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阻力的关系。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平衡区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督脉组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两组均治疗2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ARS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I均显著降低(P<0.05);BBS、MBI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SV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CARS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I降低程度以及BBS、MBI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SV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区电针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对照组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后均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共治疗5次)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453, P<0.014);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以及在降低齿突生长性偏移(odontoid growth offset value,DO)、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bilateral odontoid lateral mass spacing difference, VBLADI)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疗效明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泽漆颗粒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的皮肤镜表现.方法 将45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分别口服复方泽漆颗粒和复方青黛胶囊8周.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采用血管银屑病面积严重性指数(vascular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VPASI)对皮损区皮肤镜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皮肤镜V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ASI评分、皮肤镜VPASI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泽漆颗粒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疗效较好;皮肤镜可用于评估血热证银屑病皮损恢复情况及药物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火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下肢麻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下肢麻木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疗法,能显著提高下肢麻木的治愈率和显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取穴廉泉、夹廉泉、翳风、风池,予以连续波,频率2 Hz.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6 d,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观察"声嘶语謇"等9个症状积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可减轻吞咽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 以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评价指标,以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要治疗方法,采用四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对加强局部选穴、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针刺间隔时间的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 加强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3个因素两水平间的VAS及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时间间隔两水平之间VAS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中,加强局部取穴与电针频率4 Hz、循经远端取穴与电针频率4 Hz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针刺夹脊穴,配合加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4 Hz,隔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 结果 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回阳醒神针刺法治疗脑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回阳醒神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价两组患者苏醒程度,并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GCS疗效、GO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升高脑梗死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的平均峰流速(the mean peak velocity,Vm)和降低基底动脉(basical aretery,BA)的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方面,在降低脑出血患者LVA的Vs,BA的Vs、Vm方面,以及在降低颅脑损伤患者LVA的Vs,右侧椎动脉的Vm和BA的Vs、Vm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阳醒神针刺法对脑性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用,观察组给予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和真菌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皮损面积、脱屑评分和总评分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能有效控制、改善鳞屑角化型足癣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