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桂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亏阳亢、津涸热淫,并提出根据病位辨治。肺热消灼当先议清肺、以平气火;心营虚热当咸寒清润、不宜苦寒甘补;脾虚伏热当辛开苦降、醒脾泄热;肝阳犯胃当养胃阴、益肝阴;肾阳虚衰当用八味汤丸、从阴引阳,肾阴虚胃火亢当滋阴济肾、以复胃阴。叶桂立方遣药多以滋阴增液,取酸甘之味以养胃阴肝阴,取药汁轻灵以顾护胃阴、养阴润燥;善于化裁经方、时方以为今用;重视淡薄蔬食,药食两用。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3.
《温病条辨》(下称《条辨》)不但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证治,而且在方剂的化裁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全书载方205首。现就其中某些方剂的化裁作如下研讨。 一、银翘散 《条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加减,创制了辛凉平剂银翘散,用于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之候。全方清热而不凉遏表邪,透表而不强行发汗,有轻以去实之能,无助热伤津之弊。此方的化裁有如下情况: 1.在卫营同病或太阴温病内传营血时,将银翘散或除去其中辛散发表之品与清营凉血之品配用,一是治疗太阴温病,二是借其轻清透邪之力,协助清营凉血之品以解营血邪热。如:(1)银翘散  相似文献   

4.
1方药组成紫翘散是笔者自拟的用于治疗各种出疹性疾病的方剂,由9味药物组成:紫草、连翘各15g,大青叶、丹皮、玄参、白鲜皮、紫花地丁、僵蚕各10g,蝉蜕6g。方中紫草甘咸寒,能清热、凉血、解毒;连翘甘微寒,能清热解毒,二者共为君药。大青叶苦寒、丹皮辛苦...  相似文献   

5.
查安生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内蕴贯穿其病程始终,气血瘀滞是其反复发作的病机关键。治疗上多以益气健脾化瘀及清热化湿解毒立法,注重顾护后天之本,善用平补之党参、白术、谷芽等顾护脾胃,并佐以调气之木香,使中焦气机健运;运用马齿苋、地锦草、黄连、黄柏等清热化湿、凉血止痢,并注重活血化瘀,多采用白及、三七、赤芍、白芍等。  相似文献   

6.
张梅认为多激酶抑制剂所致Ⅱ级、Ⅲ级手足皮肤反应的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药毒郁积化热为标,其中“毒”“热”“虚”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其推崇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配合,以解毒通络、凉血生肌、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自拟益气养阴方内服和凉血解毒方外用,辅以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7.
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郑氏喉科总结咽喉温热诸病的共性规律,以“风”命名咽喉温热诸病,提示“风”邪为喉风的共性病因;遵从《内经》“风”邪“辛凉而散”治则,将“以甘缓之”优化为“兼养阴以制之”,形成了涵盖喉风的喉科疾病命名方法和因机证治相一致的“辛凉养阴学说”;其“养阴”具有驱邪泻实、制约辛味药辛散太过、防病传变和补阴护津的四重作用,彰显了“以养阴为贵”的治疗学特色。治疗喉风的辛凉养阴法是继辛温发表、苦寒清热的治法创新。  相似文献   

8.
血分证与血证均有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热盛动血的核心病机,但血分证可由疠气所致,而血证多以脏腑内伤为主要病因;血分证属温病范畴,而血证属于中医内科范畴。血分证与血证在治法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在治疗上均谨守“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之病机,但清心开窍、熄风止痉的治法为血分证所特有。临床治疗上,血分证与血热证均可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但血分证需加开窍、熄风药物,而血证需加养阴清热药物。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系统讨论温病的理法方药,其中对温病斑疹理论的论述颇为精详。吴鞠通在梳理历代斑疹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加以发展,完善了温病斑疹理论:分析温病斑疹的病因病机,认为温邪外袭,热传阳明而发斑,热入血分而出疹;分别探讨温病发斑与出疹的治法治则与具体方药,提出治斑以清泄阳明兼凉血为法,以化斑汤主之,治疹以凉血透疹、透营转气为法,以银翘散加减主之;并明确温病斑疹治疗中应禁用辛温、发散、升提、补益之药。  相似文献   

10.
月经过多之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称“月水来过多”。金代刘完素《黃帝素问宣明论方》首次将“月水过多”作为病名单独列出。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将月经过多病机分为血热、痰多、血虚,奠定了该病辨证论治的基础。月经过多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虚不摄、血虚不固、血热妄行、虚寒不摄、情志内伤、痰湿阻滞,治法以益气摄血、补血养阴、滋阴凉血、温经止血、疏肝健脾、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11.
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反复发作的基本病机为“热、积、虚”。治疗需采用“清、消、补、养”动态序贯疗法。疗程早期以清消之法清热消积通下;疗程中期以补法健脾养阴;疗程后期则以养法调理体质。以中医序贯辨治方案治疗小儿便秘,既可使大便得以通下又可顾护脾胃,同时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
储全根认为,毒与瘀、热、痰、湿相结合,是痤疮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治疗上以解毒为基础,或清肺凉血解毒,或活血化瘀解毒,或祛湿化浊解毒等;并注意清利并行,畅通三焦。处方上注重灵活选用不同解毒药物,善用对药。  相似文献   

13.
营卫失常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恢复营卫功能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诸多营卫失常病证:认为中风、瘾疹、萎黄的病机是营卫俱虚,血痹病的病机是卫阳不足、营阴涩滞,历节、黄汗的病机是营气不通、卫气不行,虚劳的病机是卫虚营竭、营卫气伤,肺痈的形成与风热入中营卫有关,寒疝、水气病当责卫气不行、邪正相搏,其中水气病也由营卫相干、营卫俱劳所致.  相似文献   

14.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西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重剂、温热之药;东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轻剂、清凉之品;中部之人患痹证,当因地制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痹证的现代研究,基于中医地域医学特色,探讨不同地域痹证的辨证及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国俊基于“三因制宜”理论,根据气候特点、地域特征和个体差异,法于经典,灵活化裁,以寒热虚实为纲,从“寒、湿、热、虚”着手,总结出散寒、化湿、清热、益气、滋阴、温通等多种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蔡淦用药精当,善用瓦楞子制酸止痛、消痰软坚以治胃酸过多和胃癌前病变,用莪术破气导滞、活血化瘀以治疗胃肠道肿瘤、癌前病变,用虎杖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以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用徐长卿活血行气以治腹痛,用碧桃干敛汗和营以治汗证。  相似文献   

17.
古典药籍在介绍单味中药气味时,或标阴有毒,或标明无毒。有毒,又分小毒和大毒,是对相于无毒而言的 它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其药理作用很强,投之得当,能收到以毒攻毒,毒祛病除的良好效果;一是它对机体有—定的毒性作用,告诫医者切勿草率从事。笔者在临床运用下述有毒中药略具心得,兹简陈于众。 一.攻毒散结 缠绵不愈的疖病,久治鲜效的结核,系热毒引起者,可酌加苦寒或咸寒的土鳖虫、水蛭、壁虎、蜣螂、露蜂房之属;由寒凝所致者,每稍佐辛温或辛平的蜈蚣、全蝎之品。  相似文献   

18.
王亿平认为,慢性肾炎病机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之邪为标。治疗上多以补肺健脾益肾及清热祛湿化瘀立法,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多选用兼有化湿利水之效的补益类药物如黄芪、白扁豆、白术,并佐以理气之品以治本;运用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淡渗利湿,车前草、黄柏、白茅根、栀子等清热,并配以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以治标。此外,还应重视日常调护,防止药物伤肾。  相似文献   

19.
何立人论治高脂血症,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为其本,痰浊、瘀血、热毒、积滞胶着为其标;灵活运用健脾助运、疏肝益肾以治其本,化痰湿、祛瘀血、清热毒、消积滞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学的顽痹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具有缠绵难愈、历节肿痛、骨节蹉跌等特点,治疗上颇为棘手。顽痹之所以经久不愈、深入骨骱,多责之于“伏、顽之痰为患”。在“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指导下,于治疗风湿药中酌配剔痰祛积之品如白芥子、白附子、白僵蚕、制南星、皂刺、竹沥等,可显增强疗效,有效地抑阻病情发展,消除或缓解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