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囊秘诀》为傅青主所著的中医外科学专著。该书阐述了痈肿疮疡等疾病均是由人体内部病变引发外在症状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类疾病“惟尚内消”的观点。同时对20余种痈疽疮疡进行分析,列方近百首,涉及药物百余种,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外科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湿热、瘀浊阻滞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导病机,临床运用“主病主方”思想,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复元活血汤加减为主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时兼顾体质,并辨体加减。  相似文献   

3.
浅论老年病用药原则孙晓春(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老年病;用药原则中图法分类号:R592;R242老年人多身体虚弱,机能衰退,抗病能力降低,临床用药往往以补为主,多采用平补、调补、清补、温补等方法以取效。但对老年病用药不只限于补法,需...  相似文献   

4.
肺癌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气滞、血瘀、痰凝是其重要发病机制。王键辨治肺癌以固本培元为大法,兼以化痰祛瘀解毒、疏肝理气开郁,处方用药灵活巧妙,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琦教授倡导“主病主方”论治疑难病,认为变应性鼻炎的病机主要是患者平素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复感外邪,外邪引发肺中伏热,热气灼肺,肺通调水道功能受损,津液凝聚为痰饮清涕,火性炎上急迫,迫清涕外流于鼻窍,导致鼻的宣通固摄功能失常。其常用具有脱敏散邪、清肺养阴、宣通鼻窍作用的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6.
王亿平认为肾性血尿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伤或久病体虚而成,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风邪、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应以补肾为本、重视祛邪、巧用药对及注重患者日常调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键认为,多数慢性病在恢复缓解期,以气虚、阴虚为本,湿阻、瘀血、痰浊为标,宜从泻邪存元立法,并需辨明气阴亏虚先后主次。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考虑邪气与元气的盛衰,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8.
司徒仪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病机以脾肾不足为本,血瘀为标,立滋水培土调周之法,结合现代医学,因人制宜选择最优方案,即中药分期论治,中西医互参,同时重视心肝的调治,擅内外同治。用药方面善用风药、子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梁文珍认为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为瘀,其治疗应以通经畅络、化瘀消癥为主。临证喜用生蒲黄、延胡索化瘀止痛,以透骨草、皂角刺化瘀消癥,以王不留行、急性子治疗乳房胀痛,以牡丹皮、桂枝治疗瘀热内阻或寒热夹杂之痛证,主张癥瘕未成即用攻法,以防患于未然,临证用药兼顾中州,以防久攻损伤脾胃之气。其所创立的验方化癥汤用于临床多获效验。  相似文献   

10.
徐灵胎是清代吴门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认为医者临证不应一味套用术语、成方。针对康乾年间江南地区滥用温补的状况,徐灵胎基于临床提出“主病主方主药”思想:医者诊断疾病当根据特征性症状或是症状组,并适当参照患者的主观感受;当明了疾病转归、愈后,根据病情确立治法,在选择经典方剂的基础上精当加减药物,以求病、症、方、药相对,一剂病愈。徐灵胎提出的“主病主方主药”医学思想对纠正当时江南地区滥用温补的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氏尊生书》为清代沈金鳌所著,沈氏重视经典方剂的运用,重视药物性味和炮制,善于阐发药物之精义,根据疾病的发作时间及时令用药,善用引经药以提高临床疗效,并自制诸多方剂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景岳全书>中所载治胃脘痛的131首方剂为依据,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张景岳认为胃脘痛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以温补为主,辅以理气和胃之法,药味多为辛甘入肝胆、脾胃经的药物,阴阳并调,补泻兼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治疗不寐证的引阳入阴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不寐选方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以中医资源网中药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与“不寐”相关的中医术语为检索词,并通过界定引阳入阴的内涵,确定分类标准,筛选出各类引阳入阴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具有引阳入阴作用的单味药46味、药对4对。结论 引阳入阴类药物针对不寐阳不入阴的核心病机,是治疗不寐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王仲奇医案》用药规律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咳血”、“虚劳”以及“湿温”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医案信息结构以对医案原文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王仲奇医案》数据库;通过整合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计并实现“新安中医临证指导系统”,完成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提供“临床查询应用”功能以及用药规律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药物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咳血”的常用药物为丝瓜络、茜根以及牡丹皮等,其中核心药对为丝瓜络和茜根;治疗“虚劳”的常用药物为石斛、牡蛎及甘草等,其中核心药对为石斛和牡蛎;治疗“湿温”的常用药物为茯苓、佩兰及杏仁等,其中核心药对为茯苓、佩兰。结论 关联规则分析可用于挖掘医案的用药规律,本技术框架可应用于其他医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究《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HT5H〗方法 〖HT5K〗对孙一奎治疗痹证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HT5H〗结果 〖HT5K〗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的使用频数居首位,其次为薏苡仁、黄柏、当归、苍术、威灵仙、五加皮、红花、人参、茯苓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草、人参、薏苡仁、茯苓聚为一类,当归、红花、防风聚为一类,苍耳子、半夏、陈皮、苍术、五加皮聚为一类,牛膝、白芍、秦艽聚为一类,黄柏、黄芩聚为一类,威灵仙聚为一类。〖HT5H〗结论 〖HT5K〗孙一奎力主从痰湿治疗痹证,以甘温药物健脾化湿,以苦寒药物辅佐,清化痰湿郁热。  相似文献   

16.
《万病验方》又名《订补简易备验方》,是明代新安医家胡正心、胡正言所辑的临证方书,汇集了二人所积验方简省者,充分体现其治病用药特色。该书论及内、外、妇、儿诸科,于痹证治疗经验丰富,善于内外同治,不论内治外治,用药皆以简便验廉为特色。于内治用药精简,辨治得当,善用苍术、白术理脾祛湿,久病及肾则重补益,喜用膏酒滋补,发挥药食同源之效。于外治灵活运用敷、洗、熨诸法,总以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止痛为纲。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为评价各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状况,应把握包含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环境四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省域20lO年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对“阴火”的认识为后世用“升阳法”治疗脾胃亏虚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李东垣根据伤饮、伤食之病机不同,提出上下分消化饮、内消积滞的不同治疗思路,并且顺应四时升降浮沉之性以加减用药,强调药物酒制对于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其中,致死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安全用药,包括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调查显示,九成人群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6%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相似文献   

20.
南沙参用药历史比北沙参早2 600多年;南沙参资源储备比北沙参丰富,分布也较广;南沙参功效较多,且其主治增加幅度多于北沙参。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沙参、杏叶沙参和无柄沙参为中药南沙参的原植物,扩大南沙参药原;建议有关部门做好北沙参野生种资源保护,建立珊瑚菜种质资源库;建议临床医生在选清肺热、养肺阴中药时,以南沙参为主,辅以北沙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