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2001年3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自拟方消痤汤治疗脓疱性痤疮35例,并与金花消痤丸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管竞环教授认为慢性肾炎常因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或加重,其从咽论治慢性肾炎疗效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益气固肾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方——二半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家论治咳嗽各有特色:刘完素主张治咳先治痰,治痰先治气;张从正认为嗽分六气,毋拘以寒;李杲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朱震亨认为嗽分五类,阴虚尤多.在病因上,刘完素、张子和偏于外感六气致咳,李东垣、朱丹溪偏于内伤脏腑致咳.四者皆注重痰湿对咳嗽的影响,但河间以枳壳、陈皮降气祛痰,子和以瓜蒂散等涌吐痰涎,东垣以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4.
“胃湿”病因为外感、内生和脏腑传变,病机在于湿热邪气盘踞脾胃,热重湿轻,以胃为重。“胃湿”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以顾护胃阴为辅,代表方剂为白虎加苍术汤、加减三石汤、清中汤及加减小陷胸汤。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中医耳鼻喉科的发展,耳鼻喉科手术在中医院也逐渐开展,笔者在临床中感到,手术前后的中药调理对确保手术进行、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元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根据有关文献和自已的临床实践就此分述如下。 耳部手术 一、内治法 耳部手术术前应消除鼻、鼻咽、口咽部炎症,常用疏风通窍法。外感风寒者用辛温解表法,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外感风热者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或桑菊饮加减。方中还应加用芳香轻清药物,如石菖蒲、柴胡、香附、路路通、藿香、青皮等以宣通耳窍。术后继发感染,应以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为主,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若肝胆火逆,出现恶寒壮热、耳红肿疼痛、流黄脓者方选龙荟丸或龙胆泻肝汤加减。若出现口眼(口呙)斜(面神经麻痹)者应给予益气养血,祛淤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出现邪犯心经、心火炽盛的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者,方选清瘟败毒散。如热入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湿热、瘀浊阻滞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导病机,临床运用“主病主方”思想,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复元活血汤加减为主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时兼顾体质,并辨体加减。  相似文献   

8.
唐氏治血四法,止血以调气为主,侧重泻实降逆,不废补虚升陷;消瘀分别部居,强调“瘀血去则新血已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宁血首当宁气,着意澄本清源,调和脏腑气机;补虚(血)以补脾为主,补肝为要,补肺为先。  相似文献   

9.
陈宝田认为紧张型头痛是症状学诊断,等同于中医风湿头痛。紧张型头痛的病机为湿、风、瘀、虚、郁五者杂至,合而为病。临床上应从肝论治,以除湿、祛风、活血为主,兼以补虚、安神。  相似文献   

10.
夏黎明认为,应根据邪气与胃气的多寡制定晚期胃癌的治疗思路:正气衰败者,以扶正为主,扶正所以祛邪;胃气未损、身体状况较好者,以攻为主,扶正为辅,应侧重祛邪,祛邪即扶正;胃气耗损者,应攻补兼施,祛邪亦是扶正,扶正亦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祛邪法分为化痰散结、破血逐瘀、清热解毒等。治疗晚期胃癌,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应综合应用扶正与祛邪法,并随症加减,调理阴阳,维持机体自身平衡,达到“人瘤共存”才是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慢性湿疹患者的易感体质类型是特禀体质、湿热体质,慢性湿疹的病机要点为血分湿热毒瘀,有湿毒、热毒偏重之别,有瘀热、血热之异。在治疗上运用辨体治本、辨病治标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分期论治,即进展期以辨病治标为主,治以清透湿热、解毒散瘀之法,并辨别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之偏重;静止期以调体治本为主。从特禀和(或)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论治慢性湿疹时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临床表现为四肢及面颊部、甚至胸腹皮肤或皮下组织变硬,并伴有体温不升,哭声低微,吸吮无力等症状的新生儿疾病。本病属中医“胎寒”或“五硬”范畴。本病若不及时诊治或诊治不当,常危及新生儿生命。笔者近10年来以四逆加人参汤加减为主治疗新生儿硬...  相似文献   

13.
湿疹一病,中医文献记载颇多。如浸淫遍体滋水淋漓的称“浸淫疮”;发于耳部叫“耳旋疮”;在腘窝等处的称“四弯风”;在肾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小腿部,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者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患于乳晕部的称为“乳晕部湿疹”。以上临床统称为湿疹。 湿疹之病,在临床上往往缠绵难愈。其病因,外因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引起;内因多由脏腑失调,肝胆郁火,脾湿不化,血虚风燥所致。  相似文献   

14.
查安生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以脾虚为本,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湿邪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主张分期论治,发作期辨以六淫,缓解期辨以脏腑,重视固本,用药平和,内外合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新安医家汪艺香原籍歙县,占籍无锡,因医术精湛,享誉锡澄一带。《汪艺香先生医案》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汪艺香师法温病学派,擅长运用时方;将咳嗽明确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论治;临床辨治疾病重视四诊合参,尤重舌脉;精通药性,处方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6.
杨骏认为情志失调、机体阴阳失衡为抑郁症的发病主因.该病病位在脑,涉及心肝.杨骏治疗抑郁症以首辨阴阳调脑神,次辨气血调心肝为原则.根据抑郁症的不同病期,分期论治,强调全病程治疗.选穴以水沟、百会、印堂、鸠尾、气海为主穴,注重通阳养阳的同时合以任脉腧穴以平调阴阳.  相似文献   

17.
胰腺属于中医脾的范畴,胰源性消化不良病因可分为饮食损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致病脏腑主要与脾肝肾相关。本病以脾气不运、肝胆失疏为本,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为标。综合运用运脾疏肝、行气活血、升清降浊、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根据肝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肺系病症可以从肝论治。论治原则 :木火刑金重在清肝火 ;气郁痰聚注重条达肝木 ;肺病气伤重在柔肝敛肝 ;养肝益阴以固肺气。  相似文献   

19.
《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指出列缺与头项部疾病密切相关。古代文献从经脉循行、脏腑别通理论、气机升降及列缺主治角度阐明列缺与头项部疾病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列缺治疗颈椎病、头痛、落枕具有特异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列缺的解剖结构使得针刺该穴能加快血流速度,释放神经递质以镇痛,同时构成的“肌筋膜通路”有利于放松肌肉。此外,针刺列缺可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穴位温度具有特异性。列缺治疗颈椎病的中枢机制可能是针刺给予大脑皮质刺激反应,激活小脑和枕叶多个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及伴有其他神经衰弱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在我国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脾、肾、肝诸脏失调有关.治疗多以抑肝扶脾补肾之法.导师张小萍教授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