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健脾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Cajal间质细胞(Cajal interstitial cells,ICC)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健脾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复制ST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大鼠连续给药4周,观察每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和结肠组织ICC表达量及NO、NOS含量。结果 益气健脾通便方能改善大鼠的一般情况,提高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和肠道推进率(P<0.05),提高结肠组织ICC表达量(P<0.05),减少神经递质NO、NOS的含量(P<0.05)。结论 ST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CC表达量降低及NO、NOS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心经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心经组取“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非经非穴组取大鼠臀部非经穴刺激点,各刺入3根1寸毫针,间距约2 mm;电针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次。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末次针刺后即刻(0 min),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显著增加,MAP、RPP显著下降 (P<0.01);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上升(P<0.05,或P<0.01); 末次针刺后10、20、30 min,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升高 (P<0.01)。结论 针刺心经可逆转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确切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水沟-风府穴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沟-风府组(针刺大鼠水沟、风府穴)、非经非穴组(针刺大鼠臀部两处非经非穴点),每组10只。采用阻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永久性脑缺血模型。72 h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水沟-风府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非经非穴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经非穴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水沟-风府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刺水沟-风府穴组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2例STC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服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服用益气健脾通便方和乳果糖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积分,肠传输试验,血清NPY、N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腹胀及大便性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72 h标记物排出数及72 h排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标记物排出数大于对照组,72 h排出率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Y、NO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肺脾气虚型STC效果确切,优于单纯乳果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组(30只)。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针刺组分为3 h针刺组、6 h针刺组、48 h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按3、6、48 h分组给予“贺氏三通法”针刺,每日1次。模型复制成功72 h后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6 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而针刺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6 h针刺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3 h和48 h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 “贺氏三通法”早期介入可调节SOD、MDA的代谢紊乱,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于实验第39天取4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坏死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神经细胞丢失、变性较严重,核溶解消失,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明显,并可见筛状软化灶。针刺组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药物组减轻。针刺组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较轻,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变性较少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海洛因成瘾可致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17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选取肾俞、中髎、会阳、三阴交针刺,而对照组选取肾俞、中髎、会阳、三阴交旁非经非穴点微针刺。每周治疗3次,治疗8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和挤压前列腺分泌物(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EPS)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和EP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EPS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随访时,治疗组NIH-CPSI较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肾俞、中髎、会阳、三阴交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大鼠的小肠推进率及血清、结肠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unce P,SP)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对IBS-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6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大鼠采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综合法进行IBS-C模型复制,进行模型评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分为模型组、四单穴组方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分别用活性炭粉悬浊液灌胃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HT、VIP、S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5-HT、VIP、SP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5-HT、VIP水平显著升高(P<0.05),S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5-HT、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针刺可明显升高IBS-C大鼠小肠推进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血清中5-HT、VIP水平,升高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在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从6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伪手术组,其余50只用于CCS模型复制,从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30只,分成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大鼠尾状核方法复制CCS模型,伪手术组向大鼠尾状核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复制后72 h处死动物,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示伪手术组心肌结构正常,模型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大量平滑肌断裂;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模型组出现较多凋亡细胞,Caspase 3大量表达,针刺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和Caspase 3阳性细胞均较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CCS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蛋白酶Caspase 3表达有关,而针刺可拮抗CCS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新陈代谢热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健康青年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正常睡眠组(A组)、睡眠剥夺组(B组)、睡眠剥夺与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治疗组(C组)和睡眠剥夺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组(D组)。A组保持正常睡眠状态,对B、C、D组同时进行24 h睡眠剥夺,次日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4组受试者面部热值,及观察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的变化。结果 红外热成像图显示,A组面部呈温热状态,B、C、D组面部呈高热状态。A组热值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B、C、D 3组热值多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C组治疗后面部热值降低值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导致面部热值升高,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能够降低睡眠剥夺者面部较高热值,且疗效优于非经非穴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JP2〗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JP〗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灸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智三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接受以智三针为主穴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PSQI总分方面较对照组无明显优势(P>0.05)。治疗后两组各维度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智三针治疗原发性失眠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在促进入睡,改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方面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 结果 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从督论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从督论治”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提高ADL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提高MMSE评分方面较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从督论治”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且较常规针刺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中的作用及行气调神针刺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行气调神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电凝结合应激和孤养的方法复制PSD模型。针刺组取“人中”、双侧“合谷”和双侧“太冲”,针刺治疗6周,西药组予以盐酸氟西汀灌胃治疗6周。采用RT-PCR检测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和PDE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最终各组样本量为1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DE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针刺组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DE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行气调神针刺疗法治疗PSD的机制与上调脑组织CREB mRNA的表达和下调PDE4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