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历来医家多宗"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之说,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从肝论治者较少.笔者临床注重调肝理肺,收效满意,现谈谈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泄泻的论述,如“湿盛则濡泻”“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肾者胃之关”“肺脉……小甚为泄”,这些论述阐释了泄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脾咳之状,咳则右下胁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诸)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则腹满,不欲食饮。笔者细省百日咳痉咳期之面浮,体乏,咳时呕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肾虚可影响及脾而引起脾亦虚,在这种情况下,因肾虚为本,脾虚为标,通过补肾,即可使脾虚复原。这种治术,应当称为补肾生脾法。但古之医家,拘于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肾属水,脾属土,水只能生木,不能生土,而究之临床,生心火补脾土的情况又较为少见,故就说“肾藏真火,火生土就是补肾中命门之火以生脾土。”因此,医者  相似文献   

6.
汪启贤《广嗣秘诀验方》在广嗣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倡用服药与内炼修养相结合的方式治疗不孕不育,其组方用药主张肺、脾、肾等兼顾,尤其注重交通心肾,并以内丹学“竹破竹补”观指导用药,常用药物有紫河车、脐带、鹿胎等血肉有情之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方法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收集16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SAS软件对五脏各自证型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从两脏之间的直接效应看,心与肾、脾与肺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分别是0.853 9和0.740 3,肺与肾、心与肺、脾与肾的直接通径系数次...  相似文献   

8.
“五神藏”理论是中医学关于精神情志疾病及心理行为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可解释多种“神志病”的病理基础与临床表现。小儿抽动症以精神、心理障碍为病理基础,可从“五神藏”理论辨证论治。通过深入分析五神藏功能,及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与小儿抽动症的联系,实现五神与五脏辨证相结合,“神”“藏”同调的诊疗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耳聋,昔贤医者多责之于肝胆火热、肾精亏损,故有“肝气逆则耳聋不聪”、“精脱者耳聋”之说,其治疗亦不外乎实则清泻肝胆,虚则益精补肾为法。然仅知治肝胆、肾而愈耳聋,未免以偏概全。《素问·气交变大论》曰:“金肺受邪……咽燥、耳聋。”  相似文献   

10.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肿以肺、脾、肾、三焦为主要病变脏腑,以湿为病理关键,湿胜水邪泛滥则为肿。"风能胜湿"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依据五行理论。风者,五行属木,湿者五行属土,木能克土,故风能胜湿。肾性水肿多缠绵不愈,临证时配合风药治疗,旨在开通玄府,宣通气液,祛除瘀滞,通过配合健脾益肾、益气活血等治法,加用风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马骏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不足等;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实各有侧重,实证以湿热蕴肠、损伤肠络为主,虚证以脾虚湿盛、运化失健多见;该病病位在大肠,涉及小肠、脾、胃、肝、肾、肺诸脏;治疗当分活动期与缓解期,消补兼施,尤其久泄宜先消后补,以通为治。  相似文献   

13.
湿为阴邪而有内外之分,其为病乃以内湿多见。《内经》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指出了人体内水液的代谢过程及其脏腑调节。在生理情况下参如果各脏腑功能正常,各司其职,升其清阳,降其浊阴,取其所需,排其所弃,升降出入有序,气化功能循常,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水湿自归于膀胱,由小便排出体外,何能聚湿成疾!湿的成因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升降之机失常所致。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陆启滨认为先兆流产病机以脾肾两虚为主,常兼夹心火上炎、肝胃不和及瘀阻胞络,治疗上强调以补肾健脾安胎为本,兼以宁心安神、抑肝和胃及化瘀和络。其基于中西医理论创制的中药复方“安子合剂”,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和免疫功能失调性先兆流产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补益肺肾汤对变应性哮喘大鼠模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补益肺肾组,每组15只,采用0.5%磷酸组胺溶液超声雾化法复制变应性哮喘大鼠模型,最后一次激发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 IFN-γ)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E和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益肺肾组血清IgE和IL-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补益肺肾组大鼠血清IgE和IL-4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补益肺肾组大鼠BALF中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补肾益肺组大鼠BALF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补益肺肾组大鼠脾中Th1/Th2明显上升(P<0.05);补肾益肺组大鼠脾中Th1/Th2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补益肺肾汤可能通过下调IL-4水平和提高IFN-γ水平,调节变应性哮喘大鼠体内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7.
曹恩泽教授认为IgA肾病属本虚标实证,其中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热毒、脉络瘀阻为主,常与本虚证互相兼夹出现。其创立清补通络法治疗IgA肾病,包括“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热止血,兼顾脾胃”“化瘀通络,贯穿始终”等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脾不独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脾脏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此说于今人已成准绳,今之方书已皆释为脾对于水谷具有消化、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每论及此,皆以<黄帝内经>之说为依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然细考之,则难以令人信服,<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转味而入出者也”之功能乃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相互配合而共同产生的,非独脾也;<素问*经脉别论>着重强调了脾之转输、布散精气的作用,而其化物功能则未明言,不能以错简遗漏之说释之,因经文已明言"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可见,饮食物在未经脾运化之前已化为精气.因此,"脾主运化”确实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病治》。此14字非错简、衍文等主观性错误,亦非半夏功效的客观性错误,而是指半夏通过祛除肺脾的病理产物,顺气化痰以佐助黄芪而间接达到补益作用。补法并不局限于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只要顺应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调整不平衡的气机,最终达到阴平阳秘,均可认为“补”法。  相似文献   

20.
王亿平认为,慢性肾炎病机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之邪为标。治疗上多以补肺健脾益肾及清热祛湿化瘀立法,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多选用兼有化湿利水之效的补益类药物如黄芪、白扁豆、白术,并佐以理气之品以治本;运用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淡渗利湿,车前草、黄柏、白茅根、栀子等清热,并配以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以治标。此外,还应重视日常调护,防止药物伤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