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探析胡凤媛(宁夏医学院中医系银川750004)关键词: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中图法分类号:R221.1;R212王冰次注《素问》,有功于医界,而且他“夙好养生”(王冰序),将养生诸篇移至《素问》之首,突出了《内经》“治未病”...  相似文献   

2.
吴昆,字山甫,号鹤皋,安徽歙县澄溏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卒于明泰昌一年(1620)?享年69岁。 吴昆自幼英异,聪明过人,为文章,藻思横发。因举子业不售,遂专事歧黄。就学于邑中余午亭,居三年,与师论疾,咸当师心。师乃建议他遍游全国,结交天下名士。昆于是“由三吴,循江浙,历荆襄,抵燕赵”,负笈万里,拜访名流,虚衷北面,取善发蒙,不下七十二师。由此获医经之奥旨,得家世之心传,学业由此大进。游归,先后悬壶于宛陵(今安徽宣城)、姑熟(今安徽  相似文献   

3.
4.
《素问·热论篇》中有几处经文排列颇有不妥之感,试析疑如下。 篇首黄帝愿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之状,下文当是歧伯具体说明热病单经受邪和两感于寒的情况,但中间却插入“病遗”、“食复”内容。这样,不仅答非所问,且条文体例亦失严密性。易使人误以为“病遗”、“食复”仅为单经受邪之热病所发生。其实无论单经受邪,还是两感于寒,如护理不当,皆可发生“病遗”、“食复”,而且临床上更多见于两感于寒之热病者。由是,若将  相似文献   

5.
《素问》之成书,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标志。其一大特点是以医映哲、以哲贯医,遂之达到医哲结合。后人对其哲学母体的思辨,往往偏重儒家而忽略道家。医、道关系的进一步揭示将会有助于中医研究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试作如下探讨。 一、自然观 哲学认识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经历着曲折,有其大致依存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起落阶段性,譬如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就有着一个由崇拜自然向解释自然的升华过程,也就是一个对传统天命神权思想进行修补和改造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8.
《素问·痿论》是《内经》论述痿证的专篇,它较系统地阐述了各种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法,是后世认识痿证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素问·痿论》关于痿证的涵义与后世不尽相同,范围也较广泛,有必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安医家崇尚经典,吴崑是其中杰出代表。除《素问吴注》外,吴崑早年著作《医方考》体现了其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与领悟,一方面,吴崑能够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方药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黄帝内经》中出现的证候,吴崑亦依据自己的领悟遣药组方。《医方考》不仅在方剂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将《黄帝内经》理论联系临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开创了以义理释易的先河。然至汉代,易学背离了这个方向,汉儒解《易》着重象数,走进了神秘主义的死胡同,大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至魏,王弼解放思想,以孔子义理学说为宗注《易》,革去汉代象数之学,使人们破除迷信,把自身的能动性视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力量,开拓了“人的解放”的新境界,在历史上倡导了一次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1.
《医方集解》为明末清初著名新安医家汪昂所著,该书释方详细,博引众言、兼有己见,编撰严谨、敢于质疑,方简而精、适用广泛,重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其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蒙》是关学创始人张载的代表作,该书包含张载哲学思想的精华,历来以难懂著称,后世有多家《正蒙》注释著作。明代《正蒙》注本颇丰,翻检目录史志,在多家注者中陕西籍学者有刘玑、吕楠和韩邦奇三家。三家《正蒙》注,是明代关中地区《正蒙》注释著作的代表,也是重要的关学著作,考察清楚它们的作者、著录情况以及撰写时间,当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吴崑,一生潜心医学,著述颇丰.其著<医方考>是方剂学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该书选方广泛,收方精良,结构完整,注解详实,内容丰富,博采众长,同时又多所创新,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甫《八阵图》诗所咏诸葛亮的“遗恨”, 隐括了三国时期蜀、吴联合抗魏的统一战线遭致破坏的历史事件及诸葛亮为此而生的千古遗恨。诸葛亮之所以事前不谏刘备东伐吴国,实因有其难言之隐。这也是诸葛亮抱恨终生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5.
《医方集解》祛风之剂中,汪昂对于风证的病因病机、辨治用药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体现在详析祛风方理、祛风方列正附、分述治风痛风等几方面。祛风之剂囊括了治痹诸方,而以外风内中、内风自生为主。选方用药体现了汪氏治风而不专用祛风之药的特色,对后世组方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书》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治安思想。《四书》启示我们,要牢固树立治安工作的大局观念,评估社会治安要重民意、重结果、重实际情况,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违法犯罪,要重视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代表清代文字学成就的《说文解字》研究在清代学术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最值得称道的一部。段玉裁将《说文解字》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对象,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清代学术斗争的需要,一是为了实现其师戴震的宏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草备要》成书时间、载药情况、版本情况、编撰特点、学术思想、后世影响近30年来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成书年代模糊、载药数量分歧大,其学术渊源和版本源流尚不清晰。  相似文献   

19.
窦蒙、窦臮兄弟是代北鲜卑文化传统在中唐承续的代表人物,他们合力完成的《述书赋注》是唐代书学的扛鼎之作之一。在汉族文人书家辈出、书法实践与书学理论高度繁荣的唐代,这样一部辞藻雄赡、理论精深,并有体例创新的书论巨著出自于鲜卑后裔之手,既是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窦氏的书法传统与时代文化共同孕育的成果。细绎《述书赋注》的文本结构,是由《述书赋》、注、《字格》和《题述书赋后》四个部分组成,其在东汉以来的传统书学著作中,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著作体例,由此推动书学著作成就的创新。具体来说,赋与注的结合,造就了一部汉唐间规模最大的周秦书家传记体书学史巨著;引史注法入于赋注,造就了第一部史注体书学史巨著;《字格》的产生,又造就了第一部具有传统书学概念体系建构意义的书学论著。《述书赋注》的产生,是对汉唐间文化与学术传统的遵循和发扬,是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在唐代、在书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朱熹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从世界观和伦理学角度来分析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理”的思想,从中窥探他对“四书”中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