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脾虚蕴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特应性皮炎脾虚蕴湿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加减参苓白术散及地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糖浆.两组均外涂玉泽皮肤屏障修护乳.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rtitis,SCORA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并于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inophils,EOS).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SCORAD、EOS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SCORAD评分、EOS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脾虚蕴湿证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除舌淡苔白、脉弦细评分以外,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其余次症积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第5天开始,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后序贯补中益气汤和四逆散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化结止痒方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结止痒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结止痒方治疗结节性痒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减和胃方,对照组患者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其临床疗效、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水平、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饱胀、纳差、疲乏、气短懒言、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Ⅰ、PGR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及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失健运型口臭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口臭、舌苔厚度、腹痛、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异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口臭症脾失健运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双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的术式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胆汁引流量,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白三烯B4,肝功能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方面,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比T管胆汁引流量,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 dT管胆汁引流量即开始出现明显减少,相比对照组,引流量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肝功能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方面,观察组各指标改显著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对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减少胆汁淤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腹泻积分和总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F-12)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改善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脾主腹”理论观察和分析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功能及腹膜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4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每组2例患者退出观察,实际每组完成30例。两组患者均予CAPD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血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腹膜透析充分性;测定并计算4 h透析液与血液中肌酐的浓度比值(dialysate- to- plasma ratio of creatinine,D/Pcr),评估腹膜转运功能;测定24 h腹膜透析超滤量(ultrafiltration,24hUF),评估腹膜超滤功能;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Kt/V、D/Pcr和24 h UF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 β1、F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腹膜转运类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低平均转运和高平均转运患者例数较治疗前增加。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功能,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其机制可能与该方降低血清TGF- β1、Fn水平,防治腹膜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越鞠升降汤治疗经前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经前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越鞠升降汤治疗,对照组以逍遥丸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疗效,观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抑郁疗效和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抑郁和临床症状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越鞠升降汤治疗经前期抑郁疗效明显,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疗效明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期间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两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食后痞胀、大便改变)积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腹部淋巴结改变情况,并评价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腹痛积分和各次症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儿腹部淋巴结缩小或消失33例(占91.7%)。按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结论 加减七味白术散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腹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肺散"穴位贴敷对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肺散"穴位贴敷治疗,疗程为10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CT、hs-CRP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散"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改善AECOPD患者缺氧状态,减轻炎症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外敷消瘀接骨散)和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组30例。治疗2周后连续随访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小板(platelet,PLT)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 MG)、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ALP、PL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T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VAS、Lequesne 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2周末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时WOMAC、VAS、Lequesne MG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治疗2周末和随访时,观察组患者WOMAC、VAS、Lequesne M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末,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煎服,每次200 mL,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独立测量(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眩晕障碍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MFT、BBS、FI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WMFT、BBS、FIM、DH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后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2例STC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服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服用益气健脾通便方和乳果糖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积分,肠传输试验,血清NPY、N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腹胀及大便性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72 h标记物排出数及72 h排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标记物排出数大于对照组,72 h排出率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Y、NO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肺脾气虚型STC效果确切,优于单纯乳果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抗凝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观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积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和血瘀证积分、VT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齿龈出血和2例大便带血,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芪止嗽饮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予黄芪止嗽饮治疗,对照组予克洛己新干混悬剂口服,疗程7 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JP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和咳嗽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黄芪止嗽饮对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