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首发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患者体质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47例广西地区首发PLC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辨识,对各种体质类型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55例(37.4%),气虚质9例(6.1%),阳虚质12例(8.2%),阴虚质2例(1.4%),痰湿质6例(4.1%),湿热质29例(19.7%),血瘀质18例(12.2%),气郁质7例(4.8%),特禀质9例(6.1%)。广西地区首发PLC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湿热质、血瘀质和阳虚质3种体质为主,PLC患者的体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男性以湿热质、血瘀质为主,而女性以阳虚质、血瘀质为主。结论 广西地区PLC患者偏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血瘀体质是PLC的高发体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韩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索性分析影响韩国人群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5—11月,选取居住于首尔地区的300例韩国人,运用《中医体质量表(韩文版)》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体质量指数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并与中国常模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被调查人群中,平和质69例,其余8种偏颇体质225例,兼夹体质6例,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为阳虚质(占14.3%)、湿热质(占13.3%)和阴虚质(占12.7%)。不同性别者的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以及不同体质类型者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常模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韩国人群阳虚质构成比高于中国常模,气虚质构成比低于中国常模。结论 韩国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其分布情况可能与中国人群不同,但尚需要大样本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为9种中医体质类型全国常模的建立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9种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采用R软件单组率Meta分析对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构成比进行合并,根据构成比的潜在影响因素的Meta回归分析结果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75331.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构成比分别为0.29(95%CI:0.23~0.36)、0.15(95%CI:0.13~0.18)、0.15(95%CI:0.13~0.18)、0.07(95%CI:0.05~0.10)、0.09(95%CI:0.07~0.12)、0.08(95%CI:0.06~0.10)、0.04(95%CI:0.03~0.05)、0.06(95%CI:0.05~0.08)、0.03(95%CI:0.02~0.04),"男女性别比"是阴虚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是否兼夹"是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地区"是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人群平和质比例不足1/3,气虚质、阳虚质是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地域是人群体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调查报告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安徽省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1 003例自然人群实施横断面现状调查。结果:平和质561例,单纯偏颇体质247例,兼夹偏颇体质195例。8种偏颇体质总的分布状况是,气虚质最多(235例,单纯气虚质与兼夹体质中气虚质例数之和,下同),其次为湿热质(128例)、气郁质(122例)、痰湿质(80例);阳虚质(71例)、阴虚质(52例)和瘀血质(42例)最少,阴虚质与瘀血质主要出现在兼夹体质中。结论:9种体质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兼夹体质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安徽2所高校1 137例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医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6.30%,男女学生在睡眠障碍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医学生在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医学生平和质占18.47%,偏颇体质占81.53%。偏颇体质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气虚质(占17.77%)、阴虚质(占15.22%)和阳虚质(占14.16%)。③不同体质类型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V1所代表的湿热质与W1所代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正相关,湿热体质者PSQI得分高,睡眠质量差。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不佳,发生偏颇体质的可能性较高,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者睡眠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及其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对象472例,其中乳腺增生病例组336例,非乳腺增生对照组136例.结果: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气郁质(31.85%)、平和质(22.32%)、气虚质(12.2%)、阴虚质(11.01%)、阳虚质(9.52%)、瘀血质(4.76%)、湿热质(3.27%)、特禀质(2.68%)、痰湿质(2.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6例乳腺增生病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和冲任失调证分别为195(58.04%),87(25.89%),54(16.07%)例.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气滞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均以气郁质为主,气郁质比例分别为37.95%和29.89%;冲任失调证患者则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22.22%和20.37%.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5 582例社区老年志愿者分为高血压病组及非高血压病组。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5 582例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者占55.2%,非高血压病者占44.8%;高血压病组平和质562例(18.2%),偏颇体质2 521例(81.8%),非高血压病组平和质467例(18.7%),其余共2 032例(81.3%)。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组偏颇体质主要是痰湿质,非高血压病组偏颇体质主要是气虚质,两组之间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的模型中,痰湿质为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关系的模型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痰湿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异常、年龄及血糖为危险因素。结论 本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多见,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是较为常见的体质类型;ALT、痰湿质、Hcy、血脂异常、年龄及血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方案,积极调整偏颇体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体质与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究体质的形态结构特质。方法 对50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的中医体质调查,同时测定各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FBG,计算BMI,比较每种偏颇体质与平和质的TC、TG、LDL、HDL、FBG、BMI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对每种体质的转化分与TC、TG、LDL、HDL、BM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阳虚质者TC、TG、BMI显著低于平和质者(P<0.05,或P<0.01),痰湿质者BMI显著高于平和质者(P<0.05),气郁质者BMI显著低于平和质者(P<0.01)。与平和质比较,阳虚质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痰湿质者呈升高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DL越高,阳虚质转化分越低;TG越高、BMI越大,阴虚质转化分越低,FBG越高,阴虚质转化分越高;HDL越高,痰湿质转化分越低;BMI越大,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转化分越低。结论 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气郁质者体型偏瘦,痰湿质者体型偏胖;阳虚质者血TC、TG、LDL、FBG偏低,阴虚质者血FBG偏高,痰湿质者TG、LDL偏高,HDL偏低;痰湿质者具有易发高脂血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临床,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街镇25个村居委会55岁以上常住人口,筛查老年抑郁症,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考察其中医体质类型、证型、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抽样4 600例,回收有效问卷4 047份,筛查出抑郁症患者519例,其体质类型以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最多,分别是122、99、99例,此3类体质占抑郁症总数的61.66%,其次是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分别为94、37、26、18、17、7例。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型最多,为141例,其次是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分别是132、77、59例。结论 老年抑郁症多为“情志之郁,因郁而病”,初起以气滞气郁为主,多为实证,久则由实转虚,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尿酸(uricacid,UA)水平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844例体检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体质量、UA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根据UA水平,将受检者分为正常UA组和高UA组,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正常UA组与高UA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类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UA组为对照组,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发生高UA的危险度增高[气虚质:OR值为1.097(95%CI为0.885~1.006,P=0.015);痰湿质:OR值为1.311(95%CI为1.007~1.708,P=0.045);湿热质:OR值为1.037(95%CI为0.822~1.307,P=0.022)]。超重、肥胖人群相比正常体质量人群,发生高UA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45.7%(OR值为2.457,95%CI为2.089~2.889,P=0.000)、317.4%(OR值为4.174,95%CI为3.376~5.162,P=0.000)。结论痰湿质、气虚质、超重和肥胖是高UA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防治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纳入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文献。采用R软件进行横断面研究单个率的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有对照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共3 327例,其中原发性痛经者2 117例,对照组1 210例。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占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5.48%(95% CI 18.04%~34.70%)、24.71%(95% CI 18.97%~31.50%)、19.60%(95% CI 12.33%~29.71%)、17.92%(95% CI 10.18%~29.63%)、14.17%(95% CI 9.03%~21.55%)。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2.75(95% CI 1.38~5.47)、2.93(95% CI 1.63~5.25)、0.17(95% CI 0.05~0.59)、1.73(95% CI 1.15~2.59)、2.62(95% CI 0.99~6.92)。结论 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和血瘀质是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主要体质类型和原发性痛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chromosomal inactivation, SXCI)与女性体质的关联性.方法:对15岁以上、获知情同意的1 103例健康女性,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计算各亚量表分数,判定个体为平和质或偏颇体质.对上述个体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Hpa Ⅱ消化后,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结果,比较Hpa Ⅱ消化前后AR基因扩增产物的强度差异,计算其校正比值(CR).结果:以CR≥3为判断SXCI标准时,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组间SXCI的发生率分别为8.9%(33/370)、32.0%(48/150)、8.1%(5/62)、11.3%(6/53)、18.4%(16/87)、22.9%(19/83)、10.9%(5/46)、29.0%(29/100)和8.0%(4/50),发生率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1.071,P<0.05).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SXC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2.0%(48/150)、18.4%(16/87)、22.9%(19/83)和29.0%(29/100).分型与SXCI关联系数为0.2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SXCI与女性体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 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 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形成7种体质20项的专家共识条目,总体评价均值为8.13分,其中血瘀质(8.76分)、痰湿质(8.53分)、湿热质(8.42分)和阴虚质(8.39分)表现出较高的贡献度。结论 不同体质具有不同的舌象特征,舌象特征对体质辨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通过舌象区分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上海局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为确立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提供中医体质学说依据。方法 设计中医体质量表,对上海市花博园安徽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中医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录入一般资料和体质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中,全程无症状感染病例16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57例。163例全程无症状感染者中,平和质141例(86.5%),偏颇质22例(13.5%),5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中,平和质3例(5.3%),偏颇质54例(94.7%)。两组平和质、偏颇质分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和质分布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仅有平和质,而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病例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有4种,分别是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分布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感染转化为轻型者(P<0.05)。结论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的发病过程与体质偏颇、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平和质者的隐蔽性强,是优先进行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常见体质类型阴虚质、痰湿质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白细胞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 10)、白细胞介素 10受体1(interleukin 10 receptor 1,IL 10R1) 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筛选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体质的部分易感基因,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395例,进行基因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IL 6的rs1800796位点、IL 10的rs1800871位点、IL 10R1的rs222805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2型糖尿病常见体质类型阴虚质、痰湿质与IL 6、IL 10、IL 10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痰湿质组IL 10 rs1800871 CT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痰湿质CT基因型比例(30.4% vs 45.9%,χ2=6.137,P=0.013)。以IL 10 rs1800871 CC为参照,IL 10 rs1800871 CT为2型糖尿病阴虚质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9,OR=2.593,95% CI为1.710~5.746);以IL 10 rs1800871 CT为参照,IL 10 rs1800871 TT为2型糖尿病痰湿质的主要危险因素(P=0.025,OR=1.809,95% CI为1.076~3.041)。结论 IL 10 rs1800871位点C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阴虚质患者的危险因素,IL 10 rs1800871位点T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痰湿质患者的危险因素,IL 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2型糖尿病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节气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中4 8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频数分布统计法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等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患者的发病日期对应的发病节气,然后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节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使用圆形分布统计法探究发病节气、中医证型的高峰点。结果 4 838例患者中,男性3 233例(66.8%),女性1 605例(33.2%);60~69岁有1 814例(37.5%),为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阴虚动风证2 268例(46.9%),风痰阻络证1 231例(25.4%),两者为最常见的证型;清明为发病率最高的节气,总体发病节气无绝对高峰期,惊蛰为阴虚动风证发病高峰,小满为风痰阻络证发病高峰。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整体发病不存在绝对高峰节气,阴虚动风、风痰阻络两种证型的发病存在高峰期,阴虚动风证的发病高峰节气是惊蛰,风痰阻络证的发病高峰节气为小满,提示二十四节气内均可发病,重点人群要积极且持续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