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无机元素在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用药部位中的分布及在土壤中的富集特点。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及其菌核生长附近土壤,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茯苓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K、Na、Mg、Fe、Mn、Zn、Cu、Se等1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 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各部位元素分布有一定差异,大多数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总的无机元素含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不同部位对无机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但均以K、Fe、Mg、Na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对11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05 2~0.782 3。结论 所建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部位及土壤中1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测定松潘地产大黄药材中的铅、镉、汞、铜、砷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从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的角度评价该地区大黄药材的安全性。方法 微波消解法处理药材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松潘地区不同产地、不同栽培方法的大黄药材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结果 5种元素的检出限范围为0.02~0.30 ng/ml;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 1;采自该地区的20批大黄药材样品中,上述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结论 从重金属元素含量不超标的角度,可以推断松潘地产大黄作为药用较为安全,松潘地区适宜发展大黄药材的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茯苓的白茯苓、赤茯苓及茯苓皮3个部位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茯苓不同部位元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茯苓不同部位16种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不同部位中V、Cr、Mn、Fe、Zn、Rb、Sr、Mo、Cd、Cs、Ba、Pb元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i、Cu、A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d、Zn、Ba元素是茯苓3个部位的特征性元素;大多数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茯苓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部位的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中华芦荟中的微量元素.方法:用浓HNO3 10 ml和HClO4 2 ml(体积分数比为5[DK]∶1)作消化液处理样品,去离子水移取消化液并定容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测定了样品中的Pb、Mn、Zn、K、Ca、Fe、Cd、Hg、As等9种微量元素,标准加样回收率为95.28%~105.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为微量元素与芦荟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石台县虎杖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Se和重金属Pb、Cd、As、Hg、Cu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Se和重金属Pb、Cd、As、Hg、Cu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石台县7个乡镇虎杖药材中Se、As、Cu、Cd、Pb、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9、0.32、7.42、0.12、1.38、0.005 mg/kg;根际土壤中Se、As、Cu、Cd、Pb、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4、65.77、44.65、0.95、111.61、0.22 mg/kg。结论 石台县虎杖药材及其根际土壤皆达富硒水平,且虎杖药材与其根际土壤中硒含量呈正相关;但虎杖药材与其根际土壤中As、Cu、Cd、Pb、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具相关性;石台县7个乡镇虎杖药材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最佳测定方法,并考查在既定条件下该测定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Fe、Cu、Mg、Zn、Ca标准溶液吸光度,分析吸光度与浓度关系,同样方法测定90例健康儿童头发中以上几种微量元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加样回收率、昼夜差异。结果:本测定方法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0.9993,相对标准偏差0.49≤RSD≤3.14,回收率范围在99.3%~100%,昼夜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数据准确,方法可行,测定条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最佳测定方法,并考查在既定条件下该测定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Fe、cu、Mg、Zn、Ca标准溶液吸光度,分析吸光度与浓度关系,同样方法测定90例健康儿童头发中以上几种微量元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加样回收率、昼夜差异。结果:本测定方法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0.9993,相对标准偏差O.49RSD≤3.14,回收率范围在99.3%-100%,昼夜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数据准确,方法可行,测定条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法律原则的研究,或立足于生态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加以归纳,或仅仅从财政政策和转移支付制度的特殊性视角加以提炼,观点各异而缺乏统一的法理支撑。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具有生态补偿法与财政转移支付法的耦合法属性。耦合法的二元制度特征,以及耦合条件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原理,决定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原则同时受到两个法律部门的影响。梳理生态补偿法与财政转移支付法原则的制度实践与理论思辨,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法律原则可以从一种耦合法的视角得到归纳:法定原则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构成其基本原则;衡平性、效率性、科学性、激励性和透明性构成其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面对一个个不容易界定的概念,而这些不容易界定的概念往往都是研究的重点甚至研究的重心,这使得概念界定成为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真正做到位的研究工作。从目前常见的概念界定方式来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却存在着“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如何提高其效率是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原子图谱的方式,采取分析概念的心像的方式来引入大样本统计的思想来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效率,这是一种“客观德尔菲法”。在原子图谱的基础上,我们以“政府绩效”相关概念界定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原子图谱法并最终确定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3个道地产区黄芪中钙(Ca)、镁(Mg)、锌(Zn)、铁(Fe)、铜(Cu)、锰(Mn)的含量,以探讨道地药材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硝酸-过氧化氢(体积比5〖DK〗∶2)体系微波消解黄芪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芪中Ca、Mg、Zn、Fe、Cu、Mn的含量。结果 内蒙古黄芪除Cu元素含量稍低于山西黄芪之外,Ca、Mg、Zn、Fe、Mn元素含量都高于甘肃黄芪和山西黄芪;山西黄芪除Zn元素含量不低于甘肃黄芪之外,Ca、Mg、Fe、Cu、Mn元素含量都低于甘肃黄芪。结论 在内蒙古、甘肃、山西3个道地产区黄芪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以内蒙古黄芪最优,甘肃黄芪次之,山西黄芪再次之。  相似文献   

11.
软法位于民间法与硬法的分界面,而对法的应然、实然和必然的范畴切分构成硬法、软法和民间法的基本语境与逻辑基础。软法与民间法的耦合与界分主要以是否经过国家认可为分水岭。促进民间法向软法的转化是法治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2007-2015年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探索了四川省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三者之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四川省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且变化不大,而经济发展的滞后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成都市外的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绝大部分处于失调阶段。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整体协调性好于全省,川东北与川南经济区低于全省水平。而提高金融相关比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最后对四川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原子经济原则是用来衡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成效率,产品的原子经济性越高,说明其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辽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取得了成绩也存在问题。将提高产品原子经济性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辽宁省可以借助原子经济原则评估经济发展状况、指导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方向及布局等。  相似文献   

14.
紫外-可见二阶导数光谱法鉴别原子印章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二阶导数光谱对不同厂家的9种原子印章油进行了鉴别研究。选择了不同种类的溶剂及不同的测定条件,经研究在四氯化碳为溶剂、波长270-380nm460-600nm内可使9种样品完全区分开。该方法简便快速,有利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金属元素含量与止血类中药功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混酸体系作为消化液进行样品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7种止血类中草药中Fe、Mn、Cu、Zn、Ca和Mg的含量,并选取样品中的仙鹤草对各测定元素做了加样回收试验.结果:被测中草药中Ca、Mg含量普遍偏高,Fe的含量较高,而Mn、Zn的含量较低,Cu的含量最低.结论:止血中药中金属元素含量与其功效间存在一定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媒介天然具有"放大"潜能。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技术及其创生文化所构建的新媒体环境,更是成了社会风险前所未有的放大场域。一方面,新媒体与风险扩散之间形成了高度的技术耦合,新媒体技术在风险扩散速度、扩散范围、感知渠道、体验效果、不确定性等方面大幅提升了风险放大的概率、加剧了其放大后果;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创生的文化进一步驱动了风险放大中的信息传播机制与社会反应机制,导致风险的非理性放大以及相关社会运动的激化,使得风险又衍生出其他更多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促进统一战线与全面从严治党协同发展,提升两者耦合效应,确保彼此叠加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是时代赋予全党必须共同解答好的一项紧迫课题。从历史、理论、现实维度分析来看,两者在历史长河里是紧密相连,在新的条件下有共同之处,在各自发展中能互促共进。影响统一战线与全面从严治党耦合效应的阻滞因素有,缘于思想认识不够而产生的阻力,缘于工作路径依赖而产生的阻力,缘于体制机制不全而产生的阻力。提升统一战线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耦合效应,应着力在统一思想上,加强彼此耦合共识机制建设;在提升能力上,加强两者耦合动力机制培育;在方法创新上,加强双方耦合技术支持建设;在保障供给上,加强相互耦合支撑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动员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但是,动员式政策的实践结果却充满争议。要理解动员式政策的结果,需要打开动员式政策的实践“黑箱”。本文通过引入“松散耦合—栖居制度”视角,对4个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经验进行分析,考察了动员式政策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面对强大的动员式政策执行的政治压力,由于政策的“松散耦合”,被动员起来的多样化的政策实践者会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原有政策安排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包括政策学习和创新、政策调用、政策打包及政策脱耦。本文将这一政策“拆包”过程界定为差异化耦合。同时,在动员式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实践者也会利用多种制度化整合机制,包括组织结构和机制的再造以及政策经纪人的使用,对“政策束”进行打包和再整合。差异化耦合与制度性整合作为动员式政策实践的“一体两面”内生于地方治理的制度场域中。动员式政策实践中的“拆包”与“再打包”过程对于理解动员与常规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员式政策执行的结果均具有显著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辨析,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耦合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两者表现为相互促进的良好耦合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直观的区分纤维笔与签名章形成字迹的检验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观察纤维笔油墨印迹、光敏签名章油墨印迹和原子签名章油墨印迹的色谱图,分析其油墨印迹的主要色谱峰个数和保留时间。结论:通过上清液颜色变化、色谱图中的主要特征峰和保留时间,可以对纤维笔油墨印迹和光敏签名章油墨印迹、纤维笔油墨印迹和原子签名章油墨印迹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