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于庆生在胃癌术中以及术后分阶段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中药提高治疗效果.在胃癌术中,予以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加温至43℃行腹腔温热化学治疗.胃癌术后早期,选经验方芪黄煎剂经胃肠营养管滴入,加速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期间,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补益脾肾等法;康复期以扶正固本、调和脾胃、祛除余毒;复发时治以扶正补虚、活血化瘀;晚期益气养阴、扶正补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瘀阻为标。黄传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应分期论治:急性期病机特点是风寒湿热瘀血痹阻经络,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督寒型、肾虚血瘀型,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主,佐以扶正;缓解期病机特点为正气耗损、邪毒未尽、经脉未畅,主要分为肝肾督虚型、脾肾阳虚型,治疗应以扶正通络为主。黄传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善用药对,常用藤类及补益类药物,调和气血阴阳,平衡筋骨。  相似文献   

3.
痒证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伴发于多种疾病中。可分成虚实两大类型。实证多系风、热、湿、毒、虫所致,多与肺、心、脾三脏有关;虚证则因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引起的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所致,多与肝肾二脏有关。实痒治宜祛邪为先,可予疏表祛风,清解通利之品;虚痒治宜扶正为主,可用调补气血之品。虚实兼挟者则应标本兼治。兹以虚实为纲,分述证治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键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核心病机,强调辨主证进行治疗。其以调理气血为本,从痰、瘀论治,善用虫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法随证转,法中寓方,方中有变,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曹恩泽老师以正虚、湿热、血瘀概括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立"清补法"为本病治疗大法: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清热利湿,不伐胃伤阴;注重调和脾胃;重视固护脾阴;祛邪治标;化瘀贯穿始终.用药多选"清轻"之味,注重防止饮食诱发.  相似文献   

7.
陈鳌石认为痤疮虽发于表皮部,但与内在脏腑亦密切相关,治疗上将痤疮的发病部位与面部脏腑的分部相结合,以四紫汤清热解毒化痤为基础,患部以前额部为主者从心论治,方以犀角地黄汤合四紫汤加减;患部以面颊部为主者从肺论治,方以清肺枇杷饮合四紫汤加减;患部以鼻部为主者从脾论治,方以平胃散合四紫汤加减;患部以口周为主者从脾胃或肾论治;女子下颌部多发者以调理冲任为主,合四紫汤清热解毒消痤。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是目前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多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减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消化功能下降等,有必要在抗癌基础上加强扶正治疗,尤其对失去放疗和手术的晚期肿瘤病人更应如此。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扶正、抗癌、化瘀、软...  相似文献   

9.
王亿平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瘀血、热邪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主张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运用清热祛瘀之法进行治疗。临床上多采用分期论治,并根据瘀、热、虚之程度不同,随证加减。此外,其重视调补气血,标本兼顾,祛邪扶正。  相似文献   

10.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则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含义为: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叫做扶正;而祛邪则是利用驱除邪气的药物,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恢复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温病的治疗学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防与治,祛邪与扶正,原因疗法与辨证施治的关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协调升降平衡的观点以及标太先后缓急的处理等。现略作如下探讨。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未病先防,防重于治。温病多数是发病快、传变速、病情重,易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不寐从胃论治五法肖玉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230022)关键词:不寐;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256.23不寐一证,因胃气不和所致者,临床屡见不鲜。其理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  相似文献   

13.
以甘寒生津类药物为主组成方剂、达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目的者称养阴法。笔者根据眼病因火热而发病居多的病理特点,认为养阴法在眼病治疗中运用比较广泛。傅仁宇曰:“真水足而光明,眼目无疾;失之则火邪盛而昏矇翳障即生。”这说明养阴法是眼科内治法中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总结如下十法,以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合剂配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方法:将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放、化疗治疗基础上采用扶正抗癌合剂为主方,再根据证型加用有关药物;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放、化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疗效及毒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毒性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抗癌合剂配合常规放、化疗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毒性、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清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也是治疗月经病的常用方法。《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曰:“妇女经血逆行,上为吐血,衄血及错行,下为崩血者,皆因热盛之。”清·唐容川亦提出:“清火即是补血”、“宜凉者多”的治疗原则。临床用清法可以治疗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崩漏、痛经、月经落后、经断复来、倒经、闭经等症。其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记载的“浸淫疮”是关于湿疹的最早记载,湿疹及黄水疮、湿癣、湿疮、妒乳等都以瘙痒、浸淫成片为主症。湿邪是湿疹发病的核心病因,热邪、风邪是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小儿湿疹多与禀赋有关。临床治疗时应结合辨证缓急同治,急则驱邪止痒,缓则内调五脏,标本兼顾;疏风除湿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研究,将4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采用FOXFOL4或PF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基础上,治疗组服用金龙胶囊4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4粒/次,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持...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孙文垣医案》记录了孙氏多则治痹验案,反映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痹思想和方法:善用温补之品培补下元,活用四妙散祛邪扶正,巧用二陈汤加味化痰通络,注重情志调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不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72例Ⅲ-Ⅳ期NSCLC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药+MVP方案化疗例,对照组(单纯MVP方案化疗)32例,治疗2个化疗周期以上。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5%, 对照组有效率21.8%(P<0.05);观察组中位缓解期(MRT)、治疗前后一般状况(KPS)改善或稳定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毒性,不良反应也较对照组轻。结论:扶正解毒方配合MV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有增效、增敏、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解决患者运动障碍对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将现代康复理念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结合,指导不同运动障碍类型脑性瘫痪的针刺治疗。痉挛型可采用头针联合体针疗法,补虚泻实、和阴阳以解痉;不随意运动型以头针为主,结合体针疗法,可舒筋通络、调和脏腑;共济失调型以头皮针为主,辅以体针治疗,以补脾益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