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异止痛方直肠用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内异止痛方灌肠,对照组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A125、VEGF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CA125、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CA125、VEGF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止痛方直肠用药通过降低血清CA125和VEGF水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痛经宁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β 内啡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痛经宁汤剂,对照组服用痛经宝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清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β-内啡肽(β-endophin,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脱落4例和5例。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两组PGE2、PGF2α、β 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3种指标的血清水平均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仅PGF2α和β-EP的血清水平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痛经宁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前列腺素、β-内啡肽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寻常型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红蓝光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皮损进行评分,观察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皮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疹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IL-6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含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蓝光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优于丹参酮胶囊,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 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药物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2周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周后随访的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干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依据。方法 将187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IL-13)、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tation,24hUPro)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 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L-1、TNF-α、IL-13、SCr、BUN、24hUPro及hsC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TNF-α、IL-13、SCr、BUN、24hUPro及hsCRP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醋剂联合蜂王浆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药醋剂联合蜂王浆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醋剂联合蜂王浆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随意按摩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GF-1、IL-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IL-1、TNF-α含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能改善KOA的疼痛,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龈交穴挑刺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门诊Ⅰ、Ⅱ期内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挑刺组40例,挑刺龈交穴;对照组40例,予以太宁栓纳肛。治疗3 d后、治疗7 d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便血及痔核黏膜情况;比较两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GMP-140)、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 挑刺组在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PT、TT、APTT和F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挑刺组GMP-140、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TXB2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 d后对照组GMP-140、TXB2、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挑刺龈交穴能有效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症状,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内GMP-140、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拟和肝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成药组和西药组。治疗组给予和肝止痛汤,成药组给予痛经宝颗粒,西药组则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治疗后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β- 内啡肽(β- endorphin, β- EP)水平。结果 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成药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痛经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时痛经积分均显著低于成药组和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β- 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随访时,成药组和西药组血清β- EP水平较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血清β- EP水平较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显著高于成药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 和肝止痛汤对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疗效,其远期疗效优于痛经宝颗粒和布洛芬缓释胶囊,其治疗痛经的机制与升高血清β- 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制剂冠心平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平片,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心可舒片,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ne 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平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多靶点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治疗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蛇咬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和内服蛇伤冲剂,评估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6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hs-CRP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内服可以改善蛇咬伤后肿胀、疼痛的症状,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疏肝活血汤口服,观察组加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皮损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抗凝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观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积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和血瘀证积分、VT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齿龈出血和2例大便带血,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赖氏通元穴组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赖氏通元穴埋线,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外涂氢醌乳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黄褐斑皮损面积及颜色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颜色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积分及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氏通元穴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对慢性哮喘大鼠Th1下游抑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穴位假贴敷组、地塞米松组、穴位贴敷组,每组8只。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复制慢性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IL-12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LF中IFN-γ、IL-2、IL-1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假贴敷组BALF中IFN-γ、IL-2、IL-1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布地奈德组、地塞米松组、穴位贴敷组IFN-γ、IL-12含量明显升高(P<0.05),IL-2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但3组之间IFN-γ、IL-2、IL-1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哮喘大鼠的机制与调节呼吸道中抑炎细胞因子IFN-γ、IL-2、IL-12的分泌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加中医周期疗法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加内美通治疗。主要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体征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经腹腔镜手术结合不同药物治疗6个月经周期并随访1年后,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A组妊娠率为64.0%,B组妊娠率为32.0%,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方法安全,无明显毒性和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周期疗法对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生殖健康状态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炎性因子水平探究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等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加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和mR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与降低血浆IL-6、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