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浊壅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分别在广东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布地奈德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监测肝、肾功能和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例和4例。治疗3、5、7 d后,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南北两地医院治疗组患儿各时点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浊壅肺证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每组70人,分为4组:初治试验组、初治对照组、复治试验组、复治对照组。初治试验组和复治试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初治对照组和复治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4组疗程都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4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治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显著小于初治对照组和复治试验组(P<0.05)。初治组和复治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试验组和复治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可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在有过相关药物治疗史的复治患者中疗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以庆大霉素和奥硝唑保留灌肠,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和疼痛、坠胀、瘙痒、充血水肿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症状总积分和坠胀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治疗肛窦炎较庆大霉素联合奥硝唑灌肠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队列研究方法,治疗组28例给予清热解毒、利湿透邪中药治疗,对照组136例在治疗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药、抗生素和激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总有效率,评价单纯中医疗法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体温复常时间、疱疹和(或)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口腔黏膜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清热解毒、利湿透疹方药对于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可靠,而且有明显的退热、促进疱疹和(或)皮疹消退、减轻咽痛、缩短病程等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新安鼻渊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藿胆丸。14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总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肺经蕴热证疗效、胆腑郁热证疗效及其总体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安鼻渊方对胆腑郁热和肺经蕴热型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艾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基于辨体质取穴,选取清艾条,采用温和灸法,对照组口服脾氨肽冻干粉,疗程均为4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发病次数、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每月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复外感积分、面色积分、形体积分、汗出积分、乏力积分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汗出、乏力、次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能够有效改善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疗效明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水负荷试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LDQ问卷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早饱、胸胁胀痛、疲乏无力、便溏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总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忧虑、睡眠、不适、健康感觉各单维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药物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2周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周后随访的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将5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纳入病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饮食、运动锻炼;在此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禁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观察组病例同时采用“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针刺方案,对照组采用假穴浅刺法,两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评价DPN临床症状总积分、密西根糖尿病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 MDNS)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MDN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DNS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贺氏三通法”可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按摩乳房经穴治疗产后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口服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乳房经穴按摩,疗程均为7 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5、7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乳汁排泄评分、体温及肿块最大横截面面积变化、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并根据症状、体征及炎症反应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乳汁排泄情况、体温、肿块最大横截面面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NEU、CRP、IL-1、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WBC、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观察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乳房经穴按摩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乳腺炎疼痛程度,提高乳汁排出量,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7、10、14 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ESCV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0、14 d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14 d时,观察组ESCV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铝碳酸镁及补液治疗对妊娠剧吐孕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妊娠剧吐孕妇分为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联合铝碳酸镁及常规补液)30例和对照组(铝碳酸镁联合常规补液)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尿酮体转阴率时间,两组孕妇尿酮体转阴率,二次住院率,治疗前后妊娠-呕吐与恶心独特量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 PUQE)评分,症状评分,妊娠呕吐生活质量(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quality of life, NVP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穴位贴敷组孕妇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孕妇尿酮体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UQE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减少(P<0.05),从治疗第2天起,穴位贴敷组PUQ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症状评分、NVPQOL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穴位贴敷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失健运型口臭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口臭、舌苔厚度、腹痛、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异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口臭症脾失健运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峨眉伤科循膀胱经推拿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亚健康疲劳状态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循膀胱经推拿,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疲劳量表(FS-14)评价亚健康疲劳状态。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S-14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FS-14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能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峨眉伤科循膀胱经推拿疗效优于常规推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腹泻积分和总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F-12)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改善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点数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点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