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痔瘘洗荆对肛瘘患者术后刨面愈合及改善创面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术后予痔瘘洗剂和PP粉熏洗伤口,观察术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用药7 d后创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用药7 d后伤口症状显著改善(P<0.05).结论:痔瘘冼荆术后熏洗具有促进肛瘘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和改善创面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痔瘘熏洗剂熏洗治疗火毒炽盛型低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痔瘘熏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20例用皮肤康洗剂熏洗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创面渗液、加快腐肉脱落、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肛泰组,每组20例。联合组用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患处,肛泰组用肛泰软膏外敷患处。治疗3、5、7 d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血栓颜色评分;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肛泰组治疗5、7 d后,联合组治疗3、5、7 d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血栓颜色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5、7 d后,联合组3种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肛泰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肛泰组(P<0.05)。结论 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肛缘血栓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客观评价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对照组采用痔疾洗剂熏洗,每日2次,用药2周。观察术后第2、7、14天两组患者伤口疼痛、创缘水肿、伤口出血的改善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2 d和治疗7 d,治疗组疼痛、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在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的伤口疼痛及创缘水肿方面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痔瘘洗剂坐浴和复方黄柏液涂剂清洗创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白竭散外敷创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及疗效。结果 术后3 d,两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及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竭散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血洗剂熏洗对Ⅰ、Ⅱ期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高锰酸钾洗剂治疗,治疗组应用活血洗剂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第3天、第7天时创面分泌物、创面疼痛、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水平,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contraction pressure,AMCP)及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Wexner评分)。结果 活血洗剂可降低患者的创面分泌物积分、创面疼痛积分、创面肉芽生长积分、ARP、Wexner积分(P<0.05),降低血清TNF α、IL 6水平(P<0.05),且以上指标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活血洗剂对AMC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活血洗剂可减少肛裂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肉芽生长,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石生新膏外敷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第2天开始,两组均用黄柏煎液坐浴,治疗组加用三石生新膏外敷,对照组加用50%硫酸镁湿敷。于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肛缘水肿消退情况,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肛缘创面水肿消退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7),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 1)。结论三石生新膏外敷可促进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消退,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7 d。术后1、7 d,对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3、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GF-β、EGF、COL-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吴门解毒通络外治法对克罗恩病肛瘘手术后创面的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联合挂线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毒通络方熏洗坐浴联合黄葵敛肠汤灌肠治疗,疗程均为14周;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创面分泌物评分、拆线时间及瘘管愈合时间)、瘘管内及瘘管内口黏膜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2、IL-23]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创面分泌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拆线时间及瘘管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IL-12、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挂线引流手术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外治法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可促进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瘘管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竭散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44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病例常规给予降糖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创面用白竭散换药,对照组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术后7、14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7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竭散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术后创面,早期能减轻疼痛、减少渗液,后期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后7、14 d,分别于光镜下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PECAM 1/CD31)及第Ⅷ因子关联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7、14 d,贝复济组、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显著多于贝复济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的VEG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黄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CD31、VW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褐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4 d,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贝复济组比较,术后14 d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白竭散通过增加创面VEGF、CD31、VW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予以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术后观察。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瘘失功例数、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失功,其中对照组7例,治疗组1例,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及透析中血流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压是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可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万花油外用结合物理疗法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冰敷、热敷及红外照射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万花油,两组均治疗至血肿消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血肿消退情况、血肿局部疼痛评分情况及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血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瘘局部血肿疼痛均明显减轻(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内瘘血流不足、静脉炎、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万花油外用结合物理疗法可促进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消退,减轻局部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除舌淡苔白、脉弦细评分以外,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其余次症积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第5天开始,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后序贯补中益气汤和四逆散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黄合剂对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信号通路FLK-1/KDR、PIP2、PIP3蛋白及其mRNA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高锰酸钾组、参黄合剂组,每组30只。采用弹簧纱条埋置于大鼠颈背部并加混合菌液的方法复制体表瘘管模型。术后l、7、14 d,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FLK-1/KDR、PIP2、PIP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创面FLK-1/KDR、PIP2、PIP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术后14 d,其余5组上述指标(除高锰酸钾组PIP2 mRNA外)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1、7、14 d,高锰酸钾组和参黄合剂组FLK-1/KDR、PIP2、PIP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7、14 d,参黄合剂组FLK-1/KDR、PIP2、PIP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部分指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锰酸钾组(P<0.05)。结论 参黄合剂对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以庆大霉素和奥硝唑保留灌肠,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和疼痛、坠胀、瘙痒、充血水肿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症状总积分和坠胀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治疗肛窦炎较庆大霉素联合奥硝唑灌肠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方槐花口服液治疗轻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混合痔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槐花口服液治疗组、痔疮片及地奥司明片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3组患者出血、疼痛、肛门肿物脱出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槐花口服液组治疗前后出血、疼痛评分差值显著大于痔疮片组和地奥司明片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肿物脱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槐花口服液对轻度混合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