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火补土理论主要包括君火论、补心生脾论、命门火论、两火论、脾胃火论等。君火论指温心阳助脾阳的治法;补心生脾论是根据心脾两脏生理病理关系,补心养脾;命门火论是着眼肾阳、脾阳联系,温肾阳壮脾阳的治法;两火论则是根据“脾胃分治”原则,以肾阳、心阳分补脾胃之阳的治法;脾胃火论即直接补脾胃之阳以恢复脾胃功能的治法;另有从用药角度诠释益火补土理论,即根据“脾得阳始运”用温热药补脾阳,或根据“泻心火、实脾土”采用甘温佐以苦酸的用药之法。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基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复发因素的认识,将其病机分为肝木不疏、风火上盛,脾土不运、阴火上炎,痰瘀伏邪、酿生火热,阴血不足、虚火妄动4个方面。根据“火郁”不同成因,分别治以疏肝泄火、健脾散火、清热消火、滋阴降火,使气机通畅,火郁外达,减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误用火法(如烧针、艾灸、火熏、熨背等)治疗所引起的多种变证,《伤寒论》命之曰“火逆”(第116条)或称“火邪”(第114条)。火法中的熏、熨等目前虽已少用,但烧针、艾灸则仍沿用不衰,且论中多处提到“当灸”、“当解之熏之”等,说明仲景并不因火逆证而反对使用火法,仅是告诫后人使用火法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易误治致变。书中所载有关条文达18条之多,是见仲景对火逆证的重视,亦是《伤寒论》重要内容之一,值得探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5.
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论及“阴火”、“相火”、“包络之火”、“与元气不两立”等,后世对此多有争议。本文拟就此采摘现代各家之言,结合温习《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谈谈个人浅见,求正于同道。 心火、阴火、相火、下焦包络之火浅析 对于李氏所论阴火、相火等概念,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加以阐释和发挥。倪康兴提出李氏的“相火,下焦包络之火”中的“下焦”,当为“上焦”之误。万友生说:李氏“阴火是指心火而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编《<脾胃论>注释》则说: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会用火,大约是从蒙昧时代中期开始的。掌握贮火和使用火的技术,是人类进化历程中关键性的一步。自从掌握了火,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最终与动物界分道扬镳。正由于火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恩惠,所以中外各民族都有许多以“火”为题材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会用火,大约是从蒙昧时代中期开始的。掌握贮火和使用火的技术,是人类进化历程中关键性的一步。自从掌握了火,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最终与动物界分道扬镳。正是由于火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恩惠,所以中外各民族都有许多以“火”为题材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8.
张伟伟 《工会论坛》2013,(5):161-164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合肥火笔画是流传于江淮地区的一种传统技艺,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民间工艺美术。当前,其也日渐凋零。本文依托对火笔画传承人LK的深度访谈资料与对火笔画制作过程的观察资料,探究了合肥火笔画的传承情况,分析了火笔画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合肥火笔画的未来提出一条走“生产性保护”路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卡片     
据史料记载,我国商代法律已开始规定用刑罚手段管理火政。殷代的“殷王法”中就有“弃灰之于公道者断其手”的条款,意指由于遗弃在道路上的灰烬中可能有火,以致复燃而酿成火灾,因此要处以“断其手”的刑罚。这是我国最早制定的一条消防法律。周朝的  相似文献   

10.
不知何时,中国悄然刮起了一股五彩绚烂的“热风”。从北方到南国,从西部边陲到东海之滨,“热”在荡漾,“热”在扩散。有奖销售热,人才热、股票热、房地产热,但“热”得最火大概要数“下海热了”。  相似文献   

11.
中医无论言生理或病理,几乎均涉及五行之火,足见火在其理论中颇具重要作用。如能就火的有关问题系统地加以阐明,则是很有意义的。 少火与壮火的关系 中医学中的火,不仅指六淫之火与五志之火,而且有关某些生理活动的现象人们也常以火来形容其动力作用。如《内经》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似文献   

12.
六淫在中医病因学与发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六淫的概念,有称之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有说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有指出“是气候变化侵犯人体的不正之气”。对此,笔者认为,不仅承认六淫是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而且需明了这是不正常的六气变化,同时还要进一步确定这是致人发生疾病的不正常的六种气候的变化。这样才使之更为明确、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3.
拥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的云南省风庆县国家税务局,以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队伍、效能型部门为主题,抓学习、促争创、强党建,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摄、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在“三个结合”上做文章,使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到“三个不能等同”、当好“三个模范”。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篇》曰:“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它不仅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同时也总结了肝的病理变化的特点。所谓“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  相似文献   

15.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9,(7):56-56
2009年5月25日《云南日报》三版“云岭时评”专栏《选好领跑者》(作者)杨文红:“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不是抽象口号,  相似文献   

16.
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把人们涌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面前。充满诱惑的“下海潮”,日渐高涨的“经商热”,撞击着高校的大墙,给墙内的学子们带来阵阵冲击波。“经商热”在大学校园里,又火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8月16日下午4点,上海人民广场,“超级女声”五进三比赛前夕,二十多位“盒饭”(超女何洁的fans)成员高举海报,高呼口号,每逢见到年轻人就上前苦苦游说。尽管民警和城管多次上前劝阻,但丝毫平息不了“盒饭”们火一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华夏民族广泛流传的“钻木取火”神话传说,一直被人们以为是一种钻捣木头的人工取火法。本文经过研究世界各民族原始取火方法,研究火的文明发展的历程,深入细致地研究“钻木取火”神话传说。解读其神话语境中所体现的“引火之术”的深层语义,揭示钻木取火神话传说千古之谜,并通过比较研究彰显东方“智取”与西方“豪夺”传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明清医家将命门与肾脏相区别,认为两者虽紧密联系但命门偏于作用全身脏腑经络,且提出命门火衰是泄泻的病因病机之一。以“命门”“泄泻”等关键词对明清医籍检索,筛选出可治疗命门火衰之泄泻且理法方药俱全的方剂有五味子散、五神丸、四神丸、加减四神丸、八味丸、温肾汤、右归丸与椒附丸8首,方中均配伍补命门药。对8首方剂进行分析发现,五味子散、四神丸、加减四神丸等偏于补肾阳,且补益强度依次递增;五神丸、八味丸偏于补肾阴;椒附丸、右归丸、温肾汤等同补肾阴肾阳,其中右归丸、温肾汤补益作用较强。方剂中炒五味子配炒吴茱萸、补骨脂配核桃仁、附子配肉桂、花椒配硫黄、花椒配附子等能补命门之火,为临证处方用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董礼书 《社会主义论坛》2009,(9):I0002-I0003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隆阳”这一主题,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