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郑氏喉科总结咽喉温热诸病的共性规律,以“风”命名咽喉温热诸病,提示“风”邪为喉风的共性病因;遵从《内经》“风”邪“辛凉而散”治则,将“以甘缓之”优化为“兼养阴以制之”,形成了涵盖喉风的喉科疾病命名方法和因机证治相一致的“辛凉养阴学说”;其“养阴”具有驱邪泻实、制约辛味药辛散太过、防病传变和补阴护津的四重作用,彰显了“以养阴为贵”的治疗学特色。治疗喉风的辛凉养阴法是继辛温发表、苦寒清热的治法创新。  相似文献   

2.
反对“四风”就是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党性修养的欠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立了党性修养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性修养的统一,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教科书.反对“四风”必须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从思想根源上清除“四风”毒瘤.  相似文献   

3.
本文解《易》从其哲学思想入手,着重辨析了《易》之宜思想所包含的宜时、宜空、宜义与利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的思维特质在于其把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统一看待的“天人合一”思维模式, 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思想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和对指导今天生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义蕴丰富而深刻。探讨《黄帝内经》中天地和、天人和、志意和、五脏和、饮食和的含义和思想,及其与哲学中“和”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和研究《内经》中“和”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丰富的康复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后世中医康复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突出特点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三个方面,即“治未病”的康复预防思想、“杂合以治”的综合康复思想、疗养结合的整体康复思想。  相似文献   

6.
说起“治未病”,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它在预防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但是,中医学的“治未病”并不仅仅限于是一种预防思想,它更是一种治疗思想,而且是从较高的理论水平上研究提高疗效、更好保护机体的卓越的治疗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治未病”的涵义和“治未病”思想对外感病治疗的指导意义,作如下论述。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一语的提出,最早见于《内经》,其后,《难经》、《金匮要略》亦有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把宇宙看作一个自然的有机体,认为“和”乃是天地的基本组成,是万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君子做人的基本原则。这个思想来自于《周易》、《内经》八字易象等的易象思维方式。《周易》认为阴与阳在本质上是和的,卦象之和与否取决于阴阳的位置;《内经》认为阴阳与五行是宇宙间的力量与功能,和谐与否取决于这几种力量之间不出现“太过”与“不及”;八字易象认为事物和谐取决于,一是事物的内外部结构是否合理,二是能否帮助事物中对和谐有益的要素,同时对有害于和谐的要素进行压制、打击。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是我国《内经》学科带头人之一,其《内经》教学经验曾受到高度的赞誉和评价。概括为“唯物辩证”法、辨异求同法、取类比象法、结合临床法、科研论证法、学术源流法、启发诱导法、由博返约法八大教学方法。在这八大教学法中,李济仁融合古今、结合中西、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内经》理论的精髓,从而“把最难懂的《内经》讲活了”。  相似文献   

9.
理论信息     
理论信息 “三个代表”的提出是全党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端 《理论前沿》2001年18期发表周新群的文章指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的理论建设吹出了清新之风,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言”、“意”之辨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得意忘言”是其中的主旨所在。分析《庄子》“言”、“意”之辨中的“忘“,可见其能够区分为“言为体“道”之障,和““言”为得“意”之具这样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忘”之含义的区分,有助于对《庄子》之“三言”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12.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明·嘉靖、万历间安徽休宁县人。孙氏治医,以《内经》、《难经》、《周易》为旨,根据人与自然相应的观点,指出人体“非气不运”,生命在于气之“恒动”。本文试对其“气动生命观”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索隐”渊源于《周易》,不仅是卜筮的功能。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本的一种重要的解读方式,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有深厚的渊源。索隐批评自唐代发微,中经元明兴盛,迄至清代蔚为大观,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其猜笨谜式的索隐手法和牵强附会的本事求解因违反了纯然的艺术表现或艺术创作规律而多为时人所诟病,但是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读模式在中国,无论是传统古人还是当今现代人却一直都“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5.
确知疾病的病因是诊治疾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确立,使病因学研究更为深入。《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病因学观点,主要从时空的范围,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角度去认识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具有其独特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素问·经脉别论》指...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活力的源泉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也是我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思想并指导工作实践的“金钥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时俱进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源于《易经》。《易经》的“益卦”中有这样一句话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意思是说 ,给人民群众带来利益 ,就象高天降下雨露 ,大地滋生万物 ,没有什么固定的办法。如果抓关键 ,就是随时令前进 ,把握时机施行。古人的“行”,现在的“进”,都…  相似文献   

17.
《内经》灸治特点浅析任晓湘(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635200)关键词:灸法;《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45.8;R221灸法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是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在临床上既可单独疗疾,亦可配合使用。《灵枢·官能》篇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文选》的主线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应当是建立起历史感和历史维度。这个历史感和历史维度应重点放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性作用上,就是要重点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这是我们学习和体会《江泽民文选》的思维视角,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与升华的关键,更是把握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三个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热病学说起源于《内经》。从其《素问》“热论”、“刺热篇”、“评热病论”、“逆调论”、“水热穴论”等篇来看: 首先,热病包括伤寒和温病在内。这可从“热论”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关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和“评热病论”  相似文献   

20.
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探析胡凤媛(宁夏医学院中医系银川750004)关键词: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中图法分类号:R221.1;R212王冰次注《素问》,有功于医界,而且他“夙好养生”(王冰序),将养生诸篇移至《素问》之首,突出了《内经》“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