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背MP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多裂肌杨氏模量值评估患者肌肉状态变化,并于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超声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MPS,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肌肉组织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触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LDH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触激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采用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观察患者下肢活动度,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触激疗法能够更加精准有效地缓解LDH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对步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KOA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刀组32例,行“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步态分析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屈曲畸形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和对照组步频、步速、步长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治疗后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步频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针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矫筋正骨法”针刀可以显著减轻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步频同步得到改善,体现了KOA治疗中“筋骨并重、标本兼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了病膏联合红外线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JP〗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了病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患处照射。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观察疼痛程度,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量表观察生活质量,并观察疼痛缓解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5、7 d后NR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KPS评分仅观察组治疗7 d后显著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与同组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仅观察组治疗7 d后较治疗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7 d后,观察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3,P=0.032)。结论 了病膏联合红外线治疗,能够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安慰剂口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刀治疗,记录患者针刀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晕针、断针、术口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传统方法针刺八髎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the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价漏尿情况和排尿次数,采用排尿日记观察日间和夜间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基于治疗后ICI-Q-SF评分下降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I-Q-SF评分,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基于ICI-Q-SF评分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有助于八髎穴定位,提高八髎穴针刺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股四头肌运动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单侧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股四头肌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针刀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6周末,分别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价膝关节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治疗后和随访6周末,两组患者NRS评分和WOMAC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NRS评分和WOMAC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股四头肌运动训练治疗KOA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减轻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宫廷理筋手法治疗纤维肌痛的疗效。方法 应用宫廷理筋手法对30例纤维肌痛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采用纤维肌痛影响量表(fi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 FIQ)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和压痛点数评价疼痛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FIQ和NRS评分均显著降低,压痛点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廷理筋手法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法组给予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压痛阈值、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评分(Constant Murley score,CMS)、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图(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值。结果 手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手法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压痛阈值、CMS、肩关节ROM、iEMG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手法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可缓解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呼吸机及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血气分析指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7% vs 70.00%,P<0.01);治疗组在降低症状体征评分、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痰热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COPD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提高动脉氧分压,提高氧合指数,缩短上机时间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食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42例认知功能障碍的H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肝豆灵片,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总分及MoCA总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MMSE总分和MoCA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祛瘀法在改善HLD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男8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45.2岁;骨折碎块4-8块,平均6块。均采用分层复合固定及综合治疗。结果:经4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膝关节功能按王亦璁对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1.7%。结论:对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分层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足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量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nkle hindfoot scale, AOFAS-AHS)评价患足综合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OFAS-AH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周,两组VAS和AOFAS-A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OFAS-A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和封闭治疗跖筋膜炎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内热针的远期疗效优于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吡拉西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予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共治疗4周。〖JP2〗治疗前后和随访时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valu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MMSE、MoCA、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4周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可以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 IL- 1)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 1、IL- 6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 1、IL- 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 1、IL- 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 1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