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疡医大全>是清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顾世澄所撰,完整体现了顾氏外科学术思想:重视基础理论,以"经"解"经";强调整体观念,内外结合;搜集验方秘方,注重制法;借鉴前人疡科证治,善于创新;治法实用,启迪后学.顾氏的外科学术思想与主张,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医家汪机有多部著作,传世甚广,但其所著的《伤寒选录》一书,仅见著录,未见流传.近年来,中国古籍孤本大全选编工作委员会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为弘扬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精选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独特见解的孤本影印出版.1999年复制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的明万历三年(1575年)敬贤堂刊本,汪机著《伤寒选录》八卷(陈桷编辑,程镐校正,汪邦聘重校),2002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填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的出版,为全面了解汪机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4.
徐春甫(1520~1596),字汝之,安徽祁门县人。学医于汪宦,博综群籍,通内、妇、儿等科。徐氏著作甚多,其中《螽斯广育》被收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汪宦曾为之序曰:“螽斯之集为广嗣也。螽斯一生九十九子,而广嗣之义有取焉。”该书有“原  相似文献   

5.
《眼科阐微》系清代著名眼科医家马云从撰写的一部中医眼科专著,全书共分4卷。该书阐幽发微,论理透彻。治法与方药多切合实用,较之以往的眼科著作均有突破,非一般眼科医籍互相抄袭所能比。本文就其主要学术特色,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程文囿,字杏轩,清代著名医家。所著《医述》16卷,名震当时,流传至今,为医家常诵之作。其晚辈所辑《杏轩医案》(本文所据为中华书局1959年本)共3集,为其临证心得,内容详实,实为后世难得之参考。其中所涉男科诸证治疗医案,精辟隽永,现摘取三案,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7.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成化甲辰(1484年)得中进士。由于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在当地业医,颇负乡誉)的影响,遂矢志学医,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撰有《松崖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医论集粹》、 《脉法指明》(后两种未见刊行)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为其代表作。 《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有明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前附《伤寒集》1卷),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1936年浙江裘吉生先生编纂《珍本医书集成》时,收刊此书。建国后,此书未见印行,故流传不广。由于此书对临床医学多有贡献,兹作选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家戴葆元著有《本草纲目易知录》8卷和《家传课读》4卷。《本草纲目易知录》为戴氏以《本草纲目》和《本草备要》为基础,删补重订而成。该书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年),刊刻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现存有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思补山房刻本和清抄本(残本)。《家传课读》包括《金匮汤头歌括》1卷,《温病条辨汤头歌括》1卷,《临证指南方歌括》2卷,是戴氏对3种书中内容和方剂进行歌括式的再加工而成,便于初学者诵读记忆。前两种歌括分别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和清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同刊于清光绪4年戊寅(1878年);最后一种歌括成书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刊刻时间不详。现存有《家传课读·金匮汤头歌括》光绪四年戊寅思补堂刻本,《家传课读·温病条辨汤头歌括》光绪四年戊寅思补堂刻本,以及包含有此两种刻本以及成书于1891年的《临证指南方歌括》的《家传课读》刻本。  相似文献   

9.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皖南新安著名医家。授太医院官,曾于嘉靖35年(1556)完成我国十大医学丛书之一《古今医统大全》。现据该书中《老老余编》、《养生余录》两篇所及,浅析徐氏对老年医学方面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0.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11.
《四科简效方》四卷,为清代温病大家浙江海宁王孟英所选辑。王氏鉴于选方者未必知医,而知医者非视单方为琐屑不足道,则矜为枕秘而不传,以致行世单方著作,很少善本。更考虑到“穷乡旅宦,疾病陡来,无药无医,莫从呼吁”(《自序》)的困难处境,而单方药廉方简,随处可得,可以扶危苏困,解救急难,因之十分重视单方验方的收集和介绍。除了他曾在《圣济方选》和《潜斋医话》中收录了单方外,后来又辑《蓬窗录验方》,专门搜采单方验方。到了晚年,更从行医三十年来的见闻所及,加以扩充,增订著成本书。近代名医曹炳章先生校刊孟英遗书时,将本书列入《潜斋医学丛书》印行问世。  相似文献   

12.
程王介与《松崖医径》徐子杭洪军(安徽省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所245000)关键词:程王介;《松崖医径》中图法分类号:R-0921程王介生平及著作程王介,字文玉,号松崖,歙县槐塘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生卒年代不详。据史料载,程王介为明成化甲辰进士(公元1...  相似文献   

13.
《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洪参歧(正立)撰。洪氏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据《医衡·上官(金立)序》曰:“余昆弟素不事医,日侍先大人文孝公疾,调治药饵,朝夕以之。得洪生《医衡》数帙,其说甚约,其理甚精。读者不病其浩繁,作者已究其奥旨。”是序作于顺治乙末年(公元1655年)。又据《医籍考》“周亮工曰:歙人洪参歧,以医名吾梁,著有《医衡》,王雷臣为复刻之。”按周亮工,明崇祯进士,仕清为户部右侍郎。因知洪氏是明末清初悬壶外籍(今河南开封一带)的歙县医家。 洪氏因当时医书极博,苦无统要;且皆各自成册,或方未备,或义太简,学者多所不便,而以内  相似文献   

14.
<眼科宝籍>和<眼科要旨>是<新安医籍考>未载的眼科医籍.<眼科宝籍>1卷系程松崖眼科系列医籍较晚的一部复刊本,从江鼎臣、李宗煝序文中探明该书作者并非出自清初医家程衍道(字敬通)之手,而真正作者为同宗同里清乾嘉年间另一位医家程正通(字松崖)先生.全书共载主症、主方17首,较具代表单验方10首.该书贯穿按图识症、以症统方、识症选方、简便易行的原则,用药轻灵,方中大量使用风类药是其主要特色.因此,民间抄本较多,流传甚广.<眼科要旨>3卷,为清末新安涉外医家张廷桂(字子襄)刊刻于清光绪元年.是在<银海精微>、<眼方琐言>的基础上,"采其奥旨,参其遗漏,撮其大略,增其妙意"而成,不拘五轮学说,突出藏象辨治,主张内服与外点药物为主,慎用刀割、火灸治眼病的学术思想.全书共载眼科专用方剂近100首,是一本难得的眼科专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有医籍二百五十六部,其中有关华佗的著作三种加其他资料计有: 华氏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 一卷 佚 华氏佗枕中灸刺经 一卷 佚 华佗方十卷(宋志作一卷)佚 此外: 华氏阙名集 宋志十卷 佚 华氏佗玄门内照图 崇文总目一卷 存 华氏佗外科方 医藏目录卷阙 佚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脉经 存 华佗内事梁七录五卷 佚 以上是从中医目录和有关其他古籍中,得知华佗有关的著作迄今早已失传。现在行世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余含棻,字芳亭,号梦塘,新安婺源,(今属江西)人,清代名医。生活于嘉庆与道光年间(生卒年无考)。余氏少怀大志,博览群书。中年客游广东沿海等地。医著有《保赤存真》十卷。《保赤存真》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幼心法保赤存真》,始于嘉庆21年(1816年),成于道光14年(1835年),历19年,参考医书30余种。现有慎德堂藏版本。今仅就其主要特点,作一探讨。 一、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小儿疾病的形成与机转,无不基于小儿  相似文献   

17.
吴洋、吴桥生平及其学术特点童光东,吴华强,指导,王乐(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吴洋,吴桥,新安医家吴洋、吴桥为明朝著名的新安医家,生平至今不详。但其医案频繁见于《论医汇粹》、《医述》、《名医类案》等医著中,可见其影响。李济仁《新安名医考》,洪芳...  相似文献   

18.
《本草备要》(以下简称《备要》)系。清代著名医家汪昂(公元1951年—?)所著。汪氏早年业儒,饱读经书。于31岁弃儒业医。在无师授情况下自学本草,博览经史医籍,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9.
赵简王朱高燧,为明成祖第三子,知医,曾得《素问》全本,因补王冰注本中之缺篇而作《补刊素问遗篇》一卷。关于其生卒年限,《中医人物辞典》记为“1395年~1431年”,笔者特就此作一小考。 《明史》卷118《成祖诸子·赵王高燧传》略云:“赵简王高燧,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1404年)封。宣德六年1431年)薨”。《中医人物辞典》其卒年载同。关于赵简王出生年月,于本传无考。 考明·王世贞《(合廾)山堂别集》卷33《亲  相似文献   

20.
程应旄,字郊倩,生卒未详,安徽新安人,清代康熙年间之名医。他出身儒门,年幼聪慧,精于文学,后入医林,博学医书,故著作甚多,《伤寒论后条辨》(简称《后条辨》)是程氏流世的唯一著作。该书立足实践,对伤寒学理论有所创获,而成一家之言。本文试评《后条辨》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阐明六经实质《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创立了中医独特的理论精华——辨证施治,其六经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