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市苍南县渔村老汉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2006年,吴老汉在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高债。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孱弱多病的驼背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诚信守诺之路上。广大网民纷纷敬称他是“诚信老爹”。  相似文献   

2.
李女士刚结婚那会儿,用自己的木料制作了一个酒柜,送给了公公刘老汉。李女士的丈夫经常和李女士吵架。李女士在丈夫那儿受了委屈,便向刘老汉诉苦,希望他管教儿子。可刘老汉不管教儿子,还总是向着儿子说话。一次,李女士被气急了,她抄起身边的铁锨,将她送给公公的那个酒柜砸坏了。刘老汉把儿媳告到法庭,要求李女士赔偿。  相似文献   

3.
在距辽阳市40多里路外有个辽阳县兰家镇泉水村。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子:三面环山,百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坳里。村中有一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家,户主徐老汉,名长润,现年71岁,一生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8年前,徐老汉突遭横祸,一场车祸夺去了儿子年轻的生命。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实乃人生之大不幸。从此,悲怆与贫困主宰了徐老汉的命运。儿媳给他扔下年仅7岁和9岁的两个小孙子改嫁后,徐老汉和他那深度驼背年逾花甲的老伴既要操持一家老小4口人的生计,又要供  相似文献   

4.
谢京杰 《党课》2009,(1):88-91
案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近,刘老汉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上了法庭!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一年前说起。老伴儿去世后,刘老汉便跟小儿子刘意一家一起生活,并用出租老房子的收益贴补小儿子家用。  相似文献   

5.
马锦生 《先锋队》2011,(8):61-61
小时候看过一则故事,至今难忘。有位农村老汉粗茶淡饭节省了一辈子,总算有了一份不小的家业。一天老汉早起去拾粪,捡到一条很漂亮的丝腰带,便喜滋滋地扎在腰上。过了几天,老汉觉得自己的布衣服不配腰带,便开始穿起绸缎来。穿起绸缎,又觉得拾粪种田有失身份,从此不再下地,只管吃喝。父行子效,  相似文献   

6.
相煎何太急     
"刘老汉酒后摔死了!"消息在百十户人家的乡场上迅速传开了. 今年62岁的刘老汉膝下有一儿三女,大女出嫁住在县城,大女婿在附近乡镇一所学校教书;二女儿、三女儿和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连过春节也很少回来,家里仅有为儿子看屋的刘老汉夫妇和5岁的小孙子.  相似文献   

7.
孟亚生 《学习月刊》2010,(15):48-50
年近半百的光棍老汉横遭车祸而亡.尸体火化几个月后.正当法院准备对死者数十万元车祸人身损害赔偿金进行判决时.谁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一个抱着婴儿的中年女人.自称是光棍老汉的同居女友.要为怀中男友的非婚遗腹子讨要抚养费和全部遗产继承权。男友尸体已经火化.无法做亲子鉴定.非婚遗腹子凭什么证明他是光棍老汉的血亲儿子?  相似文献   

8.
苹果的味道     
这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故事:小区附近有三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来买苹果,她在第一个摊没买.在第二个摊买了一斤苹果,在第三个摊.她不但买了两斤苹果,还买了其他水果。  相似文献   

9.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0.
报应     
报应□陈良“奶奶的,用人家昧心钱,还人家牛马活,不报今世报来世!”刘富贵老汉一出医院门,就往车站跑。一辈子没有吃过亏的刘老汉这次却鬼迷心窍吃了一次亏。刘富贵的老伴前天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送到县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要动手术。动手术就要钱哪!刘...  相似文献   

11.
年过花甲的李老汉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可俩儿子互相推诿,谁也不肯赡养。一气之下,老人找村委会讨个说法。村主任眯着眼睛,等老人诉完了苦,便说现在村官难当,“清官难断家务事”。听话听音,李老汉明白言外之意。他回家拿出自己可怜的积蓄,买了瓶“二锅头”,又上村主任家。村主任一见“二锅头”,马上说起了醉话:“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然而,李老汉等到的“佳音”仅是俩儿子每年各付100元生活费。老人一下子又失望了。一天,李老汉去镇上看病,听人说来了个新镇长,给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走进了镇长…  相似文献   

12.
北疆某地胡老汉,今年69岁,两年前老伴因病逝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汉每月近700元的退休金,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一天,胡老汉到一家美容美发屋理发。进屋后,有一年轻漂亮的小姐热情招呼胡老汉坐下,介绍说该店提供按摩服务,头部按摩8元、半身按摩18元、全身按摩28元,都是吉利数,收费比别人的都低,如果经常按摩对健康大有益处等等。 此后,胡老汉隔三岔五地去按摩。在一次按摩时,小姐突然告诉胡老汉,这里还提供“特别服务”。当时,胡老  相似文献   

13.
1997年4月的一天,王福义老汉揣着被殴打致死的儿子打工回来给他的几百元钱,背着一只水壶,拄着拐杖赶到了建平县城。他走到建平县人大门前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向值班人员诉说:“我的儿子死得冤啊!”值班人员稳定了他的情绪后,把他领到了人大主任办公室。王老汉把儿子被打死的过程及真正的凶手仍逍遥法外的后果详尽地说了一遍。县人大主任安慰他:“我们一定会详细地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法律一定会还您一个公正的答复。”当时谁也没想到的是,王老汉这次申冤,不仅讨回了公道,而且揭开了一桩枉法顶罪案的黑幕。顺藤摸瓜,炮…  相似文献   

14.
还没亮,田老汉和往年冬天一样,匆匆吃过早饭,点燃了一支“官厅”牌香烟,赶着毛驴车去县城拉粪。田老汉相信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今天,他来到县政府生活区公厕掏粪。无意间掏上一双皮鞋,两鞋的鞋带紧紧地系在一起,鞋很好,只是弄得臭乎乎的。田老汉也没顾得上多想什么,只是觉得这双皮鞋拿回去洗洗,庄户人还能穿,就顺手挂在了驴车上。田老汉掏粪期间,不时有上厕所的,三三两两,但令田老汉奇怪的是这些人都在议论着同一个话题。说是昨天夜里,住在这个生活小区的白县长被纪检委双规了,有人说“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有人说“白县长全家每天吃的…  相似文献   

15.
麻栗坡县马街乡梁子街村公所执木村的正福才老汉,今年60岁,与其他的普通农民一样,一生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但他万万没想到年轻力壮时都只能产几百公斤粮食的土地却在垂暮之年创下最辉煌的业绩——年产粮食一万多公斤。王老汉感慨地说:"这是靠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靠科学种田啊!"王老汉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跑运输,还在村里开办了西畴兴街水泥代销店,年创收入12000多元。一生钟情于土地的王老汉和老伴领着两个孙子除种好自家的6亩田、5亩地外,还请工租种了十几亩田地,年收粮食一万多公斤,每年还可养出20多头肥猪、4~5头牛、50多只鸡。一家人各得其所,忙得不亦乐乎。王老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看过一则故事,至今难忘。有位农村老汉粗茶淡饭节省了一辈子,总算有了一份不小的家业。一天老汉早起去拾粪,捡到一条很漂亮的丝腰带,便喜滋滋地扎在腰上。过了几天,老汉觉得自己的布衣服不配腰带,便开  相似文献   

17.
高士励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9):54-54
西汉的大臣公孙弘.早年家境贫寒.读书十分刻苦,因为有才学,被举为贤良。但是毕竟家里贫穷,不能发迹,他感觉到十分无望。这时乡里有个高士名叫邹长倩.知道公孙弘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便时时在生活上帮助他.使公孙弘十分感动。邹长倩还赠给公孙弘三样东西:一束喂牲口的草,一缕死人用的白丝.一个土制的装钱的罐子,并写了一封信给公孙弘。  相似文献   

18.
学会摆弄电脑,不算啥稀奇事儿。但是,一位没念完小学,双耳失聪,双目近乎失明,有严重的脑震荡……被人称为只能算“半个人”的古稀老汉不仅学会了电脑,满口吐出标准的英语指令,还在全国电脑大赛上拿到了一  相似文献   

19.
娄言  马明 《当代党员》2006,(2):31-31
“以前办个砍伐证,起码半个月,至少要跑五六趟。今天,镇机关党员陈开友给我代理后,不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连烟都没有抽一支。有事情党员帮着办,好!”元旦前夕,万盛区金桥镇三台村的六旬老汉张厚吉喜滋滋地说。  相似文献   

20.
记得电视节目中曾播出一条消息,说的是山东省的一位农民靠种苹果致富。他种的苹果质地优良,此外,他还另辟蹊径,在苹果尚未成熟之前,有选择地在果子上刻上“勤劳致富”、“恭喜发财”等吉祥词语,待果子成熟后,卖出了好价钱。不久前,在报上又见到《老汉卖瓜刻“名言”》的消息见8月2《贵阳晚报》社会新闻版。该老汉是贵阳安井村有点文化的人,在金瓜上所刻的“要想建设快,坚决反腐败”、“人无钱财莫灰心,有子送入学堂门”等语,更有警示、祝福之意。这一南一北的两位农民,所作所为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之所以比别人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