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桃红四物汤中6种指标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Technologies 1290 Infinity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DAD检测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A为0.05%乙酸水(含7.84 mmol/L乙酸铵),B为甲醇溶液,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和多波长融合检测方法,流速0.2 μL/min,进样量2 μL,柱温25 ℃。结果 6种指标性成分的线性、分离度、稳定性、重复性与精密度良好;该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定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高,可适用于桃红四物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BMECs)的影响,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rBMECs,并进行兔抗鼠Ⅷ因子鉴定,建立体外细胞缺氧模型。对参芎有效成分丹参素(A)、丹参酮Ⅱa(B)、川芎嗪(C)、藁本内酯(D)、阿魏酸(E),以3个剂量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另设正常组、模型组,观察不同配伍对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正交方差分析、直观综合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配伍样品均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DH含量,减少细胞早期凋亡,抑制缺氧诱导的rBMECs发生G1/S期阻滞的作用。正交方差分析表明:A2B1C3D2E1为SOD的较优组合,A3B1C1D2E3为LDH的较优组合,A2B1C2D3E2为早期凋亡的较优组合,A2B3C3D3E2为G1期的较优组合,A2B3C3D2E2为S期的较优组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A2B1C1D3E2为多指标的较优组合。结论 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缺氧对rBMEC的损伤,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在灌胃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 THSWD)后,5种主要活性成分(藁本内酯、苦杏仁苷、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在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和规律。方法 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然后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灌胃THSWD(50 g/k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心、肝、脾、肺、肾、脑),样品处理后采用UPLC-MS技术检测各组织中待测成分的含量。结果 各成分在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在肝、肾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中藁本内酯在脑组织中有较高浓度;苦杏仁苷在肺部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肝、脾、肺组织具有较高分布比例,阿魏酸在脑组织中未检出。结论 THSWD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各组织不同时间点的分布趋势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白术内酯类成分为评价指标,比较歙白术与其他产地白术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安徽、浙江5个产地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白术内酯Ⅰ、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Ⅱ的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结果 歙白术中白术内酯Ⅱ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白术。结论 白术内酯类成分可作为不同产地白术质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0.02%磷酸水(64∶36);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有一定影响。鲜白术在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鲜白术烘至一定程度切片>产地趁鲜直接切片>传统工艺切片。低温烘干与烘房烘干对白术内在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结合饮片外观,鲜白术产地烘至一定程度直接切片,其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密蒙花药材中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15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 μL。采用SIMCA 14.1统计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PCA和PLS-DA研究。结果 4种指标性成分的线性、分离度、稳定性、重复性与精密度良好;24批药材样品有2个主成分,PLS-DA分析确定了2个分类标志物。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密蒙花药材中4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的密蒙花药材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为不同产地荆芥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荆芥药材进行质量分析,所获数据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荆芥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质量。色谱柱为 SinoChrom ODS -BP(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 荆芥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28个峰确定为共有峰,除河南鹿邑、四川自贡的样品相似度低于0.9外,其他的21批荆芥药材的相似度为0.930~0.98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荆芥药材可被分为亳州荆芥与四川、河南、河北等其他产地荆芥两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8.247%,选择这6个因子可对不同产地荆芥药材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结果可知,安徽、河北产荆芥药材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桃红四物汤有效成分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提供的色谱及离子碎片信息,对大鼠灌胃桃红四物汤中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通过保留时间比对、离子碎片解析等综合分析,鉴定桃红四物汤中6个入血成分(梓醇、藁本内酯、阿魏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苦杏仁苷)均为原形成分,入血成分可能为桃红四物汤体内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结论 本实验确定了桃红四物汤经口服后可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的6个有效成分,为后期桃红四物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覆盆子中3种黄酮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方法 采用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12 ml/min,检测波长365 nm,柱温20 ℃。结果 椴树苷、槲皮素、芦丁分别在1.31~13.08、1.92~19.20、49.20~492.0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7%、100.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3%、0.74%、1.42%。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覆盆子中3种黄酮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覆盆子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姜炭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UPLC-PDA)指纹图谱。 方法 采用UPLC BEH色谱柱C18(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80 nm;分别对14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结果 实验指认了指纹图谱15个共有色谱峰中的5个。14批不同产地姜炭药材中9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可聚为4大类,其中10个色谱峰的VIP得分值大于1.0。 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姜炭的质量评价及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虎杖大黄素在活体中抗Ⅰ型人疱疹病毒作用。方法 :以阿昔洛韦 (ACV )为阳性对照 ,以含 1.0ml/LTween 80的PBS及PBS为阴性对照 ,用HSV 1HS 1株感染豚鼠皮肤复制动物模型 ,观察虎杖大黄素抗Ⅰ型人疱疹病毒的药效。结果 :ACV及虎杖大黄素处理皮区的累积计分依次为 (14 .2 0± 6 .70 )分 ,(7.0 0± 6 .16 )分 ;ACV及虎杖大黄素处理皮区的痊愈时间分别为 (7.2 0± 1.0 8)d ,(6 .30± 1.4 0 )d ,与PBS及含 1.0ml/LTween 80的PBS处理皮区有明显的差异 ,且与皮肤样本的病毒滴度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 :虎杖大黄素比ACV治疗豚鼠皮肤Ⅰ型人疱疹病毒感染的效果好 ,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月份延胡索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所含生物碱的积累规律,对其生物碱进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 采集不同月份野生延胡索块茎,制作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通过普通显微镜及荧光显微观察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及生物碱在其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延胡索块茎总体呈新旧替代性生长;生物碱在除形成层外的各个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靠近木栓层内部的部分含量较高;淀粉粒丰富处荧光更强。结论 生物碱含量与淀粉粒的多少可能成正相关;增加延胡索的体表面积与淀粉粒的多少有利于提高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选黄精加压酒蒸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外观性状和黄精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蒸制时间、蒸制温度、加酒量、蒸制次数4个因素,优选黄精的炮制工艺。结果 黄精加压酒蒸最佳工艺为黄精100 g,10%黄酒闷润,120 ℃高压蒸60 min,取出,切3 mm厚片,干燥。结论 优选得到的黄精炮制工艺稳定,可为黄精饮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用生白术和莱菔子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以重用生白术和莱菔子的理气润肠通便方药治疗4周,观察便秘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总有效率为95.58%。结论 重用生白术和莱菔子对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黄精属中药资源特点,探索该属中药的优选方法和优选过程。 方法 根据野外调查的经验及结果,补充搜集古今文献。结果 分布广、药效佳的植物玉竹是黄精属最先被优选作中药的种类,来源单一;随后,黄精作为药食兼用之品被选择,逐渐优选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3种来源植物。结论 黄精属中药是综合考虑黄精属植物的药效、资源和植物特性等多方因子优选出来的,并随需求和资源情况不断调整。黄精属中药的优选过程,也是该属植物药用历史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芦根中低聚糖及单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浸膏中低聚糖及单糖的量为指标进行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2倍量的800 ml/L乙醇,每次3 h,提取3次.结论: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黄精中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L-精氨酸为对照品,茚三酮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568 nm,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9个不同产地黄精中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L-精氨酸浓度在3.248~18.368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5),回归方程为A=0.084 3c-0.154 8;加样回收率为98.72%(RSD=1.26%,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黄精中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亳州栽培知母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不同采收期知母中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测定芒果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流速为0.8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317 nm;测定知母皂苷BⅡ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60 ℃,载气压力30 N/cm2。结果 不同采收期知母药材中芒果苷含量为1.10%~5.28%,知母皂苷BⅡ含量为0.22%~8.68%。结论 11月份是亳州栽培知母的最佳采收期,其芒果苷和知母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连生物碱对OATP1B3介导的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稳定转染OATP1B3的HEK293细胞,以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为底物,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作为抑制剂,进行药物转运实验,并进行含量测定,考察黄连生物碱对HEK293-OATP1B3细胞转运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影响。结果:抑制剂组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摄取量均低于对照组(OE组)。结论:黄连生物碱可抑制OATP1B3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转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得到新的抗HSV中药方剂的最佳配方比 ,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方法 :我们以阿昔洛韦 (ACV)为阳性对照 ,采用空斑减数实验 ,观察了虎杖、黄芪单用及合用抗HSV- 2 333株的药效 ,用中效作用原理对药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HEp 2 细胞系统中 ,ACV对HSV- 2 333株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的ED50 依次为 16 .4 5、10 .85、18.6 2 μg/ml,虎杖黄芪合用比为 1(Dm )虎杖 / 1(Dm )黄芪时 ,相应数值分别为 2 .2 7、2 .0 4、1.32 μg/ml。与ACV相比 ,药效比ACV强 ,而且合用指数 (CI)平均值最小 ,协同作用最明显。结论 :上述合用比对HSV- 2 333株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的治疗指数 (TI )是ACV的 72 6、52 5、140 0倍 ,是组方时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