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及伴有其他神经衰弱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在我国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脾、肾、肝诸脏失调有关.治疗多以抑肝扶脾补肾之法.导师张小萍教授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期痴呆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肝肾亏虚,脾虚痰阻,瘀血阻滞所致,辨证可分四型:肾阴亏虚、脾肾阳虚、瘀血阻滞、痰浊扰心。应积极倡导本病的预防、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骨脆性增加,从而使骨折更容易发生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根本病因,脾虚是重要病因,血瘀是促进因素,外邪是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及气滞血瘀证.这7种基本证型可为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曹恩泽老师以正虚、湿热、血瘀概括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立"清补法"为本病治疗大法: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清热利湿,不伐胃伤阴;注重调和脾胃;重视固护脾阴;祛邪治标;化瘀贯穿始终.用药多选"清轻"之味,注重防止饮食诱发.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机可分为基本病机和前行病机。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治疗应采取共性治疗和个性治疗。共性治疗包括理气运脾、燥湿运脾、益气健脾、淡渗实脾和消食健脾。个性治疗包括行气燥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生理功能方面,脾的"主统血,为谏议之官"功能与西医学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系统中的作用有相似之处,脾主"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能和西医学胰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在用药规律方面,归脾经的药物,对胰腺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很多归脾经的药物都具有调节胰岛功能或促进胰岛再生作用;西医学研究认为,脾脏可提供成体前体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再生.中医学的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西医学的脾、胰二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肾虚可影响及脾而引起脾亦虚,在这种情况下,因肾虚为本,脾虚为标,通过补肾,即可使脾虚复原。这种治术,应当称为补肾生脾法。但古之医家,拘于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肾属水,脾属土,水只能生木,不能生土,而究之临床,生心火补脾土的情况又较为少见,故就说“肾藏真火,火生土就是补肾中命门之火以生脾土。”因此,医者  相似文献   

8.
“土郁夺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土郁即脾土为肝郁、食滞、寒湿、湿热所壅滞,脾胃失其运化升降之证。治疗应辨其虚实,通过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法,以疏通脾土,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则郁气可解。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对淋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论载丰富。淋证多分为石淋、热淋、劳淋、膏淋、气淋和血淋6种。其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内伤两方面,湿热蕴结、脾肾亏虚、气血郁结为其主要病机。治疗淋证方法包括祛除湿热法、补脾益肾法、调和气血法等。  相似文献   

10.
桥本甲状腺炎乃虚实夹杂之证,主要以脾气亏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病邪壅于颈前而发病,治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化痰为主,并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论治。本病早期多属气郁痰阻、痰瘀互结之证,治宜标本兼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期多属肝火旺盛或阴虚火旺之证,当以治标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多为脾肾两虚之虚证,当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六君子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集216例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经验归纳出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化学治疗开始前患者多表现为脾虚与肝郁两证,第2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脾气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肝实热证,第4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肝、脾、胃三脏阴血不足为主的证候,第6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出现心、肝、脾、胃等多脏腑不足的证候。结论在辅助化学治疗期,患者中医证型总体以虚证为主;在化学治疗前期,主要为肝脾两脏的气病;随着化学治疗的延续,由阳病转为阴病;后期患者逐渐表现为类似五脏羸弱的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P,SP)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 方法 纳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STC患者各15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结果 STC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C虚证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STC实证患者(P<0.01); 3种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患者血清VIP及SP水平比较,以及2种实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肠道实热证(P<0.05)。结论 血清VIP、SP水平与STC中医证型有关,有利于鉴别STC虚证和实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F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组、疏肝养心组和疏肝黛力新组,分别治以中药疏肝健脾方、中药疏肝健脾方+养心安神方,及中药疏肝健脾方+黛力新,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脾胃症状评分,采用36条目生活质量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 疏肝养心组、疏肝黛力新组在改善FD患者脾胃症状,降低HAMA、HAMD评分,改善SF-36各维度评分方面显著优于疏肝组(P<0.05,或P<0.01);疏肝养心组与疏肝黛力新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合养心安神方可明显改善F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脾胃症状,并可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安慰剂口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营卫失和、外邪入侵,气敌国不足,肝肾亏虚,湿邪壅阻,痰瘀互结。辨证论治应着重于扶正顾本,攻补兼施,具体治法是调和营卫,祛除外邪,益气养血,补养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同时应注意调摄养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肝气郁结型尿道综合征患者,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煎服,共服用4周。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观察中医主症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小腹酸痛、耻骨后压迫感积分和总积分(反向积分)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上升(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以疏肝调气立法,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尿道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别观察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治疗第8周末,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SD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SDS和HAMD评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包括精神抑郁、胸胁作胀、胸闷心悸、脘痞纳呆、善太息、月经不调、脉弦细)总有效率及西医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