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在整理前人文献和临床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完善的诊断方法。新安医家余国珮在《医理》中提出以脉象刚柔辨燥湿病证,强调诊脉以圆遏神气为首要,以浮沉缓数大小为行度变化,对脉象的分类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2.
四时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在《难经》中亦有相关论述。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脉象随四时而变化,即“春弦、夏钩、秋浮、冬沉”;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脉象也会随之产生“太过、不及、病、死”的变化。通过诊察四时脉中气的强弱,即“太过、不及”脉,以及脉中胃气的盛衰,即“病、死”脉,并结合当下季节的五行属性,可以诊察人体疾病的深浅、治疗的难易以及预后。四时脉作为人体与天地联系的重要诊察窗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沉之脉位变化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趋势。这些论述对后世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的脉诊理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难经》脉法以独取寸口为基础,从阴阳角度归类脉象,以脉位的浮沉以及尺寸确定脉位,分辨脉之阴阳。《难经》阴阳脉法对后世诊脉方法具有示范意义,启迪后世"举按寻"诊法,临床可据阴阳脉法总察机体阴阳之盛衰,分候五脏之虚实,推断疾病之逆顺。  相似文献   

5.
人迎寸口脉诊法在《黄帝内经》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世医家对该法的理解逐渐偏离《黄帝内经》的本义,临床医家多采用“独取寸口”脉法,这与当时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6.
《陆氏三世医验》是明代嘉靖年间陆岳祖孙三代医家的治病验案总结,其中以脉诊决病颇具特色:凭脉确立诊断,据脉判断病机,凭脉设立治法,以脉阐释病证。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丹溪学说盛行江南,滋阴降火曾有滥用之嫌,部分新安医家对因偏执苦寒误治坏证或迁延不愈者,善用温补之法,凭脉辨证,据脉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温补”,均“以脉为准”。这种“温补重脉诊”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对临床诊治危重证候,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要脉证”语出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中医内科学》总论篇中,其在阐述气血、风寒燥火、痰湿饮、六经和卫气营血、脏腑的病机病证时,于每一证型下,列病机概要、主要脉证、治疗法则、方药举例等项,据1985年版《中医内科学》统计,“主要脉证”的使用频次达79次之多。笔者认为,将“主要脉证”作为中医专业的术语使用,其欠妥之处,概之有三点。 1.脉无主次之分:历代医籍关于脉象种类的记载不一,《脉经》提出24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16种脉象,《濒湖脉决》提出27种脉象,而近代则多从28种脉象予以阐述。它们是通过部位、频率、形态、节律等方面来体会认识的。由于病变机体的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兼挟,病位、病性有变化,临床上常可见到相兼脉,亦称复合脉,如浮紧脉、沉迟脉,但无主要脉、次要脉之说。再者,总论篇中所述79种证型的脉象,实际上是该证型的带见脉象,且多为相兼脉,当无潜在的次要脉,故说“主要脉”似欠妥。  相似文献   

9.
脉诊     
脉诊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通过脉象的诊察,可辨别疾病的病位,了解疾病的性质,推断病情的预后。脉诊方法有多种,现临床主要采用寸口诊法。 一、平脉:即正常人的脉象,其特点是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沉浮快慢适当。但是,平脉常随年龄、性别、体质、环境、气候、情志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这点在诊脉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肾气丸临床应用医案的分析,认为医家通过辨证论治合理地扩大了肾气丸的主治范围;桂枝易为肉桂,或生地黄易为熟地黄增强了肾气丸温补之效;其使用的舌象、脉象为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只要临床见有小便量的改变,再结合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肾气亏虚之象就可以使用肾气丸。  相似文献   

11.
生脉注射液合多巴胺治疗肺心病心功能衰竭20例谢道俊武慧(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生脉注射液;多巴胺自生脉注射液被列为国家急诊必备中成药以来,其临床治疗效果日益受到重视,治疗范围日益扩大。近年来,我们在常...  相似文献   

12.
新安医家孙一奎重视《内经》《脉经》及张仲景脉法,从"肺朝百脉"的角度对《难经》及《脉经》中寸口脉诊的机制进行阐释;突破《内经》的脉学候具体脏腑等理论,创"证候推移指论"拓展寸关尺候脏腑的运用范围;从元气太极角度探讨人体生理气机之变化,与脉之相应,创"脾胃和平之脉"理论;将人迎气口诊法与遍诊脉法相结合,总结为人迎气口脉、冲阳脉、太溪脉,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125例弦脉患者的血栓素,血液流变性,体外血栓形成、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并设30例平脉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平脉组相比,弦脉患者的血栓素、全血比粘度、血栓的重、湿重、长度及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P<0.05,0.01),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变形系数显著降低(P<0.01),前列环素和血浆比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栓素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率、体外血栓及动脉硬化指数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心益脉胶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6例冠病患,随机分为舒心益脉胶囊组(治疗组)46例,地奥心血录组(对照组)40例,平均治疗14个月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采用计算机定量测定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变化,同时随访患听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再狭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变的减轻、稳定有病情的稳定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60.0%(P<0.05)。结论:长期服用舒心益脉胶囊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并显减少心脏事件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实寒证脉迟析疑月辰(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迟脉;实寒证中图法分类号:R241.1历代脉学著作皆云迟脉主寒证。如《脉经》云:“迟即生寒”。《濒湖脉学》说:“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笔者认为实寒证脉非迟。1实寒证脉紧实寒证有表...  相似文献   

16.
“七次脉”理论出自《灵枢·本输》,主要涉及颈部经穴理论。因颈部是十二经上行头面的峡关,经脉过颈的线路相对复杂且独特,颈部经穴具有独到的取穴及临床应用意义,这是《内经》建立“七次脉”理论的根本意义所在。“七次脉”穴还包括手太阴肺经的天府、手厥阴心包经的天池。对《内经》“七次脉”独特的穴位群组进行整理研究,对针灸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及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生脉片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软骨细胞培养的方法,应用IL-1β诱导软骨细胞产生内源性NO,分空白对照组、生脉组、L-NAME组和IL-1β组观察生脉片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生脉组和L-NAME组的NOS活性明显低于IL-1β组(P〈0.01)。结论:生脉片能够抑制IL-1β诱导软骨细胞合成NOS,具有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常规西药疗法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常规西药疗法。结果: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6%和25.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生脉注射液有明显的改善心功能作用与单纯西药疗法比较,能提高显效率,加快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脉诊是中医诊病取之以象的典型方法,所取之象即为脉象,具有多维、多变的特性。实现脉象信息的充分表达是近现代脉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脉象地形图的构建应基于分析传统脉象的特性,总结脉诊客观化研究的经验,以及借鉴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地形图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在临床上很少见.我院2000-2006年共手术治疗各类门脉高压症210例,其中IPH 5例,占同期比例为2%.现就其发病原因、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