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国俊认为,老年性便秘病因复杂,常虚实夹杂。该病虽由大肠传导失司所致,但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应采用脏腑辨证,通过滋阴补阳、运中化湿、肃降肺气、疏肝行气等方法,恢复大肠传导之职。  相似文献   

2.
胡国俊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涉及心、肝、脾胃和肾脏,在心为营阴暗耗、心火独旺,在肝为情志怫郁、肝火上灼,在脾胃为脾胃失健、虚而生热,在肾为下元亏败、阴阳失济。胡师着眼整体、四诊合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胡国俊认为脾虚湿蕴、肾虚腑涩、水泛毒结、肠胃积滞是慢性泄泻的常见病因病机,治疗应常运用消导通调之法,“通因通用”,清洁肠腑,恢复其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脾胃与冠心病的发病、病证及治疗尤其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他脏功能失常,从而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治疗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同时兼顾养心、除痰、化瘀等.  相似文献   

5.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脾胃运化功能薄弱的生理特点,寒温失当,饮食失调,极易致脾胃运化功能紊乱,引起多种病证,诸如呕吐、厌食、泄泻、腹痛,消化不良等。这类病证的病因及病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终以中焦脾胃病变为中心,从治疗上来看,自然不出理脾之法。笔者在从事儿科临床的二十余年中,注意观察、总结,逐步摸索出理脾六法,现介绍于后,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6.
胡国俊认为围绝经期抑郁以情绪忧郁、焦虑紧张为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与肝、肺二脏关系密切,运用疏肝解郁、开降肺气及肝肺同治之法治疗本病,临床上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7.
清浊是《黄帝内经》的一对重要概念,与脾胃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清浊基于脾胃而生成,并通过脾胃运转功能产生运动交互;在病理上,清浊升降失常与脾胃功能状态失衡相互影响;在脾胃病中,清浊可以体现在患者的面色、气味、病理产物、脉象中,可基于相关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诊断。  相似文献   

8.
胡国俊辨治顽固性咳嗽着眼于整体气机的治疗:一是从中气下陷、金虚而鸣之病机入手,通过建中益气、培土生金之法进行治疗;二是从冲气上干、金撞而鸣之病机入手,通过调冲降逆、安致病之脏的方法予以调理。  相似文献   

9.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悄病的病理改变是当液代谢失调,而脾胃功能失常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肾气不足亦不可忽视。辩证分为胃肠实热、脾虚湿阻、肾气不足和肝郁气滞甲型,主要治疗方法有清泻胃肠实热、平调脾胃功能、补益肾气、通调水道、疏肝理气等。  相似文献   

10.
胡国俊基于“三因制宜”理论,根据气候特点、地域特征和个体差异,法于经典,灵活化裁,以寒热虚实为纲,从“寒、湿、热、虚”着手,总结出散寒、化湿、清热、益气、滋阴、温通等多种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受纳降浊,肌肤营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脾虚易生湿,湿易与风、热、毒相兼为患,风、湿、热、毒之邪侵淫肌肤,则皮肤或痒、或红、或肿、或痛、或流滋。张杰认为,皮肤病的治疗应重视健运脾胃,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则湿浊可化,风无所依,热无所附,寒无所生,皮损可消。  相似文献   

12.
“土郁夺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土郁即脾土为肝郁、食滞、寒湿、湿热所壅滞,脾胃失其运化升降之证。治疗应辨其虚实,通过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法,以疏通脾土,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则郁气可解。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病理改变是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衡,而脾胃功能失调是致病关键因素,肝气亏虚、真元不足是CFS发生的重要环节,贪逸少动及情志不遂在CFS发病中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辨证分为脾胃失和、中气不足,肝气郁结、气阴亏乏,肾精不足、冲任失调等3型。主要治法有平调脾胃功能,益气养阴、调和肝脾,填补真精、益其元气及养心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中晚期肺癌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法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该法能够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肺功能,增加体质量,改善食欲,提高免疫力及减轻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百合固金汤加减合化学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卡铂单纯化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合固金汤辅助治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 EORTC QLQ C30)及肺癌生活质量量表13(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lung cancer 13,QLQ LC13)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百合固金汤加减在降低EORTC QLQ C30及QLQ LC13症状领域评分,升高QLQ C30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百合固金汤加减联合化学治疗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气为神之使,又为血之帅。人以气为主,息息相运,连续不断。气盛则盈,气衰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乱。气病即气机的逆乱和功能的盛衰。脾胃为中焦枢纽,气病每多。如脾胃气滞可见脘腹痞满疼痛,脾胃气逆可致呕吐呃逆,痰气交阻可见噎膈反胃,抑或是脾胃虚弱者,亦多夹胃纳呆滞、气...  相似文献   

18.
钱乙在辨证中特别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小儿杂病多与脾胃有关。治疗小儿脾胃病时注意攻不伤正、温不助热、寒不伤中,并注重分时论治。用药泻脾不伤胃、补脾不壅滞、生胃津不碍脾运。  相似文献   

19.
缪希雍脾胃论治思想探析王新智(安徽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合肥230038)缪希雍,字仲淳(1556~1627),江苏常熟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之一。他擅长治疗热病及杂病,十分重视脾胃对人体的作用,对脾胃论治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缪氏有关脾胃论治的...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血证医案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血证多从脾胃入手,分阴阳而治,拟升阳健脾、甘温益营、甘润养阴、通补胃阳等法,尤重胃阴;脾胃同治,采用健脾养胃、补脾疏胃之法;主张“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肝木犯土,调肝治中”;注重调养脾胃,药寓食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