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腑法治老年杂症3则张树新周雯(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发电厂职工医院232007)关键词:通腑法;眩晕;鼻衄;癃闭中图法分类号:R242老年患者多胃肠功能衰退,因此顾护脾胃,促使胃肠道通畅,使邪有出路而用通腑法,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兹举应用通腑法验...  相似文献   

2.
通腑法是中医重要治疗法则之一,在治疗疑难病和急症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表明:通腑法具有明显增强肠管蠕动,促进体内废物和毒素排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毒,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用之得宜,疗效显著,对危重症往往能转危为安。本文就通腑法临...  相似文献   

3.
通腑法治疗中风(中脏腑)病案二则陈家程(金寨县南溪镇卫生院237361)关键词通腑法,中风案1.周某,男,43岁,乡村医生。1990年9月21日诊。昏迷偏瘫,呼吸困难11日。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于9月10日下午出诊返家途中,突发昏仆,被路过人发现...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脾约"证系由热病伤阴,导致胃肠燥热,大便燥结不通,由于燥热于内导致病家大量频繁饮水以解渴润燥,从而出现小便数的现象.这种胃与脾之间的纳快运慢、纳多化少的不协调状态,即是所谓的脾被胃所制约的"脾约".麻仁丸润燥通腑泻热,为治胃肠燥热便秘而设,燥热去,燥屎通,则"脾约"自解,小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肾精亏虚不能上充脑髓,腑气不通、浊气上扰脑窍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肾通腑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卒中以"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为基础,在"血溢脑脉之外"后相继发生瘀血压迫脑髓,内风化火上炎,瘀血化为痰水上蒙清窍,毒损脑髓的病理过程。诸邪弥漫脑腑,阻遏脑络气机,脉道不利,血液减少,脑髓不充,诸症蜂起,实为脑窍被扰失养所致。根据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通调脑之气血阴阳,去瘀生新,恢复脑司元神之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Nrf2)信号通路观察通腑养髓方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模型TX小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干预效应,并探讨通腑养髓方对WD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以DL小鼠为正常对照,将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腑养髓方组,通腑养髓方组以通腑养髓方中药灌胃治疗30 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小鼠脑组织铜、铁微量元素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TfR)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小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铁死亡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内铜、铁含量,TfR表达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养髓方组小鼠脑内铁含量,TfR表达水平,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皱缩,嵴数量减少或消失,空泡产生;通腑养髓方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养髓方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通腑养髓方组脑内GPX4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内Nrf2、FTH1、HO1、NQO1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通腑养髓方组脑内Nrf2、FTH1、HO1、NQO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通腑养髓方通过上调TX小鼠神经细胞GPX4等铁死亡相关蛋白及Nrf2、FTH1、HO1、NQO1等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铜蓄积所致的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胃管注入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仅给予外科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辨证给予具有行气活血通腑、活血解毒通腑、健脾润肠功效的中药经胃管注入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转手术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转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基础治疗之上,经胃管辨证给予具有行气、活血、解毒、通腑、健脾、润肠功效的中药能提高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降低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消瘤通腑散膏摩防治化学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化学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化学治疗期间使用消瘤通腑散膏摩联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对照组仅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化学治疗后恶心、呕吐及便秘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延迟性呕吐观察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可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为主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 50例老年早期DN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 19例和中西药并用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31例。对照组予常规降血糖、糖尿病教育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加用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腑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 :在治疗 8周后 ,治疗组 2 4h尿清蛋白排泄量 (UAE)显著减少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为主对老年早期DN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法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益气通腑方治疗4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患者,与40例术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83%和95.74%,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后证候积分均有减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8.51%(4/47),对照组为30.00%(12/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益气通腑法能改善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症状和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4.
析脏腑藏泻     
五脏主藏精气,但必须保持通达调畅的生理,六腑主传化物,但必须保持容纳摄控的生理。“藏”非封存密固不通,“泻”非专指排泄废物,脏藏需通泻,腑泻需纳藏,藏泻二之间相辅为用,不可分割,共同保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能量摄取与糟粕排泄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受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顺气通腑合剂,连用3~5d。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测定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P物质(substance P,S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MTL、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S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P和MTL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与其调节血浆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就说明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以通为用的,其病理表现多为满而不通。本文拟就通腑三常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1.通胃肠:不论无形或有形之邪造成的胃肠壅塞不通,皆可用此法通积滞、化蕴结,以畅气机。  相似文献   

17.
从气血津液辨治顽固性呃逆沈安明(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26500)关键词:顽固性呃逆;气血津液;辨证论治呃逆多由胃失和降而成,对顽固性呃逆,笔者多从气血津液辨治,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宣肺通腑以平呃凡物之欲其降也,必先引而升之,尔后迫降始有冲力,且肺...  相似文献   

18.
泻下法又称通腑法、下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对于燥屎内结、停痰留饮,淤血内蓄、寒实积滞等邪正俱实之证,有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近年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症。中风起病急骤,病变多端,临床见证除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外,又常兼有消化排泄功能障碍所致的恶心呕吐、上腹胀满、大便秘结、胃纳减退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后者是“腑气不通”的表现。一些资料认为40~60%。的病人可有“腑气不通”见证,有些报告的比例还要大些。泻下法是治疗腑气不通证的有效手段,适当用于中风患者,往往能迅速改善病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中颇受重视。现分三方面综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加味通腑汤联合肠内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内外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加味通腑汤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7 d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PA、Alb、TP、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加味通腑汤小肠内滴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通腑养髓方治疗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通腑养髓方及西医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nit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对患者肝脏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精神症状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前后Goldstein分级变化判定疗效,根据总胆汁酸、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UWDRS Ⅰ部分、Ⅲ部分总分及UWDRS总分、标准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于Goldstein 分级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复常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养髓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改善肝脏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