家》杂志主编,三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燕山画派职业山水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玲 《前沿》2008,(6):179-18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理想、道家的天道自然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其意蕴得以重新阐扬。  相似文献   

13.
将《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这两篇相隔约一千六百年的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著作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比较、探讨,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许多有意义的连接触点、承传关系、创新思维,也有着不与人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让人体会到某种有关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审美意趣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和谐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说在我国传统器物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谐”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民族气质、文化艺术,成为代表中国造物文化的独特品格。对“和谐”造物的理想追求,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庄子“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内涵分析了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关系。试图阐明庄子“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于现代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立和实践具有启示作用。然而,庄子的生态观是不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建立需要对“天人合一”生态观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16.
论"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之一,“天人合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到追求社会秩序以及天下秩序的和谐,最终落实到人类内心的和谐,构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18.
李莉 《前沿》2007,(5):225-227
和谐是儒家文化之精髓。“和”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状况,即人自身的修养。儒家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这些关系,旨在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互蕴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以追求和谐为特点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类文明合理的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军 《思想战线》2002,28(2):93-96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这一命题都在不断地促进、丰富着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建构。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器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具体而言,其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