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足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量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nkle hindfoot scale, AOFAS-AHS)评价患足综合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OFAS-AH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周,两组VAS和AOFAS-A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OFAS-A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和封闭治疗跖筋膜炎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内热针的远期疗效优于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随意按摩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GF-1、IL-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IL-1、TNF-α含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能改善KOA的疼痛,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国医大师李业甫“治养并重”理论,观察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60例CSR患者,依据其是否愿意接受易筋经习练分别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院接受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出院后1个月继续习练易筋经;对照组在院接受推拿治疗,出院后1个月无任何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部肌肉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量表评分,并于出院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DTI参数中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fficient,ADC)值,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降低,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头夹肌FA值,N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后比较,出院1个月后除对照组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患者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TI参数、VAS评分、N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养并重”理论指导下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CSR可修复颈肌纤维、减轻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较单纯推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基于国医大师李业甫“治养并重”理论,观察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60例CSR住院患者,依据其是否愿意接受易筋经习练分别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院接受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出院后1个月继续习练易筋经;对照组在院接受推拿治疗,出院后1个月无任何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部肌肉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量表评分,并于出院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DTI参数中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降低,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FA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头夹肌FA值,N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后比较,出院1个月后除对照组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患者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TI参数、VAS评分、N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养并重”指导下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CSR可修复颈肌纤维、减轻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较单纯推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每组70人,分为4组:初治试验组、初治对照组、复治试验组、复治对照组。初治试验组和复治试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初治对照组和复治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4组疗程都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4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治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显著小于初治对照组和复治试验组(P<0.05)。初治组和复治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试验组和复治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可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在有过相关药物治疗史的复治患者中疗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弥可宝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MNSI),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MN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李业甫胸椎分段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膝顶扩胸扳法,治疗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李业甫胸椎分段整复法。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McGill量表评分,并在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 李业甫胸椎分段整复法能够减轻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痹以及风湿热痹两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均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早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RA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及对比以膏摩法和“消痛贴膏外敷加主动功能锻炼”两种治疗手段治疗踝关节扭伤后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方法 将93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膏摩疗法)和对照组(消痛贴膏外敷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患踝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膏摩法和“消痛贴膏外敷加主动功能锻炼”对踝关节扭伤后疼痛均具有一定疗效,膏摩组疗效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7、10、14 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ESCV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0、14 d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14 d时,观察组ESCV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法组给予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压痛阈值、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评分(Constant Murley score,CMS)、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图(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值。结果 手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手法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压痛阈值、CMS、肩关节ROM、iEMG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手法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可缓解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以椎间孔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P2〗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醋氯芬酸肠溶片口服以及艾灸、低频脉冲电和红外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椎间孔针治疗,共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腿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椎间孔针治疗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舒筋汤结合推拿、针刀疗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舒筋汤内服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针刀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制定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4.29% vs 73.53%);治疗后两组UCL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筋汤内服配合针刀、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医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易化牵伸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易化牵伸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和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比较患者Baird- 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压痛程度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压痛程度评分、Baird- 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评价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易化牵伸术可以改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1例和试验组6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针刀治疗,试验组接受针刀配合揿针治疗,术后根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提出的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价方法及肌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功能分级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值比较,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