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生血管生成需要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并有多种因子参与调节.参与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分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两类.其中促血管生成因子主要包括bFGF、 PDGF、TNFα、TGFβ、IFGβ、EGF、HGF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又称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1989年Leung等[1] 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并命名的.VEGF能通过其受体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形成新生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现已证实,VEGF是唯一对血管形成具有特异性的重要生长因子,是目前己知最强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且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特殊的专一性[2]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循环白细胞的聚集、粘附及跨越血管内皮细胞转移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这些过程主要由一系列粘附因子介导和调控,其中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 lar adhesion molecu le-1,ICAM-1)是近年发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重要炎性因子。现就近年ICAM-1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I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1.1 ICAM-1的结构与表达ICAM-1(CD-54),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其配体是整合素家族β2组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巨噬细胞抗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皮酚基于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核转录因子-κB(clusters of differentitation 40/nuclear factor kappa-B,CD40/NF-κB)通路调控miR-145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2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软化丸对miR-17-5p及其下游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lisin/kexin type 9,PCSK9)/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揭示血管软化丸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实验:通过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构建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细胞分为4组:模型组、miR-17-5p抑制剂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和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以及细胞miR-17-5p、VLDLR和PCSK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动物实验: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小鼠分为模型组、miR-17-5p抑制剂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干预8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小鼠主动脉miR-17-5p、VLDLR和PCSK9表达水平,并观察各组小鼠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细胞实验:与模型组比较,miR-17-5p抑制剂组,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含药血清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iR-17-5p和VLDL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CSK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动物实验:与模型组比较,miR-17-5p抑制剂组和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外周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主动脉miR-17-5p和VLDLR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CSK9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管径厚薄不均匀,内膜不光滑,管腔内可见明显AS斑块形成,斑块内可见浅染无定形物和钙化颗粒物,部分AS斑块截面积大于主动脉截面积。miR-17-5p抑制剂组和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AS病变程度明显较模型组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单核细胞(MC)与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黏附的影响及丹皮酚(Pae)含药血清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Pae含药血清并用RP-HPLC测定血清中Pae含量;改良沉淀法分离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u2 氧化制备ox-LDL;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培养RAECs;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核细胞;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MC与RAECs的黏附功能.结果:ox-LDL在25~400 mg/L时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MC与RAECs的黏附,100 mg/L时促MC与RAECs黏附达最大值;ox-LDL与RAECs共育1 h即可明显促进黏附作用,3 h时达最大诱导效应.Pae含药血清在浓度为1.8~4.2 mg/L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黏附作用;4.2 mg/L孵育24 h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Pae对ox-LDL诱导的大鼠MC与RAECs黏附功能有抑制效应,Pae对ox-LDL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环节的影响是其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炎性因子释放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的影响,阐明Pae抑制VSMCs凋亡是否通过影响VECs释放的炎性因子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方法 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原代培养VECs和VSMCs;Transwell小室建立VSMCs和VECs共培养体系;LPS诱导VECs损伤;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VE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s中p38 MAPK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提高VECs分泌的TNF-α水平(P<0.05),明显升高共培养体系中VSMCs 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p-MKK3/6、p-p38、p5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显著提高VSMCs凋亡率(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Pae可显著抑制VECs分泌的TNF-α(P<0.05),明显降低共培养体系中VSMCs 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p-MKK3/6、p-p38、p5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显著降低VSMCs凋亡率(P<0.05)。结论 Pae可抑制VECs释放TNF-α,从而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减少VSMCs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脂丸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以阐明正脂丸保护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正脂丸含药血清,并以该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ET的含量,结果:正脂丸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生成NO,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同时可以抑制ET的生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正脂丸可以调节内皮细胞产生NO,ET,这可能是其保护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在血瘀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20例血瘀证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患者NO及NO/ET比值均明显减低,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是血瘀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泡囊为载体制备丹皮酚乳膏,优化丹皮酚乳膏的制备工艺及制备处方,并考察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 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丹皮酚泡囊;用乳化法制备丹皮酚乳膏;应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处方;并采用TP-6型透皮扩散实验仪,以大鼠腹部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累计渗透量来考察丹皮酚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12 h和24 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是丹皮酚原料药的1.1倍和1.2倍,在24 h时皮内药物滞留量是丹皮酚原料药乳膏的1.26倍。结论 基于丹皮酚泡囊制得的乳膏在有效期内各时间段的体外透皮吸收高于原料药乳膏,且丹皮酚泡囊乳膏的皮内滞留量明显高于丹皮酚原料药乳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囊泡对丹皮酚的包封作用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为丹皮酚体内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以期改善丹皮酚水溶性差、稳定性低等缺陷。方法 采用改进的乙醇注入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60、胆固醇、PEG- SA为囊材,以丹皮酚为模型药物,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载药囊泡,通过包封率、粒径和电位的测定等优化出最佳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研究表面活性剂囊泡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行为。结果 表面活性剂囊泡的最佳处方为:Span60 80 mg,胆固醇30 mg,PEG15- SA 30 mg,丹皮酚30 mg,水合介质磷酸盐缓冲液(pH值=7.4)60 mL。体外释放行为表明,表面活性剂囊泡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该方法制备的PEG化丹皮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以及很高的稳定性,PEG化泡囊作为丹皮酚载体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释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阐明Pae抑制VECs黏附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分离培养VECs,采用LPS诱导VECs炎性损伤;健康大鼠灌胃给予Pae制备含药血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Pae的含量;RT-PCR法检测TLR4mRNA的表达;凝胶迁移试验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CAM-1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Pae含药血清(2.5,5,10μg/mL)作用于LPS诱导的VECs 24h,可抑制VECs中TLR4mRNA和NF-κB蛋白表达,以及VCAM-1和TNF-α分泌,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Pae 10μg/mL的抑制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e降低TNF-α的释放和VCAM-1水平,可能是通过下调LPS诱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怀牛膝有效成分(总皂苷、总甾体、总生物碱)对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体外主动脉平滑肌标本,先用不同浓度的怀牛膝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观察其舒张程度;再用不同浓度的怀牛膝有效成分对抗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血管收缩,观察其舒张程度.结果:怀牛膝总皂苷不仅对NE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还有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结论:怀牛膝总皂苷具有直接舒张血管和显著对抗α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定杞菊地黄丸的快检方法.方法:采用乙醇研磨制备供试品溶液,经薄层展开后,分别对丹皮酚、熊果酸、马钱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丹皮酚、熊果酸和马钱苷均可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快速检出.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可准确地对丹皮酚、熊果酸、马钱苷进行定性鉴别,可作为该制剂的快速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小鼠蜕膜组织血管、细胞形态及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DBA/2×CBA小鼠,按照Clark经典方法复制RSA小鼠模型。按妊娠顺序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西药组,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药物干预。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的血管和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光镜下见模型组血管数量减少,蜕膜细胞胞浆明显水肿,部分核消失,细胞核固缩;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血管丰富且管壁完整,由多个血管内皮细胞环绕而成,小部分蜕膜细胞水肿,细胞核基本无坏死;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血管数量少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部分蜕膜细胞胞浆水肿,空泡变,少数细胞核消失。电镜下见模型组血管壁不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呈梭形,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减少,部分线粒体已破坏;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血管壁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核膜完整;胞浆中可见丰富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线粒体结构完整、无肿胀变性,染色质分布均匀;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血管壁完整,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核膜完整,胞浆中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轻度减少,部分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结论 RSA模型小鼠存在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障碍,补肾安胎冲剂可以修复RSA小鼠蜕膜组织中破坏的细胞结构,改善血管生成和细胞器完整度,发挥安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方丹皮酚凝胶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4.6 mm×150 mm,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丹皮酚进样量为0.05~0.30 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SD为0.87%(n =5).结论:PLC法可用于复方丹皮酚凝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自制丹皮酚微球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 (40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柱温30℃.结果:丹皮酚在0.312 4~7.810 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7.11%,RSD=1.56%(n=3).结论:所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自制丹皮酚微球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VSMC培养,AngⅡ 10-7 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药物血清分为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测微尺测量细胞迁移的距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MMP-2表达减少(P<0.01),其中舒脉胶囊全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小于活血化瘀拆方组(P<0.01)。 结论 舒脉胶囊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而抑制VSMC迁移,全方作用优于拆方。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又称肾错构瘤(hamartoma),是较为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本院自1992年 5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水煎煮、水蒸汽蒸馏结合煎煮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提取物中丹皮酚含量及挥发油组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六烷为内标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水蒸汽蒸馏合并煎煮法得到的丹皮酚含量较高,提取物中其他挥发油组成与水煎煮法提取的相似。结论:不同提取方式将影响牡丹皮配方颗粒的物质组成和有效成分含量,水蒸汽蒸馏合并煎煮法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对高糖环境下人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e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丹颗粒组,每组10只,制备含药血清;将正常组含药血清加入正常糖浓度培养内皮细胞,模型组及木丹颗粒组分别加入高糖培养内皮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rf2、HO-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VEGF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Nrf2、H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VEGF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JP2〗木丹颗粒对高糖环境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ARE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V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