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9岁,平均66.2岁;平均病程45.2 h。CT片示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2例,脑叶7例,背侧丘脑2例,内囊4例。临床表现:昏迷12例,言语不清或失语15例,偏瘫25例。伴原发性高血压史13例,糖尿病史9例。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 2 治疗方法 2.1 补阳还五汤内服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若大便秘结,加番泻叶15?g,泡水代茶饮;痰多、胃脘胀闷,加胆南星、厚朴各10?g;面色潮红、烦躁,加钩藤12?g,夏枯草15?g;肢体偏瘫,加水蛭10 g,蜈蚣2条。30 d为1个疗程。 2.2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采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0支)加入50 m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30d。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组(36例)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6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均经CT证实.梗死部位:基底核区45例,脑叶15例,背侧丘脑5例,内囊7例.临床表现:昏迷21例,言语不清或失语33例,偏瘫55例.伴原发性高血压史30例,糖尿病史21例.平均病程48.5 h.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9~76岁,平均64岁.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6~73岁,平均61岁.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氧自由基(OFR)的释放及免疫功能的紊乱在其发病机理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应用丹参及其提取物丹参酮ⅡA作为OFR消除剂已引起广泛的关注〔1〕。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4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50重症肺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复方丹参组2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有效的抗感染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控制血糖,维持肝功能、肾功能,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中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婴幼儿患者,0.5 ml/kg,成人患者,20 ml/次,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79.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73.1%)显著高于对照组(45.8%),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重症肺炎,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年6月至1999年12月采用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辅治充血性心衰竭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100例充血性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中文学术搜索、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研究,全部为中文,Jadad评分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组与西药常规治疗组比较,稳心颗粒可提高临床疗效(OR=3.40,95% CI为2.41~4.80,P<0.01),降低心室率(WMD=-5.86,95% CI为-6.73~-4.99,P<0.01),提高转复率(OR=2.76,95% CI为1.29~5.92,P<0.01),降低不良反应率(OR=0.52,95% CI为0.29~0.94,P=0.03)。结论 与西药常规疗法比较,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室率,提高转复率,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加药物组(67例)和推拿组(4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推拿加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推拿组(P<0.01).结论:推拿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行关节腔镜手术取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消化分离滑膜细胞进行分组培养。对照组:含9.0 g/L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L胎牛血清的达氏修正依氏培养基(DMEM)培养;复方丹参低剂量组:1.5μg/ml复方丹参 100 m 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复方丹参高剂量组:150μg/m l复方丹参 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高低剂量组VEGFmRNA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下调RA患者滑膜下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从而可以通过抑制VEGF表达减轻滑膜血管翳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4年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这些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治疗效应(临床综合疗效、视力、视野灰度值、血管瘤数、出血灶面积)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1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OR值=2.79,95%CI为[1.98,3.92],P0.01),研究组对视力的效应(OR值=3.33,95%CI为[2.02,5.47],P0.01;WMD值=0.20,95%CI为[0.14,0.25],P0.01)、对视野灰度值的效应(WMD值=-2.33,95%CI为[-2.80,-1.87],P0.01)、对血管瘤数量的效应(WMD值=-3.36,95%CI为[-4.09,-2.62],P0.01)、对出血灶面积的效应(WMD值=-0.56,95%CI为[-0.79,-0.32],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纳入23篇文献,共2 675例,其中治疗组(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1 382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1 293例。各研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在提高心电图疗效[RR=2.84, 95% CI(2.28,3.55)]、心绞痛疗效[RR=4.13,95% CI(3.12,5.47)],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WMD=0.29,95% CI(0.05,0.52)],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WMD=-0.98, 95% CI(-1.33,-0.63)]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WMD=-1.42, 95% CI(-2.18, -0.65)]方面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升高HDL-C,降低LDL-C和hs-CR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丹参注射液体外对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在有无丹参注射液的情况下对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格列喹酮高浓度(12.6 μg/mL)、中浓度(6.3 μg/mL)、低浓度(1.26 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有高浓度(750 mg/mL)、中浓度(375 mg/mL)、低浓度(75 mg/mL)丹参注射液时,格列喹酮(12.6 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2.6±3.11)%、(87.3±9.80)%、(92.6±4.21)%。在含有高浓度丹参注射液时,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临床剂量下,丹参注射剂不会影响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分子机制角度入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 筛选、预测丹参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工具为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利用DrugBank、PharmGKB、HPO、GAD、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检索股骨头坏死相关作用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丹参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特异性靶点;采用Clue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检测出的与丹参相关的202个成分中,按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得到65个入血活性成分,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可能的靶点103个;运用上述数据库检测,发现74个已知靶点与股骨头坏死相关。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合并网络图并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130个;采用Clue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节点主要涉及75条信号通路,例如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信号通路。结论 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是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过程,而且通过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等干扰和影响骨微环境,以控制疾病发展,与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选穴:定喘、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每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使用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TM,CAT)进行评分,并检测第1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1/FVC),及检测血液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 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8+ 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对“发汗”与非“发汗”两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将同一批次丹参鲜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发汗”与非“发汗”处理,对两组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发汗”后丹参酚酸类成分和丹参酮ⅡA含量上升,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略有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汗”处理后基于效应成分的综合评分更高。结论 “发汗”丹参质量优于非“发汗”丹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炎性因子水平探究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等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加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和mR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与降低血浆IL-6、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 5.20版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研究,纳入病例1 579例。Meta分析显示:穴位埋线与西药、针刺比较在总有效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喘息等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穴位埋线治疗哮喘与其他疗法比较在疗效、改善预后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还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