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2例。因无法复诊脱落3例,外用老鹳草软膏局部皮肤过敏脱落2例,因发生其他疾病中止治疗1例,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分析90例,每组30例。3组患儿均给予地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其中治疗组序贯外用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照A组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B组每日外涂1次老鹳草软膏。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评估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和影响睡眠指数,8周后随访复发率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3组SCORAD逐渐降低,后一治疗时点SCORAD均显著低于前一时点(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SCORAD显著低于对照B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CORAD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组基于SCORAD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可降低患者的皮损程度,改善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一般按消渴证阴虚燥热型论治,但在临床上也见以脾虚湿滞为主要表现者,现将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5例脾虚湿滞型糖尿病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例均为住院病员,表现为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纳谷不振、便溏体胖、苔腻脉濡等脾虚湿滞的证候。其中男性11人,女性4人;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入院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期间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两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脾主腹”理论观察和分析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功能及腹膜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4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每组2例患者退出观察,实际每组完成30例。两组患者均予CAPD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血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腹膜透析充分性;测定并计算4 h透析液与血液中肌酐的浓度比值(dialysate- to- plasma ratio of creatinine,D/Pcr),评估腹膜转运功能;测定24 h腹膜透析超滤量(ultrafiltration,24hUF),评估腹膜超滤功能;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Kt/V、D/Pcr和24 h UF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 β1、F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腹膜转运类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低平均转运和高平均转运患者例数较治疗前增加。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功能,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其机制可能与该方降低血清TGF- β1、Fn水平,防治腹膜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湿疹外洗方治疗湿热蕴肤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湿疹外洗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皮损面积、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湿热蕴肤证积分、瘙痒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基于EASI的疗效、湿热蕴肤证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瘙痒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湿热蕴肤证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疹外洗方可以较好地缩小湿疹皮损面积,改善中医证候和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泽漆颗粒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的皮肤镜表现.方法 将45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分别口服复方泽漆颗粒和复方青黛胶囊8周.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采用血管银屑病面积严重性指数(vascular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VPASI)对皮损区皮肤镜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皮肤镜V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ASI评分、皮肤镜VPASI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泽漆颗粒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疗效较好;皮肤镜可用于评估血热证银屑病皮损恢复情况及药物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以个体化降糖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口服依帕司他,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用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神经电检诊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F、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F、MDA水平的降低程度以及SOD水平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且能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途径、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食后痞胀、大便改变)积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腹部淋巴结改变情况,并评价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腹痛积分和各次症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儿腹部淋巴结缩小或消失33例(占91.7%)。按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结论 加减七味白术散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腹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s-CRP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血浆Hcy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MCI,可降低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发生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瘙痒程度)评分、血清免疫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六君子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别观察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治疗第8周末,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SD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SDS和HAMD评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包括精神抑郁、胸胁作胀、胸闷心悸、脘痞纳呆、善太息、月经不调、脉弦细)总有效率及西医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2例STC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服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服用益气健脾通便方和乳果糖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积分,肠传输试验,血清NPY、N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腹胀及大便性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72 h标记物排出数及72 h排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标记物排出数大于对照组,72 h排出率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Y、NO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肺脾气虚型STC效果确切,优于单纯乳果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补肾健脾方配合擦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令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eGFR、ALB、H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下降程度以及eGFR、ALB、Hb水平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布、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RF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煎服,每次200 mL,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独立测量(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眩晕障碍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MFT、BBS、FI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WMFT、BBS、FIM、DH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后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除舌淡苔白、脉弦细评分以外,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其余次症积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第5天开始,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后序贯补中益气汤和四逆散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