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难治性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2)用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n=39)用新斯的明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治愈率为92.86%,西药治疗组总治愈率为53.85%,两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妇人产后调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散见于中医妇科文献古籍中。产后调养在时间上应维持百日,在情志上要保持情志畅快,忌大喜大悲;在起居上新产后不可即卧,应紧闭阴户,远寒凉,不宜洗浴,百日内也需避风寒、勿过劳、不独宿,谨慎调护;在饮食上要清淡、温热,多食粥糜,忌冷硬油腻;在房事方面,百日内尤忌行房。  相似文献   

3.
产后发热为产后常见病证之一,因母体虚羸,又要乳子,如斯母病及子,子扰母体,堪为产妇及其家属所焦虑。其发热之因颇多,证情亦甚复杂,施治当赅八法之中,毋囿产后“宜温禁寒,多补忌攻”。于实热瘀阻之证竟也温补之剂频投,其与抱薪救火何异?如证情所需,虽大寒之石膏在所不  相似文献   

4.
自唐宋以来,历代前贤论述产后之病,多责为虚,治倡温补。如孙思邈曾谓:“妇人产讫,五脏虚羸,惟得将补,不可转泻。”然笔者通过对《金匮要略》的学习,认为仲师对产后病的论治,有补有攻,既照顾产后体虚的特点,又不拘于产后禁忌,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堪为后学之典范。兹将其治法分述如下。 一、发汗解表 轻而扬之 汗法是一种具有发汗作用,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常用方法。汗血同源,妇人新产,本已失血,故此法在产后不宜使用。然妇人产后,卫阳失固,邪气乘虚,感之最易,是以产后外感之证并不  相似文献   

5.
金元时期中医学术流派的空前发展促进了头痛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寒凉学派强调火热病因病机,善用寒凉药物治疗头痛;易水学派对脏腑病机进行阐发,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及头部生理特点选择方药;补土学派以脾胃为本,完善头痛的分经辨治;攻邪学派首重邪气,以攻邪为要;滋阴派从痰火角度治疗头痛,善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痰方药。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湿阻热蕴,热极成毒"为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宜分轻重,分期论治;同时还要遵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早期轻症患者应注意"宣透",即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功能并透邪外出;重症患者当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施;危重患者则应区分闭证与脱证的不同,配合西医支持治疗,相互协同;恢复期患者则应注重饮食调养,劳逸有度,做好形神修养,实现自我康复。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采用马钱子和粤北民间中草药“傍牛仔”(又名龙青仔)为主药,自拟纯中药“透痹逐邪胶囊”,治疗活动期RA患者45例,并以雷公藤多甙片作对照组,采取单盲随机法进行观察,发现透痹逐邪胶囊治疗RA有较好疗效,优于雷公藤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产后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0.1 mg/kg)灌胃早孕鼠,复制血瘀证产后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法舒地尔,10 mg/kg)及桃红四物汤组(9.0 g/kg),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通过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评价桃红四物汤治疗产后血瘀证的疗效,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ras同源基因A(ras homolog gene, member A, RhoA)、磷酸化RhoA(phospho-RhoA,p-RhoA)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表达水平。结果 桃红四物汤能够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子宫的炎性反应及红细胞的渗出和聚集,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或P<0.01),下调p-RhoA及PAI-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治疗产后血瘀证的机制与下调Rho/ROC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比单一Kegel盆底康复训练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名老中医胡国俊业医50余载,在肺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认为肺癌多以正虚为主、兼有邪实,既有肺局部病变,又有全身病变;各种药物治疗易损伤脾胃功能。胡国俊提出培元固本、扶正祛邪,整体调协、辨证论治、顾护脾胃、激活生机的治疗理念,临床用药多从扶助正气、调理脏腑、调和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并重视精神调摄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化汤是《傅青主女科》中用于治疗产后病的主方,被誉为产后第一方,具有祛瘀生新的功效。将生化汤化裁后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流产不全、人工流产不全等妇科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已故江淮名中医徐恕甫先生(1884——1964年),最初从师于外科,后来转习内科,早年悬壶于庐巢一带,晚年受聘为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毕生行医50余年,对内、外两科均有一定造诣,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望。现据徐老生前遗存的医案手稿,予以整理分析,简介如下(原案中药量,均按钱折算为克)。治时病,立足祛邪徐老认为,时病初起,一般都属邪盛正实,故主张力祛其邪;即使或正虚感邪,或邪入伤正出现邪盛正虚状态,也应立足祛邪  相似文献   

14.
王勋结合运气阐释瘟疫,在理法方药上皆有创新。在病因上,引申三虚致疫理论,揭示不正之气为天虚的产物,侵袭人体即为疫毒;在邪气性质、传播途径及邪客部位上,受启于吴有性,提出瘟疫乃天地之疫毒,邪自口鼻而入,疫毒之邪伏于半表半里;在传变规律和发病类型上,遵张仲景六经辨证规律,认为寒邪首犯太阳,循经入里引动内火,为太阳、阳明合病。此外,其据江南地域特色提出水传播感邪途径,指出瘟疫因寒凉、停滞感疫邪起病,初时病机为“内滞、外邪盛”。其治疫以表里双解法为主,疏方遣药以轻简轻灵见长。王勋辨治瘟疫法可为现代疫病的中医辨治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是胃肠病的基本病机。按邪正斗争态势分,正虚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血虚之异,邪实有湿滞、热郁、滞结和血瘀之别。胃肠病的治疗重在补中清化。  相似文献   

16.
达原散出自明·吴又可《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 芍药、黄芩、甘草组成。原注云:如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也,本方加柴胡一钱;如腰脊项痛,此邪溢于太阳经也,本方加羌活一钱;如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也,本方加干葛一钱。吴氏又在原方基础上,加大黄、葛根、羌活、柴胡,名三消饮。治疗时疫邪伏膜原兼有三阳形证,膜原尚有余结者。清·雷少逸去知母、白芍,加藿香、半夏,生姜,名雷氏宣透膜原法,治疗湿热证,身痛有汗,肢重脘惫。笔者常以达原散加减治疗湿热病证,每获较好的效果。兹就临床应用经验和体会附录于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阳明下法是指用苦寒攻下之品,通过泻热导滞,通腑降浊的作用,治疗胃肠积热,燥实内结的一种袪邪方法。由于阳明燥结有轻重,证情有缓急,邪正有盛衰,因而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之不同,张仲景《伤寒论》创诸承气汤方,实开下法之先河。 阳明燥实证的症候表现较为复杂,故辨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的“胃脘痛“、“吞酸“范畴.近年来,多数学者较一致地认为慢性复发性溃疡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正虚责之脾胃虚弱,邪恋不外乎气滞、血瘀、痰湿、湿郁化热及外邪侵袭等.治疗多从健脾益胃、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化湿、养阴益胃等入手.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明末著名医家张景岳,素以善用温补著称,以温补治虚人外感,可说是张氏一大特色。他不但从理论上批驳了“伤寒无补法”等偏见,而且从实践上发展和丰富了理虚解表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他所创制的理虚解表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一、辨证上,强调虚实疑似之间以脉为主表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邪正交争于肌表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根据体质之强弱,感邪之深浅,其表现亦异。体实之人,感邪虽  相似文献   

20.
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郑氏喉科总结咽喉温热诸病的共性规律,以“风”命名咽喉温热诸病,提示“风”邪为喉风的共性病因;遵从《内经》“风”邪“辛凉而散”治则,将“以甘缓之”优化为“兼养阴以制之”,形成了涵盖喉风的喉科疾病命名方法和因机证治相一致的“辛凉养阴学说”;其“养阴”具有驱邪泻实、制约辛味药辛散太过、防病传变和补阴护津的四重作用,彰显了“以养阴为贵”的治疗学特色。治疗喉风的辛凉养阴法是继辛温发表、苦寒清热的治法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